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摘

2022-01-24

生命与灾害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因个人信息人群

个人信息保护上了“安全锁”法律作出规范

《个人信息保护法》11月1日开始实施。近年来,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化服务,但同时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

针对人脸识别等技术问题,法律作出了规范。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央视新闻)

关注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旧物成资源 浪费变消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

(人民日报)

改变过往新冠认知积极引导3~11岁人群新冠疫苗“应接尽接”

10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召开。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会上表示:“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和流行,在一些国家中可以看到儿童的发病水平和去年年底成人发病水平已经接近,意味着我们过去的认识需要改变。”

“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3~11岁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18岁以上的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我国疫苗生产能力、接种能力、临床试验情况和防控工作实际,我国将新冠疫苗接种目标人群由12岁以上调整为3岁以上。

(科技日报)

应急管理部发布今年10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10月,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和干旱灾害为主,台风、风雹、地震、低温冷冻和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896.8万人次受灾,43人因灾死亡或失踪,38.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2万间房屋倒塌,18.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8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2.6亿元。

总的来看,10月份洪涝灾害造成全国16省(区、市)324.5万人受灾,21人因灾死亡或失踪,30.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2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13.4亿元;与近5年同期相比,今年10月份洪涝灾害造成的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为同期最高。此外,全国有9省(区、市)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地。

猜你喜欢

人因个人信息人群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基于“BOPPS+对分”的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智珠
一例涡桨飞机飞行事故中的人因分析与研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