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创新时代民间外交工作新局面
2022-01-22林松添
林松添
一、民间外交的定位和历史贡献
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民间外交也是外交,也是国家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民相亲、心相通。对外工作中,除了官方的、半官方的,其他包括友好城市、企业、智库、媒体、社会组织和青年、妇女等自然人等都属于民间外交范畴和主体。民间外交具有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打基础等主要特点。
新中国民间外交具有光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间外交。新中国成立第二天,就成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前身之一的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拉开了新中国民间外交的大幕。随着亚非拉国家纷纷获得民族独立解放,中国民间外交团体不断增加,周恩来总理于1969年提出,“要建立一个人民外交机构,把民间团体的外交活动统管起来,建立一条人民外交渠道”。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本会随即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并在新中国外交面临困难时期,统筹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民间外交活动,在争取亚非拉国家广泛理解和支持,维护中苏、中俄友好关系,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和中国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为打破西方封锁、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本会工作。宋庆龄、邓颖超曾任本会名誉会长,刘少奇曾任中苏友协首任会长,本会负责联系的46家国别和地区友协中有18家由现任或前任国家领导人任会长。历届中央主要领导都出席本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或周年庆祝活动,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本会第十届理事会会议和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全国对外友协已建立了连接五大洲、互动国内外的丰富资源,为开展新时代民间外交奠定了殷实基础。全国对外友协拥有友好协会、友好城市、友好组织、友好人士“四个友好”,对外联系着46个国别和地区友协,对内联系着全国省市县友协,与世界上157个国家的413个民间团体和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统筹协调全国各地同五大洲139个国家建立了近300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拥有一大批国际友人。
二、民间外交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外交蓬勃、迅速、全方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领域多层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织密了全球朋友圈与合作伙伴网,已与世界上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也必然成了当今世界的焦点和亮点。
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对外友协的民间外交地位和作用日渐被边缘化。我们对民间外交的认识也存在缺位和温差,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缺位,民间外交的思想理论、政策指导、制度规范、体制支撑、系统统筹等顶层设计亟待完善和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与时俱进。对外民间交往主要忙于迎来送往搞接待,促进了合作发展,但讲友好合作多,没有从根本上推动外部世界客观理性、历史辩证地认知、认可、认同中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理念、发展思想与巨大成就等对华认识问题;未能有效将中国发展理念与成就、市场优势、合作资源、文化价值等优势转化为中外友好的坚实民意和社会基础,未能打通构筑对华友好民心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证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中国经贸合作利益能有效转化为对华友好民意,如果对华友好的理性声音能在海外落地触动人心、形成主流民意,如果国际主流民意在中国一邊,则煽动意识形态、恶意抹黑中国就没有听众、没有市场,个别国家就不敢随意编造谎言。当然,我们需要有“如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中国已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推动者、倡导者和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践行者。民间外交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新机遇。
一是党中央有期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工作并专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友协要发挥“三大作用”(即民间外交引领作用、公共外交骨干作用、城市外交桥梁作用),为本会找准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内外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形势有需要。疫情前,中国年出入境人员已超过3亿人次(其中,中美互访500万人次,中欧互访800万人次,中日互访1300万人次)。尽管西方发达国家舆论并不能代表国际主流民意,但在个别西方大国政客恶意抹黑打压下,西方对华民意出现了反华逆流,持续低迷。据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华好感度只有22%,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丹麦9个欧洲国家民众对华好感度平均只有25%;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甚至只有9%。可见,中国对外交往和经贸、人文合作优势没有有效转化为对华友好的国际民意和社会基础。改善西方对华民意,民间外交责无旁贷,理应担当尽责。民间外交工作不应仅停留在一般形式上的民间交往,而应体现民间外交的实质和内涵。
三是现实有条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上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海外投资、旅游主要来源国。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治西乱”已成为全球大现实,“向东看”“东升西降”已成为世界大趋势,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优势。我们能把国家建设好,也一定能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民相亲、心相通,促进共同发展。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系统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和实现这一愿景的两大路径,一是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二是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些伟大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为人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根本遵循和思想引领。
可见,中国做好新时代民间外交工作,既有成功发展实践、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有思想引领、共同价值理念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新时代民间外交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三、努力开创新时代民间外交新局面
2020年4月8日,本人就任全国对外友协会长以来,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关于友协“三大作用”等重要指示的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动本会从“办事者”向“谋事者”和“造势者”转变,带动全国友协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我们收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完成了友协对外工作“五个新”的总体框架设计,为发挥民间外交引领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根据新形势和党中央新部署新期待,我们经深入学习调研,提出了民间外交的新定位、新思路、新布局、新格局、新举措,解决“我是谁、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形成了“五个新”的总体框架设计,完成了五年工作规划,积极推动对外民间交往向民间外交升级。
一是强调“民间外交也是外交,是落实国家总体外交的基础性工作”,以此作为本会民间外交的新定位。
二是根据本会职责使命,提出“一二三四五”的民间外交工作新思路,围绕促进中外民相亲、心相通的“一个中心”,构筑中外友好的利益基础和民意社会基础“两个支撑点”,发挥友协“三大作用”,聚焦友好协会、友好城市、友好组织、友好人士“四个友好”,努力开创“连接五大洲,互动国内外”的民间外交工作新局面。
三是按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提出民间外交新布局,统筹推进亚洲、非洲和中东、欧洲和拉美、美国等各方向民间外交工作。
四是根据新阶段新特点,推动构建“内外并举、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的民间外交新格局,在继续做好海外工作同时,做好外国在华企业高管、媒体记者、智库学者、留学生领袖等友好工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引导他们“在中国、爱中国、为中国”。全国对外友协不仅积极做好身边对外友好工作,还调动了地方友协、友城、友人的积极性,形成合力。
五是为破解外国人“看不懂”“听不懂”“读不懂”中国难题,提出并指导全国友协系统统筹各地参访资源,精心打造古色、红色、绿色、蓝色、炫色“五色参访路线”的民间外交新举措,分别展示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初心使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和脱贫攻坚成就、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创新发展成就与前景。截至目前,各地友协共报送参访点1655个、参访路线157条。
第二,我们努力解决“四有”难题,积极发挥公共外交骨干作用。本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友协要发挥“公共外交骨干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破解“有地方说、有人说、有人听、有人信”的“四有”难题,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公共外交品牌活动,主动讲好中国故事。
一是紧扣建党百年主题,传承和弘扬国际主义精神。2021年,本会及时举办国际友人亲属读习近平总书记复信有感座谈会,清明节邀请国际友人亲属共赴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拜谒国际友人,组织国际友人亲属赴延安重走“革命路”等主题活动,重温了国际友人感人故事,弘扬了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呼唤了“新时代斯诺”。
二是聚焦重点人脉,打造高端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成功举办“2021从都国际论坛”,习近平主席发表视频重要致辞,王岐山副主席现场出席并致辞,来自五大洲的28位外国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14国驻华使节等160余位嘉宾出席。成功举办李克强总理同“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29家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及高管视频对话会。
三是举办“我眼中的中国——地方行和领域篇”系列品牌活动。本会围绕国际舆论热点和总体外交需要,组织外国驻华使节、跨国公司高管、主流媒体记者、国际友人亲属、在华青年领袖等结伴赴湖北武汉、江苏无锡、山东、福建宁德、陕西延安、甘肃山丹、山西兴县、宁夏、新疆、湖南、青海等11个省地开展“我眼中的中国——地方行”系列参访活动,通过眼见为实、以实破虚,在中华大地上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还创办了“我眼中的中国——美丽乡村”全球短视频征集大赛,调动了24个省区市友协参与,收到40多个国家的360多个短视频作品,播放量超过8000万。
四是恢复“友好日”,重现“国际友人之家”盛况。本会联合6省市友协时隔31年重新举办“友好日”活动,邀请包括22国驻华使节在内的69国在华人士等1000余位中外嘉宾共聚友协,并积极推动把全国对外友协打造成为“国际友人之家”的新举措,重新开放艾黎故居,举办了艾黎事迹展、“呼唤新时代斯诺”等国际研讨会,筹备在友协大院塑立国际友人杰出代表雕像群,努力将本会打造成为弘扬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史的宣讲基地、國际友人感人事迹的宣传基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五是创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论坛。为贯彻和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呼吁国际社会与中国一道,同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会创办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论坛,已经面向拉美和加勒比、南太、南亚、澜湄国家、东盟、非洲等地区分别举办论坛,为外国驻华使馆、跨国公司与我地方政府、企业等对接合作发展搭建了平台。
六是做好中外媒体工作。一方面,我们同CGTN、《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等中央和地方主流涉外媒体结伴同行;另一方面,分批次邀请了亚非欧美15个国家的45家驻华外媒负责人或记者做客友协交流,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参加“我眼中的中国——地方行”参访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听懂”“看懂”“读懂”中国。
通过以上工作,本会已积累了一批能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海外友华人脉,解决“四有”问题初见成效。
第三,我们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国际友城工作,积极发挥城市外交桥梁作用。友城是国家关系落地见效的承载地,是打造人心、民心工程的重要载体。本会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友城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抓手,全面加强对全国友城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着力将国际友城打造成地方对外开放的窗口、地方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载体、检验地方国际化程度的标杆。
一是提出了关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国际友城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和措施,为高质量推进友城工作提供政策引领和依据。
二是摸清了全国友城交往现状,分别建立了“地方”和“国别”两大友城数据库并实时更新,重新修订了《友好城市工作管理规定》,为加强友城工作依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就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友城工作加强对各省区市工作的指导,形成了全国上下共同推进友城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创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各类双多边中外地方政府暨友好省市交流合作机制项目,调动各地积极性,同各大洲友城开展抗疫与经济复苏等主题的民间外交,保持城市外交的温度与热度。将牵头举办北京冬奥会友城合作发展论坛,推动各国友城共同唱响弘扬奥运精神的主旋律。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友协“三大作用”,与各有关部门和智库机构加强合作,同向发力,争取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发展,做好“五个一”。一是凝聚一个共识,即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推动国际社会认清人类面临疫情、气变、贫困、大流行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和亟需共同行动的迫切需要,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最广泛共识,高举人类发展旗帜。二是做实一个精神纽带,即坚持以弘扬儒家思想为精神纽带,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中外民相亲、心相通。三是唱响一个时代主旋律,即坚持以利弘义,以做实“一带一路”建设为牵引,深入贯彻全球发展倡议,协力推进国际友好城市高质量发展,调动地方、企业、智库、媒体等民间全领域协同对外交流合作,共同唱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旋律。四是办好一个论坛,即办好办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论坛,协力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五是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和对华友好合作示范点,坚持以实破虚,做强“我眼中的中国——地方行和领域篇”等系列品牌活动;调动地方和民间资源,协力打造对华友好示范国家,以点带面,增强对华友好的说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创新时代民间外交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