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安全防护小知识,你记住了吗

2022-01-24

生命与灾害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废液火灾实验室

闵 芳

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并多次出现人员伤亡。

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博士生手臂动脉当场被刺穿。

2021年7月13日15时17分,南方科技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其中一位实验人员被烧伤。

2021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一名研究生当场死亡。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反应釜高温高压爆炸,导致该学生当场死亡。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后调查组认定,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2016年9月21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2名学生受重伤,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事后调查发现,3名学生做实验时均未佩戴护目镜等防护装备,且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同时,学生导师和校方未尽到安全管理职责。

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现场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

实验室事故分为哪几类

专家指出,实验室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火灾、爆炸事故。梳理2010年以来的高校实验室事故,绝大部分是火灾、爆炸事故。这主要跟实验室的风险特点有关,实验室涉及的物质大多是具有挥发性、易燃性、易爆性的危险化学品,遇到火源、高温或静电很可能起火燃烧并发生爆炸。实验室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也是容易引起火险或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另外,用电设备管理不善或线路老化也易引发火灾。

二是腐蚀、灼烧事故。强碱、强酸具有强腐蚀性,皮肤接触会引起人体的局部灼伤,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引起组织或器官坏死。灼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最常见的事故。例如:眼睛内溅入酸、碱液或其他具有刺激性的物质时,会造成眼灼伤和眼部刺激,严重的可导致失明;酸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灼伤,如氢氟酸能腐蚀皮肤、肌肉和骨骼。

三是中毒事故。中毒事故一般可分为两类: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一般不容易引起重视,很多症状都是在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通常为几天或者几个月,有的甚至在若干年以后。急性中毒通常是误食、吸入或体表吸收了有毒物质。吸入毒害是最常见的中毒方式,化学实验室里的有毒物质可以保留以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形式被口鼻吸入。另外还有皮肤吸入。有毒物质还可以气体、液体的形式被皮肤吸收,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引导化学化工实验室加强安全管理,有效遏制实验室各类事故发生,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先后发布了《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和《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评估指南》。这两份文件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电器设备、风险隐患的分析和管控、应急及消防等方面,详细说明了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制度,对建立完善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实验室安全的各项内容和细节,保障实验者和管理者的健康和安全,维护环境的安全和友好,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室安全管理“八防”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长年累月的心血结晶。其防护的要求有防水、防火、防毒、防爆、防腐蚀、防辐射、防触电、防环境污染,等等。

1.防水

每个实验室都配有一次性水、纯水、高纯水或制水的仪器,如蒸馏器、纯水机。作业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忘记关水龙头的,或者是突然停水后打开水龙头忘记关闭的,所以要及时检查制水仪器,防止有漏水等情况。

2.防火

实验室里有各种火具,如酒精灯、电炉等,还有FID气相色谱仪等会产生火的仪器,这些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在使用的时候,要关注燃烧的三要素——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用火时消除火源附近的助燃物,以免引起火灾事故。

一旦发生火灾,在灭火时同样要注意燃烧的三要素,有时去掉其中一个就能阻止燃烧。

火灾分A、B、C、D四类,每一类火灾使用的灭火器都有区别。每个实验室都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且要定期检查灭火器。

3.防毒

如果实验室用到有毒的试剂,那么在使用有毒物质的时候要了解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每个药品和试剂要有与其内容相符的标签,剧毒物品要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人发放、双把锁、双台账、双人验收)。例如,我们在配制硫酸溶液的时候,要戴好防腐蚀乳胶手套和防护眼镜,使用玻璃容器盛装,将酸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酸中,边加入边搅拌,待冷却后装入试剂瓶中。若硫酸溅到皮肤上则用抹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在配制硫酸溶液这类试剂时,我们要做到符合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各项要求。

4.防腐蚀

化验室常用的试剂,如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都具有腐蚀性。使用腐蚀性的溶液会腐蚀实验台、实验仪器等,因此在使用这些溶液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溶液滴在实验台、实验仪器上要及时用抹布擦拭干净;使用后的废液要用容器回收,而不是乱排、乱放。

5.防触电

首先,从用电设施上说起,电源插座必须接地线,大功率仪器、电器设备必须接空气开关,实验室整个用电必须有漏电保护开关;其次,在使用电器设备时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和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电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在对仪器进行检修或者维护的时候必须做到三步曲——停机、断电、挂牌;最后,使用完毕,应关闭仪器设备电源,使之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6.防爆

易爆类的药品有苦味酸、高氯酸、双氧水等,这类药品应单独存放,不要和其他易燃物品放在一起。用玻璃仪器在电炉上加热时,要将玻璃器具外壁的水擦拭干净,需要放玻璃珠的放玻璃珠,以防止玻璃器具破裂。进行易爆炸的操作时,例如用奥氏气体分析仪分析爆炸性气体时,爆炸瓶外须安装防护网;烘箱内严禁烘烤易燃易爆的物品。

7.防环境污染

一般化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有废液、废气、废物。虽然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相对生产车间要少得多,但我们有必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实验室产生最多的废弃物要属废液了,使用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到废液池中,应先用废液桶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例如调废液的pH值,含有重金属的废液用另一种废液进行置换中和后再排放到废液池,这样会减轻污水处理的难度和减少处理成本,同时保护了环境。废物包括废弃的药品、试剂瓶等。废弃的药品要集中收集处理,不能直接丢到垃圾桶。废弃的试剂瓶应先用水冲洗干净,再丢弃。

废气的处理难度较大一些,但也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保护环境,比如在实验室放置活性炭,或放置一些能吸收废气的盆景,等等。我们的一些小小举动,也能为保护环境做出不小的贡献。

8.防野蛮作业

野蛮作业就是不按操作规程作业。野蛮作业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防止野蛮作业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说,每一个操作规程都是前辈们用教训和鲜血换来的经验,因此,我们操作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来执行。有的人工作久了,觉得自己对工作有经验,有时候会偷一下懒。殊不知,这种行为正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实验人员要做好哪些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等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洗手。

3.处理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应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就餐,或去办公室、休息室和卫生间,等等。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8.禁止在实验室储存食品和饮料。9.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是杜绝一切危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合理操作,安全实验,就能为实验的成功和自身的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废液火灾实验室
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废液处置探究
含碱废液焚烧炉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
自制金宝血滤机废液倾倒架的应用效果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