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传统图案纹样表现形式的类型分析

2022-01-24赵阿心

大众文艺 2022年1期

赵阿心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发展我国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度变得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于满足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使得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出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因此,传统图案纹样迎来了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早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庞薰琹先生就对中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图案纹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传统图案进入中国设计语境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图案问题研究》一书中,庞先生谈道现阶段图案工作的任务时强调:“在图案事业中间………发挥民族的形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图案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民间工艺有特殊的优秀传统………在它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进,使这种技术能逐渐用到某种用途上去,继续发挥它原有的优点。”可见在西方理论话语占据主导位置的当代设计艺术学研究中,对中国传统图案设计理论的探讨,是对中国设计自我身份的探寻。传统图案纹样作为传统文化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中国设计艺术学研究发展的宝贵资料,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加以运用。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国内学者在中国传统纹样的研究方面加足了马力,在近万种纹样的谱系、寓意、起源发展、美学价值方面硕果累累,但就目前的成果而言,在纹样造型的构图规律、表现形式、视觉功能分析、与现代设计融合等构成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前者体系不明显,且成果较少。图案纹样研究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虽然,陈之佛先生在形式美法则的支撑下依据自己多年的图案心得结合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程式和骨法创造出了“几何图案法”。诸葛铠先生也在《图案设计原理》一书中从设计史、科技、设计心理、工艺材料上探讨了图案纹样的设计本质,为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提供了解决途径,且在图案纹样设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很大的突破。但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且出现了许多先进的西方艺术方法论,这些艺术方法论的出现为传统图案纹样设计构成法则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因此传统图案纹样在构成方面的研究还需再接再厉,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结合新的、跨学科的设计手段与理论知识来进行深入研究。

在众多的传统图纹样案设计构成方法研究中,研究表现形式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图案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完成图案视觉信息引导的功能,还能使设计图案充满审美趣味。图案的表现形式,即指在图案设计中通过一些形式手段以达到一定的表现力,结合图案设计的内容起到视觉信息的引导传达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设计内容,实现图形功能。虽然图案设计表现形式的研究旨在对图形的设计构成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与探索,但也不能脱离了人文历史的背景知识,应避免“纯文化中心主义”或“纯形式主义”的倾向,传统图案纹样的设计创造源自古人的生活经验、精神感悟及文化智慧,因此人文与形式谁也不能脱离了谁单独存在。

通过搜集和整理分析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结合跨学科理论,这里归纳出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透视的表现形式

与源自西方传统的透视方法不同,中国传统图案是悟道之像。例如透过鸟巢看到巢内嗷嗷待哺的小鸟,透过母鸡的外形看到它腹内的鸡蛋,这种类于x光的透视设计方法,并不符合传统的透视原理,而是以人全部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来综合表现刻画对象,使民间艺术追求对事物的完整表现并不局限在视觉特定的点上。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文化内涵与构成方法的整合性与适应性。

传统的透视方法是根据光线的物理传播来定义的,这就意味着在一个特定的视角看一件物体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方面,侧面及背面会被隐藏、缩短或扭曲,因此图案在设计之初只会选择最适合表现目的那个面。然而在中国传统纹样中,有这样的透视现象存在:为了展现事物的全部内容,往往不追求绝对的写实,而是感性地把物体正面及侧面结合在同一个轮廓线之内,并融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知觉整体。例如这幅鱼的纹样(图1)把无法在同一角度看到的鱼的两面都集中表现到了一个二维平面上,图案对象的各个方面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充满矛盾又充斥着表现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矛盾得到视觉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中,还有许多的充满感性与智慧的透视表现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并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共生图形的表现形式

共生图形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匠人在图案构成上的智慧结晶,使图案在充满了趣味性的同时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完整,同时也丰富了图案所传递的信息。共生图形的构成形式特点即改变一条轮廓线只能界定一个物像的固有概念,使一条轮廓线的两边同时生成两个紧密相接、相互衬托比对的图形,使图与图之间的轮廓线可以相互替换借用,互生互长,从而以尽可能少的线条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含义,凸显出精简着笔的魅力。以明代武强年画代表作《六子争头图》(图2)为例,其中的“六子”巧妙地使头部和臀部相互借用,将六个娃娃以圆形相连接,粗看是三个娃娃,细看实则是六个,通过六个娃娃争头(状元)、争腚(元宝)、六顺的美好寓意表现多子多福的愿望。同时这种共生图形的构成形式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一体、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纹样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印证。

图1

图2

三、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

正负图形是一种图案构成形式也称作反转图形,在中国传统纹样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表现形式,指图案的正图形与负图形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作为正图形的图和作为负图形的底可以相互反转替换。例如黑白相对,虚实相依,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并反应更多的信息,以充满信息的负空间来表现图案的纯粹与巧妙,视觉的新奇感,同时也通过图形的互相依存来暗示两者之间潜在的关系。最为大众熟知的传统图案太极图就是运用了这种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以太极表现人对于宇宙的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朴素理解,太极图以s形把圆形画面一分为二,以表示阴阳、天地、男女、日月、上下等一切既对立且统一的两个方面。简单的画面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以及视觉冲击力,同时又是严谨的、有规矩的。在一个圆形的框架中,太极图的每一半与同色的一点都是另外一部分的负空间,将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表现到极致,是中国古人图形设计的智慧结晶。

四、视觉力平衡的表现形式

所谓视觉力平衡,既一幅图案中,每一部分元素所存在的位置都充满了空间的合理性,以合理的空间布局来达到视觉的平衡,产生平和的感受。在物理学中,物体结构的各种作用力达到相互之间抵消、中和的程度,物体便显现出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这样的力学定义同样也适用于人类视觉力的平衡,只有通过外物刺激使分布在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达到互相抵消的状态时,眼睛才能体会到平衡。找到视觉力平衡的最有效办法既是移动图案中的框架,直到图案主体与框架二者达到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图案的中心恰好就和框架的中心重合了,例如这幅喜鹊登梅的纹样(图3)。中国传统纹样中吉祥图案是最突出体现了古人对于视觉力平衡智慧的代表。例如这幅春风得意图(图4),一个放风筝的童子骑在牛背上,寓意进士及第,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由于风筝向左上方产生出拉扯的视觉力,为了平衡构图,体现“春风得意”轻松感,牛脚下的石头显现出向右下方倾斜的角度。图案元素的大小、方向、色彩等因素都是影响视觉力的平衡值,在设计运用时,这些因素不应忽视。

图3

图4

五、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纹样作为载体,展现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常常用超越自然时空位置的造型思维方法来传递信息。把不同季节的花卉植物、不同地域出现的动物、不同时间出现的日月星辰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通过这种求异的思维模式,即按照表意的目的来造型,根本不受自然逻辑的束缚,任意移动时间、空间,把一切物象拿来为我表意。在这种感性模式的表现形式中有一种通过角色转变来表现内容的方法,即尝试使人的生理特征如脸、手等部位出现在位于不同的时空、空间、地点甚至动植物身上,以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例如人头鱼身图案纹样(图5),原本属于人的脸出现在鱼的身上,以转换身份的方式强调人与鱼身份的转换,从鱼的视角看世界,从鱼的角度来感受环境思考问题。以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引人思辨,是角色转变这种表现形式的核心概念。

图5

六、谐音的表现形式

用谐音来绘画创作是中国特有的图案表现形式,是把文字与图形联系最紧密的创作手段,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常常遇到。例如一匹马上坐着猴子,旁边有飞舞的蜜蜂,就表达了“马上封侯”的寓意(图6);鱼缸里有金鱼即为“金玉满堂”;梅花枝头上落着喜鹊即为“喜上眉梢”。中文里一句吉祥的话稍加想象即产生出一幅充满趣味性及美好寓意的图案,这种图案设计的表现形式充满了智慧与趣味性。图案之美往往“尽在不言中”或者说在于“不言而喻”,谐音的这种图案创作表现手段除了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之外,还顾及了人的精神境界。这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以启迪,是否可以结合不同的艺术门类寻找图案设计表现手法新的突破?答案是肯定的。

图6

七、动态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纹样中,许多图形自身带有运动感,在这些图形中,点、线、面等元素组合、旋转、交织,充满了节奏与韵律。其实这些图形的运动感源自人自身的生活经验联想,以及所描绘的物体物理性质。掌握了图形动态的生成原理,就可以运用在需要表现动态效果的设计中,起到装饰和引导视觉信息的作用。例如云气纹,由于云从人的自身经验来看,具有上升、洁白、变幻无穷、轻盈、缥缈、模糊、等物理特点,根据气流的流动联想,云气纹的形态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引导观者视觉动向,从而使图形出现了方向性,影响整个图案设计的视觉平衡。由于这样的特性,云气纹自然而然的具有了神秘感的特质。云天相隔,令人寄思无限,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与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再比如说,甘肃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的一个彩陶盆上充满了线性的简化图案(图7),一根绳子上两端分别拴着两个石块,是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器具飞石索飞舞的动态形象。旋转飞舞的线条和像流星般飞动的点和线,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这个彩陶钵都跟着转了起来。

图7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介绍了我国古代图案纹样艺术在表现形式方面独到的设计智慧与艺术特色,我们在丰富灿烂的传统艺术宝库中,了解图案纹样的设计智慧,能使我们在现代图案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审美经验,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好设计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在西方理论话语所主导的当代设计艺术学研究中,无论是从文化自信的目标来看,还是从学术理论发展的需要来看,中国设计艺术学理论研究都需要不停地对自身文化传统再审视,加强重视,结合传统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学习研究中国传统纹样的构成规律,探索运用中国传统纹样的表现之道,在目前民族意识整体苏醒的状态下,对本土设计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张道一先生曾经将传统文化的研究比作“张果老倒骑驴”,往后看是为了更好地往前走。历史的发展是添枝接叶的,且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只有“向后看”的同时不断“向前走”,一代一代人延续下去创造出深厚的积淀,形成厚重的设计文化底蕴,才能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现代设计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