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岗位胜任力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2-01-22赵海勇,李成友,于承敏

计算机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网络工程实践教学

赵海勇,李成友,于承敏

摘  要: 针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以及面向岗位胜任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能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 网络工程; 实践教学; 岗位胜任力模型; 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2)01-93-03

Construction of post competency 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Zhao Haiyong, Li Chengyou, Yu Chengm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center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or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ost competency model and the post competency 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post competency model; innov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融合而發展起来的新兴工科专业。在2000年,网络工程专业首次以目录外专业被批准增设,两年后,作为基本专业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1]。目前,全国共有包括“985 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在内的400多所院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不同高校对培养目标有不同定位。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网络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2006年,国家教育部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核心理念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中,“产出导向”理念强调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力,因此,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8]培养便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型和创新性尚显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够合理,毕业生的工程素养相对较弱。因此,如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方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并形成特色,是目前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重要途径。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内容、方法、资源保障、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 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课程实验内容缺乏统一规划

在现有课程体系中,由于不同课程授课教师缺乏沟通,导致多门课程实验内容相同,出现学生反复实验相同内容,从而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内容要统筹规划,根据就业岗位能力需要,由各课程授课老师联合制定。

⑵ 实践教学缺乏差异性,实验项目缺乏真实性和工程性

实践教学内容往往由授课教师统一指定和准备,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 能力以及将来就业岗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个性化实践内容。实验项目大都用于验证单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缺乏真实性、工程性和贯穿性。

⑶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学生很难提前预习,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实验内容,课后很难有机会完成实验。

⑷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不够细致,评价体系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

现有实践教学评价多数是依据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以及平时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实践成绩。由于评价指标制定不够细致,导致成绩评价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另外,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实验结果,而没有注重实验方法和设计思路等方面[2],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以上此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新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意义重大。

2 网络工程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

2.1 岗位胜任力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就职企业中高绩效者所应具备的持久品质和特征[3]。为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就业岗位需求,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岗位胜任力为重要依据。胜任力冰山模型将胜任力分为冰山“水上部分”和冰山“水下部分”两部分,其中,“水上部分”是显性胜任力[4],是对胜任者的基本能力要求,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知识是指胜任者具备的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显性胜任力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培养和评价。“水下部分”则是隐性胜任力,是对胜任者深层次潜在能力的要求,也是优秀者与普通者的关键区别。隐性胜任力主要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社会角色是指胜任者对现存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自我形象是指胜任者对自身的评价和认知;动机是指胜任者对完成某个任务的强烈意愿;特质是指胜任者所具有的特定人格。隐性胜任力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评价。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

2.2 网络工程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以培养网络工程师为主,相关就业岗位包括网络设备研发工程师、网络协议研发工程师、网络管理与维护员、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规划与设计师、网络应用开发工程师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和工程型人才,因此,主要围绕后四类岗位展开人才培养。针对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依据胜任力冰山模型,从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四个维度,建立网络工程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见表1。

⑴ 知识结构 围绕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三大培养方向,制定了由三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l 网络规划与设计模块:该模块涉及到的知识主要包括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集成技术以及网络设备选型等。

l 网络管理与安全模块:该模块涉及到的知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协议分析、通信原理以及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l 网络应用开发模块:该模块涉及到的知识主要包括编程语言、软件开发方法、移动应用开发和网站制作等。

针对以上课程模块,知识结构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层次来构建。

⑵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是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5-7],这些能力能为后续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技能(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技能(C、C++和Java)以及数据库系统使用技能三种基本技能。

⑶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通过主干课程的学习后应该掌握的能力。根据《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要求,把网络工程专业能力归纳为:网络设备设计与开发、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系统规划设計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其中,前两项能力属于研究型能力,后四种能力为工程应用型能力。依据学校定位,结合专业具体实情,将专业培养方向明确为后四种能力。

⑷ 个人素养 个人素养属于隐性岗位胜任力,主要包括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工程素养。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项目,工序复杂,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非常广泛,因此,对从业人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素养要求较高。

3 面向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1 三层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胜任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构建三层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内实践部分、专业能力实践部分和课外实践部分,见图2。课内实践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主要由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组成。专业能力实践部分围绕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学生的三大专业能力。课外实践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隐性胜任力,即“水下部分”,主要由学科竞赛、专业证书考试、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组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的学科竞赛主要包括面向网络应用开发的ACM程序设计大赛、面向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面向网络安全的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课外兴趣小组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科研兴趣出发,加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通过这些竞赛活动以及科研活动,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力都得到了极大锻炼。

3.2 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如下保障措施。

⑴ 面向专业方向,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构建柔性化的专业特色课程群。从热点专业方向着手,构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应用开发三个课程群。

⑵ 面向专业特色课程群,构建贯穿式“课内实训”和“课外实习”项目池。依托校企合作,以贯穿式课内、课外项目训练为基础,构建开放式项目池,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主动化学习。通过项目贯穿式训练,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⑶ 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我校引入的信息化教辅支撑平台U+新工科教育平台,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实行课内和课外“双层项目”驱动,制定对应课程的学习路线规划,分章节设计探究性实验,将诸多知识点建构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任务驱动、知识巩固、任务实现和反馈练习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把培养的时间由课堂延展到课外。

⑷ 构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能力评价模型,实现学生专业能力量化评价。

4 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符合专业定位和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建立了网络工程岗位胜任力模型,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三层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证了学生胜任力的培养,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能提高实践教学的精准定位,学生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本文提出的面向岗位胜任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例如,教学效果还不能很好的进行量化评价。因此,下一步,我们将构建更为合理有效地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施晓秋,蒋宗礼.依据标准强化内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6(1):30-35

[2] 胡昔祥.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20:101-104

[3] 陈波,唐相艳,于泠,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社交网络意见领袖识别方法[J].通信学报,2014,35(11):12-22

[4] 罗凌,杨有,魏延.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2):28-30

[5] 曹介南,徐明,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能力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8):48-54

[6] 黄琼,肖德琴,杜治国,等.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9):193-195

[7] 肖德琴,肖磊,潘春华,等.物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01-203

[8] 陈琳.基于CDIO模式的网络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11-216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网络工程实践教学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