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类型探讨
2022-01-23贺娟妮高华峰
贺娟妮,王 希,王 生,杨 毅,高华峰,李 锐
(1.汇金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2.合阳县自然资源局,陕西 渭南 714000)
矿山生态修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存量资源、土地及产业的利用等,都使得废弃矿山不是垃圾而是宝贝。把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是人类思想境界提升的善举,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绿水青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依托,失去生态环境承载力,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就不能获得美好生活,把绿水青山保护好,就是保护了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利用好就是开发了金山银山。把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是当今中国一项伟大的事业,更是一个新型富矿展示魅力的过程,废弃矿山修复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蓝海。几十万座废弃矿山是未来巨大的“生态金矿”。
徐礼根[2]认为矿山生态修复“源头在规划,关键在设计”。虽然许多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开展,但基本缺乏提前规划和布局,以短期补救性修复为主要目标,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发展战略[3],因而在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建立有效、实用的修复类型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判别适宜的矿山生态修复类型[1],对于指导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渭南市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为例,简述了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的地形地貌等基本现状,采用王雁林[1]等提出的生态修复类型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渭南市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类型,为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生态修复工作思路提供参考。
1 废弃矿山区域生态修复类型
王雁林[1]等提出矿山区域生态修复分类主要是在地质环境修复、土地资源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工程活动和矿山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人文景观,系统评估具体矿山生态修复类型,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对地理位置优越、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周边人类活动频繁、周边资源可统筹利用的矿山区域,划分为修复Ⅰ类,走产业修复模式;对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质环境条件可恢复、周边人类活动一般的矿山区域,划为修复Ⅱ类,采取景观修复模式;对于地质环境较差,地理位置偏僻,无利用价值的矿山区域,划分为修复Ⅲ类,采取复绿复垦模式[1]。
废弃矿山区域生态修复模式中,修复Ⅲ类即双复模式,以荒山变绿土地复耕为主要目标,是最基础、最传统的生态修复模式,其目的是让矿山绿起来;修复Ⅱ类即景观修复模式,是在修复Ⅲ类模式的基础上,由普通绿化升级为生态景观,将人的智慧与情感植入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生态附加值,终端产品一般是矿山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其目的是让矿山美起来。修复Ⅰ类即产业修复模式,是在修复Ⅱ类模式的基础上,植入相关产业,由静态的矿山变成动态的经济体,通过生态升级、产业植入,使废弃矿山内部生产力被激活,继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核心是生态为本,产业为根,文化为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高质量发展时代的特征,其最终目的是让周围群众生活旺起来和富起来。
2 矿山生态修复类型评价体系
根据王雁林[1]等提出的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山基本现状、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矿山周边人类工程活动、矿山所处区域社会经济指标和景观遗迹指标等五类指标因子、17类环境要素进行层次化、数量化和模型化分析,并应用Yaahp软件计算准则层和要素层的权重,以确定生态修复类型。具体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 五类指标因子评价标准
表2 矿山生态修复类型评价指标权重表[1]
结合上述表格叠加计算,对H<70的矿山确定修复类型为Ⅲ类,对H∈(70,80)区间的矿山确定修复类型为Ⅱ类,对于H>80的矿山确定修复类型为Ⅰ类。
3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案例
3.1 渭河平原重点城市周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项目区集中在渭河两侧的冲洪积平原区,生态修复面积约195hm2,其形态由河漫滩、河流阶地、槽形洼地、低缓土梁和风积沙丘、沙滩、山前洪积扇等中、小地貌组成,建筑用石料矿采矿后,形成深1~10m 的采坑和高5m左右的近直立边坡,产生边坡面裸露和采坑植被破坏。同时矿区内存在废渣堆、砂石堆和废弃设施压占等现象,严重破坏流域生态环境,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过度开采一方面造成主河道缺水,另一方面导致河床深度下切,改变河道行洪道方向,存在局部坍塌现象,入渗加重,枯季水位下降,水量变少,水面变窄,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水生生物栖息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3.2 合阳县黄河西岸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项目区集中在渭南市东北部,生态修复面积约230hm2,主要分为黄河西岸阶地及漫滩治理区和黄土沟壑治理区域两区,按照治理区自身属性特征可分为废弃采砂场、废弃石灰堆场和废弃堆砂场三种类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早期开采矿山、修建道路等形成的,包含不稳定斜坡、地貌景观及植被破坏、土地资源的压占和破坏、生态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见图1),项目区大多数在沿黄公路等主要道路可视范围,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已迫在眉睫。
图1 项目区局部现状
3.3 韩城市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
项目区位于渭南韩城市灰岩、白云岩资源遍布的西部山区,距离108国道约4.0km,G5高速龙门收费站的正对面。由于早期的大范围掠夺式无序开采,使得矿区及周围粉尘弥漫、噪声污染、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极为突出,尤其是新建的G108国道西侧山体景观破坏极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地貌植被破坏、粉尘、废气污染、高陡裸露边坡、危岩、孤石坡体裂缝随处可见,落石、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废弃渣石无序乱堆侵占土地资源等方面,给当地的人居环境以及旅游、农业等产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4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类型确定
采用王雁林等[1]提出的评价指标和生态修复类型评价体系,得到渭南市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指标评分相关数据如表3、表4所示。
表3 渭南市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指标评分表
表4 渭南市三个典型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指数及综合评价指标
由上述综合指标数值可以初步判断渭河平原重点城市周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为Ⅲ类修复区域,此区域废弃矿山可初步确定为复垦复绿模式;合阳县黄河西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为Ⅰ类修复区域,此区域废弃矿山可规划为产业修复模式;韩城市废弃采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为Ⅱ类修复区域,此区域废弃矿山建议确定为景观修复模式。
5 结论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类型的确定、产业设计和部署等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准确把握矿山及周边环境特征,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湿(湿地)则湿、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精准施策[4]。实际项目规划过程中,在合理划分三种生态修复模式的同时,应整体统筹把握,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相结合,形成人、矿、地和谐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