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2022-01-24智慧

现代妇女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法内心老师

一般人认为孩子的成绩是由孩子自身决定的,留美心理专家冯大荣老师经过研究后发现,父母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冯老师还建立了两个模型,分析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如何丧失的。

在学习新课时进入精读以前都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再次将课文读一遍,或是老师指名几位小朋友起来分自然段读,这时老师可将学生读的不好或是比较难读的一些长句单独拿出来,示范读给学生听,这一泛读也是正音,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在模仿中无形的就掌握了朗读方法。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心中就也想能读的像老师一样好,就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先看模型一:当孩子背起书包走进课堂的时候,孩子的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此时,大部分父母因为心里着急,不免会责罚孩子:“你这个笨蛋,这个都不会!你真不是个读书的料。”

当没有接受这种不当教育的时候,孩子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去探求,或者去询问老师和同学。一旦接受了这种不当的教育后,孩子下意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笨,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自己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于是,孩子就会主动放弃,这是孩子丧失学习动力的原因之一。

再来看模型二:为了激励孩子,父母总会说:“孩子,你的成绩好,爸爸妈妈才爱你,才送给你礼物。”或者父母这样说:“爸爸妈妈都不喜欢你,因为你的成绩都不如其他同学。”

看上去很平常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内心留下什么呢?

有两种途径,要么孩子的内心彻底改变,要么彻底改变父母。一般而言,孩子比较小,比如15岁以下,建议父母选择改变;如果孩子16岁以上,建议改变孩子的内心。

现实中,很多孩子在课堂上发呆、厌学,回家动不动打游戏,甚至发展到休学,这都是因为父母的不当教育。

那怎么才能解決这些问题呢?

对学生来说,有效、准确且富有成效的沟通技能取决于语法和词汇这两大有利条件,可是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却把语法忽视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语言教学,应该强化语法教学,把语法教学作为这个语言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父母没有给孩子这种不当教育的时候,孩子学习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成绩好,他很开心;成绩不好,对学习也是兴趣盎然,因为他有兴趣的驱动。接受这样的教育后,当孩子通过认真学习达到父母的要求,或者超过其他同学时,孩子会欢欣鼓舞,因为父母终于爱自己了,终于可以给自己买礼品了;当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孩子就会觉得无趣,因为父母既不会给自己买礼品,而且不爱自己。时间长了,这个过程就变成了潜意识,成绩好的时候,才愿意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不愿意学习了。不当的教育让孩子的学习动机发生了偏离。

A:所谓“一招失算满盘皆输”,就是你现在的处境。你们作为父母,和孩子没有“共同成长”的历程,一切从零开始,那就应该从能力培养的“零”开始,把过去6年缺失的全部补回来,如果现在只是每天忙着“辅导作业”(其实不是辅导,只是帮助完成),作业能及时交上,孩子并没学习,所以还是零,没有开始。

怎样改变父母呢?很多父母想,以后不说不爱孩子的话不就可以了吗?这个显然是不够的,孩子之所以存在学习动力的缺失,就是因为父母选择了有条件地爱孩子,简单地说,就是父母内心就是这样想的,心里这样想就会自然地影响孩子,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要改变父母,首先让父母从内心无条件地爱自己,然后再无条件地爱孩子。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也就变了。

那怎样改变孩子呢?就是让孩子彻底从父母的评判中自由出来,让每个孩子不仅从认识上、更是从心底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无论成绩好坏,无论长相如何,自己都是一个可爱的人。

猜你喜欢

语法内心老师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