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及新构想

2022-01-23张桂霞

时代商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国有企业大数据

张桂霞

摘要:国有资产作为牵涉到国有企业综合效益各个领域共同财富的“本金”基石,其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正顺应着新时期内外因素的“加速”引领,内需化地进行探索改进。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机制改革需要更快更优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今后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将成为改进的主导方向。因此,构建科学合理、权责明确、创新激励的大数据模式资产管理机制,已刻不容缓。本文将在阐述国有企业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就资产管理综合治理方面提出一些新构想,以期能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综合绩效及更好地为国企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新构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趋向性进化历程,以及人民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同时全球贸易化和信息智能化,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未知的挑战。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背景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处于改革的“风头浪尖”,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经历过不少磨难。时至今日,顺应数据时代要求,建立改进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探索完善的内控机制,已是当前管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企高效运转,良性循环的必经之路。2017年,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向深化国企改革吹响了冲锋号,而后具有代表性的是2021年4月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其虽只是作为行政事业性方面的条例,但意义影响深远,代表着现代财政制度的初步建立,以及向国资新型管理体系科学综合治理前进的脚步。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下运转,法人治理下的双重管理机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构建,大多数国企已在承担着准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角色。角色的转变,容易带来不匹配的因素,而现实也恰恰如此,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大数据信息的冲击下,原有体制的内控模式、运作流程、治理机制、外部监管等等已难以适应“新常态”,诸如政企一体化下的固定思维形态,僵化性约束定位,单一的数据采集模式等等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守旧,执行能力不足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下,现有的很多国资管理层对国资绩效管理思路难以轉变,对当前相关政策理解片面,没有正确履行执行力,而平时过于关注资金及经营业绩,不注重资产配置和综合使用,从而让管理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首先,管理部门只注重厘清产权主体,界限政企关系,而忽视国资管理深层的把控,形式上又多以静态治理为主,缺乏资产流动配置宏观调控能力,没有整体“盘活”,难以实现统筹协作。或者是管理部门面对经济市场化,缺乏效益思想,没有预见性和连续性,只注重改制本身,致使处于双重监管下的国有企业,务虚不务实,暴露出“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其次,管理层对自身定位缺乏认知,“挂羊头卖狗肉”,明面是响应完成相关的转制,背地里却另行一套,行政化思维比较浓厚,董事会、监事会还保有原有的集权化管理一言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形同虚设,财务独立性没有彰显出来。

(二)信息混乱,统计浮于表面

过去国有资产以管理部门为主,甚至上面有多头管理,而在后期组改过程中,有些组建交接仓促,有些产权关系不清晰,有些简单沿用原有数据,这样就易造成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信息有所差异,数据不真实、不全面。而在管理模式和统计方式上,以前的国资管理多为粗放型和“线下”为主,其结构机械化,透明度不高,台账资料记录保存冗乱,账实不符,人治化管理严重,更没有统一的采购、处置、登记等联动性平台,存在各种隐瞒虚高的问题。新的形势下,管理方式逐步导向“线上无纸化”办公,但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有些国企为了在信息数据上顺应“统计标准”,追求表面平整,从而将原有数据“强行对标”,故意操作遗漏缺失,欺上瞒下。另外,对于国有资产的衍生利益、派生价值信息的统计,没有专业形式的评估标准,忽视其相应数据,这样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人才缺失,管理不够专业

当前,虽然国资体制改革已初步完成,但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人员在岗位精准匹配、专业能力、激励机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管理层人员专业化有限,自身技能单一。在改制前不是业务出身,就是行政财务出身。改制后又忙于适应新的形势,追求企业效益,往往缺乏对资产管理应有的关注度,或者是一知半知,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同时,照搬原有的行政职能定位,缺少对响应大数据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能力的考查。

其次,基层人员能力参差,管理工作消极。改制让吃大锅饭的人开始彻底暴露出来,技能强弱,人品优劣将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尺度标准。原有的一些关系户,改制后始终以为这是国企,随意放任,义务心责任心缺失,从而带坏了整个团队。另外的就是做老好人,没有原则,没有担当,不按程序制度办事,将事权、财权、人事管理和稀泥,没有真正起到管理的

作用。

最后,监管人员配置不足,监控工作无法展开。随着国企的不断发展壮大,国资监管工作量增大,任务加重,但我们承担监管工作的人员,还是原来的人马,而监管的全面化、精细化要求又比原来提升不少,此消彼长,这就导致很多监管工作只能点到为止。同时,引进人才以及积累经验,都是需要时间和机制的,短时期内,现有的监管队伍是无法胜任日益繁重的资产管理任务,这也将让国有资产处于一定时段的风险期和失控期。

(四)监管乏力,职能不接地气

内部监督体系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要求的构建出资人、董事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监事等职能权力尚处于表象上,没有真正意义的发挥执行。有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往往套用照搬他企,不管适应与否,先应付上级再说,于是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照搬的机制趋于形式,导致制度是制度,流程是流程,两者不兼容,从而使内控机制成为空谈。另外,财务部门对国资使用流程中风险控制乏力,独立第三方专业认证工作往往缺失。

外部监督体系中,审计、纪检监察、直管单位等部门相互之间监管职能重叠,监督方式各成体系,信息不互通,缺乏严格的章程。在具体监管中,直管单位履行监管职能,本来就是上下级关系,难免牵涉到各种人情世故,故而难以真正监管到位。而审计监管方面,只注重资产数据的表面,光看资产是否存在,不会去监管配置该资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谈不上去研析该资产的绩效损益。纪检监察就更“高大上”了,要有作奸犯科被发现、被举报,才会去执行监管责任。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新构想

(一)以先进性为指向,构建国资综合性治理结构

1.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为有效进行国资管理,需要建立因企制宜的资产管理制度。当前我们在大政策大方向的环境影响下,首先要规范内控工作,可以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设计,提升资产使用和审核的法定性,对违反流程操作的行为进行监管,造成影响或损失的,要进行问责。其次,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工合作,公正透明,既要处理好员工的职责,又要确保执行管理权的独立性。在实践操作中,日常的管理按制定的章程进行,一些特别的资产管理可以通过会议纪要,第三方评估认证,通报上级背书等方式进行。再次,建立内审机制,可以通过按月、按季度或者按计划时间来对一些特定的资产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动态,使管理响应体系最优化。最后,要制定相关的节能减排措施,提出不铺张低损耗的方案,建立固定资产维护年检机制,谋划报废设备闲置资产回收利用办法。

2.建立培育复合型人才机制

国资监管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需要具有懂市场经济、懂财务管理、懂资本运作等方面知识的人才。所以当前国资管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人才结构能满足的。顺应需求,建立培育复合型人才激励机制。首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摸底和考核,能者上,庸者退,培養危机意识,树立知识型企业人才培育建设制度,对那些混饭吃的现象,要坚决处理。其次,提升员工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加大招聘高端人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资管理在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基础上,还必须培养一支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相关数据平台的管理队伍,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专业性更强的分析运用数据评估、智能研判市场信息的人才库。当然管理层对资产的运作和企业的发展,更需要一定的知识分析,才能应对日益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才能带领企业前进。最后,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用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体是构建客观、全面、及时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表现的考评体系,从而督促管理人员向技术过硬的良性要求努力学习。

3.建立红色教育管理理念

企业的发展也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罢,都需要一个先进性思想的引领,都需要一个团结向上的企业工作氛围,所以我们要摒弃原有的固化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全面树立起“员工至上,业主至上;追求绩效、做强品牌;忠诚敬业、全新求变”的企业核心精神,始终坚持保护国有企业发展前进的核心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以当前党的教育整顿春风为契机,以红色教育锤炼企业精神面貌,倡导积极向上、团结努力企业氛围,塑造出新型的企业文化,然后以主人翁的形式来进行国资管理,真正做到将企当家,管好家,当好家。

(二)以大数据为契机,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要实现国资管理精准化的主要因素在于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拟定统一的信息数据收集蓝本,构建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平台,也就是要构建国资区块模拟平台大数据应用系统。

首先,平台的建立,通过大数据信息统计,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国资的实际拥有量以及相应变化量。建立平台的基础,在于我们要树立起收集数据的惯例,制定数据收集要素,拟定统一口径的蓝本。实际操作中,要倡导真实性和全面性,分门别类、区分主次、覆盖全局的将国资全部数据化、信息化,让执行人员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单个国企可以实行大数据局域网,自我管控,对管理层核心负责,对上级部门开放。一定区域内,可以整合同类型国企国资大数据,开通网关权限,实行一定范围内的区块链信息共享。同时,逐步建立数据交换联合机制,整合区块链联动信息,构建金字塔式数据管控平台,从而使国资数据透明化,强化国企之间效益横向比较,让上层部门能提前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协调联动发展,真正做到底数清、精细化、

讲效益。

其次,平台的运用,是以实现资产管理各维度的全流程信息智能化为前提。全面收集信息只是利用大数据的起点,精准分析,科学预算才是运用大数据的前进方向。在资产管理上,通过数据智能系统,分析资产获得、资产形态、价值评估、后续处置等方面的优劣点及风险性,设定负面警戒线,提醒风向标,彻底改变单一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内控最优化,减少资产的减值率和负债率。在资产的运作上,利用智能化的数据系统可以改进和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用大数据驱动资本良性循环,以大数据信息赋能产业,制定战略规划,调整战术方案,帮助企业解决涉及投资半径、生产效率、质量标准、生产进度以及交期可控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创新产能形态。同时反向操作,可建立模拟数据库,通过演绎推理,探索最优化的预算配置及运行方案,以模拟数字化经济统筹,实现科学合理

的调控。

大数据的运用是多方面的,通过对数据精细化、准确性佐证分析,可以对人、对事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可塑性较强的国企风险防控人事体系,同时在完善国资内控和外部监管方面,也可以第一时间透过大数据发现问题。

(三)以监控力为助推,整合构建内外联动系统

1.提升管理部门执行权威,建立财务人员独立性保障机制

国企需要科学界定内部岗位组织和明确岗位职责,特别是财务管理部门。财务人员具有维护企业利益、保护企业财产,避免资产流失的重要职责。确保其独立性,可以合理团结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提升财务人员在公司的地位,推出行之有效的权责方案,做到实事求是,以客观的数值来说话,有助于国资日常落实管理工作和预防管理风险。对内,财务部门通过授权审批、财产保护、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核等方式进行内控,对董事会负责。对外,财务部门通过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环节等联动数据,对监督部门负责。

2.完善以管理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建立绩效有力的联动机制

当前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和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有提升国资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国资保值增值的监管机制与之相匹配。可以建立联动机制,互帮互助,以行业性、区域化为纽带,扬长避短,集思广益。一方面加强线上联系,互通有无,分析交流当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发现探讨潜在的管控盲点,突出监管投资、市场、财务、廉政等方面的隐患风险。另一方面,整合监控队伍,发挥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的各自优点,建立完善的结合性立体监督工作机制。同时联动监控,一定程度上将会达到反馈指导国有企业战略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等举措的效用。

3.以正能量为导向,构建权责明确的反向机制

企业需要正能量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积极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弘扬正气,打击违法犯罪是树立公平公正政府国企形象的名片,是铸造“企魂”的基石。当前通过内外监管系统的联动整合,加大对损害国企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及浪费等违规经营责任的追究力度,建立健全国企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严格落实国企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责任,构建权责明确的反向机制,研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同时强化宣传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反面典型案事例的经验教训,使警钟

长鸣。

四、结束语

国资管理,因地制宜,但当求同存异,以追寻科学化、有序化、活力化的方向求索前进。各级国有企业向着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资产管理模式不断努力,今后,可持续化、可塑化、智能化的国资绩效管理,将全面助推国有企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道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0 (23):102-103.

[2]刘中生.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经贸,2020 (08):105-106.

[3]刘亚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市场,2020 (20):98-99.

[4]何影.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 (17):72-73.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国有企业大数据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