APP下载

一种控制柜柜体结构设计及优化

2022-01-25王金荣孟广松

技术与市场 2022年1期
关键词:进线柜体控制柜

王金荣,潘 毅,孟广松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风机的控制是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风机机舱内部、轮毂内部和塔筒底部都安装有控制柜,以保证风机正常运转。本文阐述了一种安装在塔筒底部的控制柜,根据工程应用经验及计算分析结果,对该控制柜进行了小批量试制。作为风电机组的通用设备,在进行柜体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柜体生产制造的通用性,同时要考虑柜体内电器元件的布置及电源线进线方式。由于整个柜体位于塔筒底部的密闭环境内,需要考虑柜体的防护等级和通风散热条件。在柜体生产和安装过程中,要考虑柜体转运和设备安装在工程使用上的便捷性。

本文结合柜体的试制经验,对上述几个方面的设计分别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优化方案,为后续批量生产提出解决方案。

1 控制柜样柜的整体设计

出于柜体制造的通用性考虑,柜体采用常见的ES(五折)结构设计。门板、双侧板及后背板采用2 mm厚优质冷轧钢板折压喷漆而成,柜体顶部为整块冷轧钢板。设备安装后主要靠柜体底部承重,在柜体底部设计整体框型底座。为方便电器元件安装,在柜体内侧底部2根横梁上设计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螺栓把合在横梁上,方便电器元件安装位置的调整。为防止安装支架两端压力过于集中,在横梁两端各加装一块小钢块,增加横梁与柜体接触面积,分散压力。根据器件进线方位,在柜体侧面深度方向设计安装横梁,用于安装辅助器件、进线端子等,同时为保证柜内走线美观,将柜体进出线绑扎于横梁上,防止电器元件长期工作散热影响柜体侧边横梁上电器件使用寿命,电器元件应尽可能靠近进线口横梁对侧安装。

2 样柜柜体的散热设计

控制柜不安装风扇,采用空气自然冷却散热[1]。在柜体内,电器元件为主要发热部件,所以在柜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器元件的散热。首先在柜体设计时要保证电器元件的散热空间,根据电器元件的外形尺寸,柜体距主要发热电器元件外形尺寸至少预留100 mm,保证电器元件发出的热量能及时扩散出去。同时柜体采用镂空设计,柜体门板、左右侧板及后背板均开通气孔,保证电器元件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通气孔将热量排出去。根据要求柜体防护等级[2]为IP21,所以通气孔直径一般设计为6 mm。

3 样柜柜体进线设计

考虑进线的方便性,控制柜采用底部进线方式。可在框形底座左右两侧的槽钢上开长方形的进线口。在柜体底板设计推拉式活动底板,可以左右活动,引线从进线口穿入后通过推拉式活动底板进入柜体内部[3],接在接线端子上。在活动底板和固定底板合缝处边缘粘贴泡棉,引线穿入后将活动底板拉上。泡棉有很大的压缩量,既能方便进线,还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灰尘进入柜内。引接线引入控制柜后,用扎带绑于柜体侧梁上,使引线与电器元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电器元件散发的热量引起引接线表面绝缘的快速老化。

4 样柜柜体底座设计及优化

控制柜样柜底部设有框型底座,高度100 mm,两侧开有长方形的进线孔,根据经验,底座选用10#槽钢焊接而成,用于支撑整个设备的重量。样柜底座设计证明槽钢框型底座满足设计需要,但成本偏高。

为降低后期控制柜底座批量生产成本,同时满足使用性能要求,本文对柜体底座进行了优化,并用仿真分析软件SolidWorks Simulation对2 mm、3 mm、4 mm、5 mm、6 mm钢板焊接的框形底座进建模和仿真[4],并与槽钢焊接底座进行对比,底座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底座示意图

控制柜中电器元件重量按500 kg考虑,柜体自身重量约150 kg左右,考虑一定的余量,设置底座受到向下压力为7 600 N,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底板的应力、位移和应变如表1所示。

表1 底座应力、位移和应变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到,当钢板厚度2 mm时,底座的最大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值,会引起底座的塑性变形;采用3mm厚钢板时,底座最大应力和钢板屈服强度数量级相同,底座承力余量较小,电器元件安装梁与底座结合处受力变形量超过1 mm;当材料厚度大于等于4 mm时,最大应力数量级与槽钢底座最大应力数量级相同,底座的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值,电器元件安装梁与底座结合处受力最大,且变形量均小于1 mm,变形量较小,随着钢板厚度增加,应力减小幅度不明显。从材料成本和性能要求考虑,采用4 mm厚钢板经济指标最好。

5 样柜的起吊及优化

为了通风散热的需要,样柜柜体采用镂空设计,柜体门板、左右侧板及后背板均开有通气孔,柜体镂空设计满足了散热的要求,但也降低了柜体强度。当柜体内的电器元件设备没有安装时,可以在柜体顶部安装吊装螺栓采用顶部起吊的方式,方便柜体的起吊转运。当电器元件安装后,采用顶部起吊时柜体顶部受力,柜体强度不足以支撑变控制柜体和柜体内电器元件的重量,柜体存在变形风险,因此考虑在框形底座上设计吊攀,采用底部起吊的方式,同时配合顶部吊环控制吊带方向。

常规做法是:底座前后共设计4个吊攀,吊攀不能伸出柜体太短,也不能伸出太长。伸出太短在起吊时吊绳会勒到柜体引起柜体变形,伸出太长需要大的安装空间,同时也妨碍操作人员工作。因此在底板上焊接吊攀安装支座,通过螺栓将吊攀把合,这样在起吊时将吊攀把上,吊装完成后可以把吊攀拆下来,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把合式吊攀

通过吊攀把合的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工程使用要求,但是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吊攀把合在安装支座上,起吊前后须手工拆卸螺栓,增加了现场安装人员工作量;其次,由于风电现场情况较为复杂,拆掉的吊攀和螺栓不方便保存,容易遗失。因此,本文总结了样柜底座吊攀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后续批量生产吊攀设计改进方案。

在框形底座的钢板上设计吊点的位置焊4块厚钢板增加底板吊点处的厚度,然后在小钢板和底座中间开圆通孔,在通孔插入抽拉式圆钢,圆钢的两端焊接圆挡片。起吊时将圆钢抽出,吊带挂在圆钢外侧,结构如图3所示。在吊装完毕可将圆钢缩回框形底板内,不占用安装空间,这样既解决了吊攀长度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吊攀的拆卸和保存问题。

图3 推拉式吊攀

6 结语

本文通过小批量样柜试制,对柜体散热、进线方式和柜体起吊等结构设计进行阐述,总结控制柜试制经验,并对柜体底座和吊攀进行优化,并给出设计方案,为后续大批量生产作准备。在进行批量生产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用性要求。控制柜作为风电机组的通用设备,柜体采用ES(五折)结构。

2)柜体散热设计。为满足电器元件散热及防护要求,柜体采用镂空设计,柜体门板、左右侧板及后背板开直径6 mm的通气孔。

3)柜体进线设计。控制柜采用底部进线方式,在框型底板左右两侧开长方形的进线孔,并在进线位置粘贴泡棉进行防护。

4)柜体底座设计。从成本和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综合考虑,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柜体底板采用4 mm钢板折压焊接的方式。

5)控制柜的起吊。柜体顶部设计吊环,方便柜体的起吊转运,底板上采用优化过的推拉式吊攀结构,用于安装元器件后控制柜的起吊,同时也解决了柜体安装空间布局及吊攀存放问题。

猜你喜欢

进线柜体控制柜
动力集中电动车组综合控制柜热分析计算
铝带坯铸轧机控制柜温度场分析
基于有限元法分析逆变器柜体静强度
新型便于装配的电气工程配电柜
珠藏韫柜
电梯控制柜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技术应用
配电网电源备用自投方案及使用研究
防爆区域控制柜的电源改进
天然橡木书桌
一种适用于穿越式供电牵引变电所的备自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