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的策略

2022-01-22魏莉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铁罐课后练习陶罐

魏莉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有关专家在培训中认为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对接和细化,能够解决长期困扰一线教师教学内容不确定的难题,也就是说可以让教师从中明白教什么。这样的定位足见编者在课后练习设计时,不仅体现单元人文主题在每一课的具体教学要求,而且为语文要素目标的落实找准了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教师对课后练习的教学,不可简单地让学生做题,而要系统地进行解读,体会编者意图,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辐射课文教学的全过程。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但一些教师又停留在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词上,难免使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如果以课后练习为抓手,选择适合学生在预习中完成的任务,设计预习支架,就能够为课堂上师生深入学习文本做好准备。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课文是一则典型的寓言故事,主要讲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铁罐总是奚落陶罐,容不得陶罐辩解,并以自己的坚固威胁陶罐的生命。在经历了长时间被埋在土里后,陶罐保持得完好,铁罐却连影子都不见了。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第一篇寓言故事是文言文,学生预习时只能以字词的初步学习为主,《陶罐和铁罐》才是适合学生自主预习的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多篇寓言,但是学习重点是讲述故事的内容,初步了解寓意,为三年级集中学习寓言作铺垫。因此,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学生在课前预习就需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编者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从理解故事内容到领悟寓言寓意的路径:一是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是结合课文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是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些是针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梯度要求,并不完全适合作为预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提取适合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的学习任务:注意陶罐和铁罐之间为什么争吵,体会它们争吵时的神态、语言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预习任务有助于學生进入课文学习后顺利进入寓意的学习中,但由于文本中的相关信息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逐一分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设计合适的预习支架,为学生预习提供抓手,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铁罐和陶罐每一次争论时的神态、语言。这样一来,学生借助教师设计的预习支架开展预习活动,就为达成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打好了基础。

教师可以从课后练习中研读出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制定。因此,课后练习必然可以辐射教学设计。

课后练习多是读课文之类的普遍性训练要求,如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等。这些基础性训练,除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外,也指向了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如《四季之美》的课后练习1的要求是:“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在这个练习题中,“反复朗读”“体会……独特韵味”“背诵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之间联系紧密:这里读课文这一要求达到的目标是背诵课文和体会文章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的重点在于积累语言,体会文章的独特韵味既包含体会静态描写的韵味和体会动态描写的韵味,又包含体会动静结合描写的韵味。根据这样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反复读第1自然段,读出语段中特定时间点上天空的颜色微妙变化的顺序,抓住这样的顺序完成背诵任务;辨析文章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哪些属于动静结合描写,它们的独特韵味体现在哪里。

课后练习中的语用类训练也是普遍性要求,教师需要将课后练习要求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仔细品味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如《蜜蜂》的课后练习2的要求是:“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们交流。”《蜜蜂》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但课后练习中摘录的三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两点四十分,只有最后一个词语是确定的,前三个看上去都是表示不确定的情形,似乎达不到准确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时,请同学们讨论语言准确是由什么决定的。经过讨论,学生弄明白了:表达的对象是清楚的,语言表达需要准确;表达的对象本身是模糊的,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才是准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关注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语言表达实践。这样的语言实践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

如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时,课后练习2的要求是:“默读课文。填写项目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这个表格是按“时间”“急性子顾客要求”“慢性子裁缝表现”三个栏目设计的。这个练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包含了写和说两项语言实践活动。虽然写这项实践活动只是要求学生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从课文中提取的相关内容,但是学生并不能直接将原文的句子照搬填入表格中,而需要对课文语言进行必要的概括,使之适合填表的要求再填写。以“第一天”为例看,急性子顾客一开始对裁缝说了一大段话,都填进表格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需要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一是做一件棉袄,二是尽快交货。慢性子裁缝与顾客进行了对话,哪些话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也需要学生进行思考:一是明年冬天交货,二是充分考虑急性子顾客拿到衣服就穿上身不至于闹笑话的可能。为了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中的相关表述,先圈画选定对象在课文中的符合表格填写要求的内容,再对这些内容进行比较、辨析,确定填写的重点要求,最后斟酌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分别体现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的性格特点,将“第一天”的内容填写出来。学生完成填写表格的任务,这一训练才进行了一半,另一半则反过来,依据表格所填写的内容,开展故事复述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复述不是让学生背出原文来,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表达出来,同样需要学生组织语言。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课后练习中,学生集中训练的正是语言实践能力。

总之,基于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学习,教师要充分把握编者的意图,将相关训练适当地辐射整个课文教学,在不同教学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猜你喜欢

铁罐课后练习陶罐
陶罐会呀会跳舞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