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2-01-23吴秋芳
吴秋芳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逐步脱离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以企业制度为核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2008年,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财务内控控制;内部审计;管理会计;风险控制
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虚增利润、虚构资产、违法生产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且金额重大,不仅导致企业被强制退市,立案调查,打击了市场信心,更是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以促进经营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提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制造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所有内部控制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是指与财务相关的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活动。财务工作贯穿于资金活动的始终,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同时为企业进行筹资、投资决策和效益分析提供依据。内部控制与财务活動相辅相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精细的财务工作能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制造企业部门和人员众多,流动性强,管理比较困难。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规范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强化责任意识,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的经营,同时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帮助企业在竞争中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使企业能够把控正确的经营方向、树立正确的经营价值观,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造企业在A股上市公司中居主要地位,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制造业企业有2439家,占比63.10%。但是很多上市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或者运行不当,导致财务造假频发,危害了社会和人民,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基调。但是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者凌驾于内控之上。管理者为了完成既定的经营业绩目标或者满足私人的需求,勾结客户供应商、虚构业务伪造单据,并伙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造假,避开了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要点,使流程形同虚设,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第二,管理层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只注重业务开发和技术开发,不注重财务内部控制,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受领导者主观思想影响较大,容易越过企业制度,使内部控制难以被有效的实行。
第三,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应当符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并据此不断完善。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多且复杂,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权力高度集中,职能设置简单,甚至一人多岗,特别是一些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其组织结构的缺陷日益暴露,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不仅沟通成本高,而且在控制失效时无法明确责任,财务内部控制很难落到实处。
第四,缺乏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无法量化目标要求,增加了对流程考核的困难性,无法促进流程的更新与改善。
(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财务数据质量没有保证
部分制造企业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不愿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导致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有的基层财务人员缺乏知识储备,账务处理不熟练,只能完成简单的账务处理工作,对于一些复杂交易无法深入理解业务活动内涵,形式大于实质,降低了财务信息的质量。高层财务人员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缺乏对企业财务部门发展及财务队伍建设的规划,也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中各项规范及风险预警的了解。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一些财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发展,对各种舞弊行为不加制止,甚至主动谋划违规行为。
财务部门地位低下,财务人员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在企业管理者施压后不能坚守原则,错误的按照管理者的要求伪造企业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无法使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三)企业财务与业务相分离
财务数据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统计,既可以是事前的,也可以是事后的。但很多制造企业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一方面,业务脱离了财务,其业绩可能无法被正确核算和参考。业务人员不具备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对盈利的估计只限于表面的数值,比如计算盈利时其不会剔除产品所含增值税的影响,也不会考虑不同税率的增值税对盈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财务脱离了业务,在预算管理中,财务无法把控市场未来的销售情况,容易错估企业的业绩,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在经营分析中,财务只能透过数据观察企业各方面的趋势变动,无法深层次的了解具体原因,比如导致某些产品利润率、单价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市场销售问题。同时,企业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也加剧了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矛盾,导致双方互相不能理解,财务人员更关注费用是否超支、坏账比例、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及合同的规范性,业务人员则希望尽可能完成销售目标、简化内部流程并快速实现收入,通常对成本考虑较少。
(四)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市场的全球化融合,制造企业要保持竞争地位,必须能及时应对各种风险。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应对,找出适合企业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减轻对企业的不良影响,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控制风险主要有:筹资方面,渠道较少方式单一,多数需要抵押固定资产,筹资成本较高;投资方面,主要是对产品研发及短期投资的投入较少,对于固定资产之类的长期投资比较多,但是固定资产回报慢,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加速了固定资产的贬值;经营方面,采购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业绩,销售回款不及时则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会计方面,没有合规处理账务和依法纳税,没有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企业未来发展能力没能得到有效的预测,风险在初发阶段没有被评估预警。一旦遭遇风险,一方面企业无法及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某一单一风险可能引发多种风险的连锁效应,造成恐慌,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其产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三、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改进方案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正确价值观,深化管理者的模范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从道德上约束着管理者和员工。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管理者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使命感,起好表率作用,以使企业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等良好品质。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制度的一个补充,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中来,切实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第二,建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等,它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从整体上调配企业的资源,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具体计划。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从计划上先行协调各部门职能,改善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为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全面预算也为企业考核实际经营业绩提供了标准,有助于改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第三,建立权责分明的组织机构,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方法。企业在进行组织机构设置时,应科学分工,不相容职务必须相分离,从而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各项业务、各个部门进行稽核和分析,及时反馈异常事项并进行跟踪改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控制手段的多样性和沟通的方便性,用自动化审核代替人工审核,保证审核及时高效,防止风险点被人为的越过。建立特殊事项处理机制,对重大决策实行集体审批制度,防止个别管理者独断专行。对重大采购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防止内外勾结,维护企业利益。
第四,使用外部审计进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外部机构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更具有客观性,有助于维护企业外部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通过第三方机构,可以准确评价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二)完善企业财务人员的招聘考核机制、培训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财务岗位的重要性,在招聘财务人员过程中,坚持以专业能力水平为导向、以个人品德为保证的原则,尽可能招聘高素质、财务专业、经验丰富、拥有相关职称证书的财务人员,由于其有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经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了实际工作的锻炼,因此,其会对财务工作拥有更强的理解力。
财务工作模块分工比较细致,企业可以通过定期轮岗制度,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全面接触企业财务核算的各个方面,了解各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关联性。由于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思路和专长,这也有助于企业挖掘员工的多种能力,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全方位的财务储备人才。
企业应定期安排财务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可以通过财务人员参加相关政府部门或者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法律政策规范、内部控制规范、标杆企业财务建设、企业风险防范、预决算管理等。内部培训包括财务部门内部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财务部门内部培训应由高层财务人员组织,既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又要通过轮流讲解,强化和更新财务工作的基础知识。企业内部培训应由各部门共同参加,通过互相交流和探讨,深入了解其他部门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以寻求一致的解决方案,财务人员应当了解企业的各项流程和规范,以提高服务意识,更好地改进和执行财务内部流程。
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完善财务人员的薪酬体系。财务部门是间接创造企业财富的部门,企业应通过绩效考核,对表现优异的财务人员进行奖励,增强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事务中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强化制造企业管理会计应用
管理会计可以将企业财务与业务相结合,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助于分析企业各类成本费用,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第一,应用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使财务成本管控更精确。制造业的产品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最大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企業在生产产品过程中使用的直接材料或者辅助材料成本、直接人工费用以及相关部门的制造费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直接将固定成本分摊给各类产品,将制造费用以产品为中心、产量为基础来分摊,比如人工工时数、机器工时数等,而作业成本法打破了这种限制。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每项作业都会消耗企业的资源,而产品是作业的成果。通过作业,其将资源和产品联系起来,使产品的总成本就是消耗的总资源。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首先应按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再通过作业与产品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作业成本法能够对费用的来源进行追溯和划分,并且精确地分配到产品,从而得出精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有助于管理者找出不增值的作业,加强成本控制,寻求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也有助于完善各部门的成本管理和业绩考核。
第二,应用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系统,将责任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相融合,加强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内部控制系统是一项由管理层建立的,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体系。责任会计系统是一项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进行核算、分析、协调、考核的体系。企业应完善责任会计系统,建立责任、权利、绩效相结合的责任中心,明确各责任中心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不断自我改进,使内部控制与会计环境相协调,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良性运行,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四)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防范财务风险
制造企业应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由管理层主导、全员参与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制造企业通过对风险定性和定量的双重评估分析,设置风险预警系统,以识别、诊断、监测风险,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强化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及时提醒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生存危机的风险。其次,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比如是选择风险承担还是选择风险规避,是选择风险转移还是选择风险转换,并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度,衡量各项策略成本的高低,在风险无法避免时,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最后,循环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机制,定期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企业规避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企业总体目标相适应的可承受的范围内,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财务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流程的各个方面,制造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霄单.浅析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9 (17):131-132.
[2]匡其品.浅析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纳税,2020,14 (33):81-82.
[3]王革常.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市场,2019 (27):72-73.
[4]唐梅玉.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8 (17):125.
[5]林文君.浅析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纳税,2019,13 (2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