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内涵、特征与弘扬路径

2022-01-22邢丽菊鄢传若斓

国际问题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人类和平民主

邢丽菊 鄢传若斓

〔提   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着眼于全球化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具有承继性、创新性、包容性、时代性、先进性等特征,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应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明互鉴。

〔关 键 词〕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外交

〔作者简介〕邢丽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鄢传若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22)1期0052-15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此后,习近平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呼吁各国政党领导人“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合了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差异,跨越了不同文化的隔阂,汇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政治制度优秀的共同价值,指出了人类社会应当追求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开辟了化解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纷争的文明交流互鉴新境界。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与内在逻辑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

(一)和平

和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理想的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将和平放在第一要义,凸显了和平之于其他问题的重要性。《联合国宪章》首章开宗明义指出,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受空前浩劫,美苏冷战又使人类长期被核战争阴影笼罩。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在世界肆意发动军事战争。战争和动乱给人类造成巨大伤痛,也使人类更加珍视和平稳定。中国人民对和平十分珍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先后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而且载入党章和宪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的决心。中国外交不仅追求自身的和平发展,还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视为神圣职责,坚定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高度重视各国共同和平发展的意义。他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他还强调,“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二)发展

发展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条件,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个人生存价值的体现。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只有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提高,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反之,社会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个人发展。中国主张,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哪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少,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提出了新发展理念。针对国内发展,他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他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同时强调“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

(三)公平

公平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带来物质利益的分配,这是构成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公平要求保障各利益攸关方的权益,最大程度实现劳动成果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中国的公平观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国内而言,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合理分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公平分配视为小康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以“三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就国际而言,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主张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以公平为要义,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小圈子意识”和“赢者通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向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前进。习近平认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他将实现社会公平视为改革的关键步骤和最终目的。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强调要在国际社会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并将公平正义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正义

正义是对社会的道义担当。“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作为契约精神的正义要求坚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中国的正义观对内要求在收入分配、执法守法、法治建设中体现道义担当,不断促进社会朝着正义和法治方向发展;对外要求捍卫国际正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只有在国际体系中坚决捍卫和实践多边主义,才能更好解决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国际规则不应由少数人制定,国际合作不应以小集团利益为出发点谋求霸权,应践行公平正义。习近平高度重视在国际关系中坚守正义,认为正义与国际和平紧密相连。2020年11月,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提出倡议:“秉持正义,维护和平。……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義和极端暴力行径,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和和平安全。”2021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

(五)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是全人类的共识。但民主的形式及制度并无普世、不变的标准。民主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一个国家是否民主,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民主虽是广泛而自由的,但需要有法制来约束,民主和法制缺一不可。习近平高度重视民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认为民主不仅需要制度,更需要参与实践。“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

(六)自由

自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至高追求。人之自由是现实而具体的,不存在脱离现实的抽象自由。只有实现了人的真正充分发展,才意味着获得了自由。真正的自由建立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宗旨是“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与基本自由之尊重”,联合国大会要“助成全体人类之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实现”。这足以说明,对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中国提倡将个人自由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期实现更高程度的意志自由和精神自由。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还为增进人类整体福祉、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奋斗。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实践《共产党宣言》“实现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最高理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必然追求。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自由观念。习近平多次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为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奋斗。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应当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他反复强调,“要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关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关爱贫困民众,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

综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六大要素。這六大要素并非孤立,而是个人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目标,公平是实现发展的保障,正义是对社会的道义担当,民主是人的政治价值的实现,自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历史发展规律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将助力社会的发展进步。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人类生活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汇的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更加需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齐心协力,将全人类共同价值真实而具体地体现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实践中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指引下,本着找到共同利益汇合点的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顺利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唯一可以超越当今世界文化同质与异质对立逻辑的普遍性价值。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特征与贡献

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结合中国近代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实践,对其进行了高度融合和凝练创新。全人类共同价值既体现文化的传承发展,又突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擘画了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一)继承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之一。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和而不同”要求既肯定和接受事物的多样性,又包容和接纳事物的差异性。中华文化中的“以德服人”“协和万邦”是和平的基础;“生生之谓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发展的基础;“不患寡而患不均”“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教无类”是公平的基础;“天下为公”要求不以谋取私利为处世原则,是正义的基础;“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看作民主的基础;“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自由,可视为自由的基础。除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传统文化基因外,尤其要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早就存在民主和自由的因素。在中国古典中,“民主”最早出现在《尚书》:“天惟时求民主”。《尚书》还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只要是人民的意愿,连上天都要顺从而不违背,这就意味着人民是真正的主人。孔子说“节用而爱民”,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西汉贾谊主张“民为万事之本”。中华文化中诸如此类的民主基因,为近代西方民主传入提供了土壤。中国儒家、道家高度强调人的自由。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的意志自由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老子的“道法自然”虽有自然规律之意,但也包含自然而然的自由状态。庄子《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更是将这种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的自由认为,人生来是不自由的,需要某种外在力量(神或上帝)把人从不自由的状态解放出来,然后赋予自由。这与中国文化强调自得自在的自由有很大区别。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源泉,其本身也彰显了中华文明价值理念的普遍意义。

马恩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论述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理论源泉。例如,马克思视和平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价值追求,实现和平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关键目标,只有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剥削,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和平。关于正义,马克思认为,“正义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互相交往中,在任何地方为了不伤害和不受害而订立的契约。”关于民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主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法律、国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人民的特定内容”。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通过贯彻与实施民主,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列宁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他主张,建立新型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关于自由,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的内涵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还运用唯物史观指出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尽管经典作家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而且往往具有较鲜明的阶级性,但相关论述普遍触及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具有长远的理论或哲学含义,因而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理论来源。

全人类共同价值也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智慧。毛泽东曾强调,“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和平为上”的外交原则。邓小平作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强调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一是取决于国内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二是取决于国际持久的和平环境。毛泽东认为独立和民主是全国人民最需要的东西。他还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的侧面。”邓小平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认为争取自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目的。他还继承了恩格斯的观点认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是在一个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和平、民主、自由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情怀和担当,不但指导了中国的外交实践和国家建设,而且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也自然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精华。

(二)创新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创新。中国革命文化孕育于爱国启蒙运动中,成长于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实践中。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从而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增添了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又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和平、发展的进步思想。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表现形式。它把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需求融为一体。这是中华优秀价值理念的系統性总结和结构性呈现,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又吸纳了世界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充分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涵。

(三)包容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来源于中华文化素有的和平、发展等价值传统,又吸收借鉴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及西方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实现了东西文明交流互鉴,更好地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明本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东西文明交汇融合的包容性,体现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追求,体现了对不同国家探索价值实现路径的尊重以及对不同国家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权利的支持。它与联合国发展目标高度一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准绳。

(四)时代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六大要素在东西文明史上早就有其基因,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乏相关论述,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与今天迥异。时代发展赋予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全人类共同价值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等重大战略论断,既反映了个人对生存发展的追求,也浓缩了世界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普遍共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抬头等多重危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国际社会抛弃偏见、共同合作,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指引。

(五)先进性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宣扬“宪政民主”“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等政治思潮,并将其鼓吹为“普世价值”,打着“普世”旗号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其在全球扩张提供理论依据,使“普世价值”沦为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口号与工具。西方“普世价值”在西方世界都没能做到真正普遍适用,甚至严重违背了其在立国之初颁布的法典制度,而且具有明显理论缺陷,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张,现实的人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个体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不但不同时代具体的人性是不同的,即使处于同一时代不同社会关系下的具体人性也是不同的。西方“普世价值”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的超阶级性和超社会性,用抽象的“共同人性”为准则来否认人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实际上就是将人的发展纳入资本主义所建立的普遍性文明轨迹。这种人性论罔顾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成员的差异性,固执坚持人类因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故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价值准则,并以此替代一切国家和民族的价值,显然是个伪命题。

全人类共同价值关注人类的整体利益,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共同发展问题的认知和探索,突破国家本位主义和民族至上主义的藩篱,具有真实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调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利益主体依存度越来越高。而西方“普世价值”的特征是抽象性、排他性和封闭性,一味强调西方中心主义,视自己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力图排斥甚至颠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国家。正如基辛格所说,“美国自建国以来笃信自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它。这一信念常常成为美国的驱动力。”因此,基于各国共同的价值追求、解决人类发展之需、促进世界和平进步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的扬弃与超越,具有西方价值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展鸿沟日益加剧,各种政治思潮交锋激荡,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面对一系列共同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抛弃文明优越、文明冲突等陈词滥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价值的内涵,为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

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可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普遍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来说,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其对国际社会取得共识、凝心聚力具有促进作用,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要求,既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贯彻落实,同时也是对其最有效的弘扬传播。

(二)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包含三个关键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强调的是要摒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国家内政。公平正义强调的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要尊重彼此关切、照顾彼此利益,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相互尊重与公平正义基本反映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的诉求。而合作共赢强调的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而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践行,必将对其弘扬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球治理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具有约束力和有效性的国际制度或机制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呼吁合力破解全球治理“四大赤字”:“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显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必将有助于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四)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与实践平台。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先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付诸实践,努力把物理联通与理念联通融合起来,使共商共建共享进一步转化为多赢共赢的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解决发展问题,在解决发展问题中实现公平正义,进而为真正实现和平、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提供物质保障。

(五)积极推动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各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由于生态环境和历史来源不同,不同文明的价值观存在差异,但在上述核心价值问题上应该大同小异。这也构成了各国、各民族交流对话的基础。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意在强调各民族、教派、政党、国家“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理性看待彼此差异,并学习如何和平共处。历史上,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之间也就越认同、越尊重;反之,交流互鉴越稀少、越肤浅,相互之间也越容易误解,越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无论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本身,还是促进中外关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我们都应当把加强与各国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放在重要位置上。

四、结语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优良传统的传承。它引领中国外交站在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道义制高点上,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冷战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对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境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而且切实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共同诉求,为国际社会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供了可信的共同纽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公共产品。

【完稿日期:2022-1-10】

【责任编辑:宁团辉】

猜你喜欢

全人类和平民主
中国式民主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小箭作品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