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2019年医疗纠纷赔付案例分析
2022-01-22陆燕梅吴霜杰徐溢涛
陆燕梅,殷 群,刘 璐,吴霜杰,徐溢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法务办公室,苏州 215006)
随着民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及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由医疗行为引发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2020年6月1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出台,为化解医疗纠纷搭建基础法律框架。本文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2019年5年间233起医疗纠纷赔付案例的分析,探讨医疗纠纷的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2019年已赔付处理的233例医疗纠纷案例。
1.2 研究方法对233例医疗纠纷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医疗纠纷患者基本情况、赔付例数、发生科室、投诉内容、解决途径等,运用Excel进行录入,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由表1可以看出,发生医疗纠纷赔付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60岁及以上老年人121例,占51.9%;中老年人(40岁及以上)共183例,占78.5%。医保支付方式占63.1%。已婚患者占95.3%。本地城镇人口占比为50.2%,外地人口数量占29.2%。
表1 发生医疗纠纷赔付患者基本情况
2.2 赔付例数2015—2019年,该院共发生医疗纠纷1 139例,其中,赔付共233例,占20.46%。2018年赔付数量最多(59例),2016年赔付占纠纷数比重最高(30.67%)。
由图1可知,2015—2019年,该院医疗纠纷总数除了2016年有回落外,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涨幅有所减缓。
图1 2015—2019年医疗纠纷与赔付
由表2、图2可以看出,2015—2019年,该院第一季度医疗纠纷赔付数总和为61例,占26.18%;第二季度为68例,占29.18%;第三季度为53例,占22.75%;第四季度为51例,占21.89%。第二季度所占比例最大,第三季度有所回落,整体呈波动状态。
表2 2015—2019年四个季度医疗纠纷赔付数量及占比
图2 2015—2019年四个季度医疗纠纷与赔付
2.3 纠纷发生科室由表3可见,选取5年来赔付数之和在10例及以上的科室,总计占75.11%,其中,普外科占比最高,为21.89%;骨外科和脑外科并列第二,占10.73%。
表3 医疗纠纷赔付科室分布
由表4可见,一级学科分布中,外科占64.81%,内科占18.45%,内科没有赔付数大于10例的科室。
表4 医疗纠纷赔付一级学科分布
2.4 投诉内容分布由表5可见,233个案例中,投诉的主要问题是诊疗效果,共211例,占90.56%;告知不当12例,占5.15%。还有诊疗费用、服务态度的问题。
表5 案件投诉内容分布
由图3可见,在211例诊疗效果问题案例中,手术不当为占64%,占比最高。
图3 诊疗效果问题分类
2.5 解决途径233个案例中,共有法院民事判决、法院民事调解、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和医院与当事人和解四种解决途径。非法院程序的占76%,其中,医院与当事人和解是最主要的解决途径,占61%,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占16%。法院民事判决占17%,法院民事调解占比最少,为6%。
由表6可见,发生医疗纠纷赔付后,解决途径在年龄分布上具有差异(P=0.026)。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采用与医院和解的方式,其中,老年人采用与医院和解方式的比例最高,为69.42%。
表6 医疗纠纷解决途径[例/(%)]
3 讨 论
3.1 医疗行为开展时需着重关注老年人群从本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老年患者占发生医疗纠纷人群的比例最高,同时老年患者采用与医院和解方式的比例也最高。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医院在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需要注意其个性化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规避可能出现纠纷的地方。同时与医院和解占比也最高。由此看出,大部分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较为温和的方式解决纠纷问题,提示在医疗服务开展过程中,给予老年患者较多的关注非常必要,这也是医疗体系逐步完善中的“隐性有利因素”。
3.2 医务人员需持续高度重视患者围手术期本研究中,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率最高,其中前三位为普外科、骨外科、脑外科,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手术科室危急重症患者多、病重复杂且重症较多、技术要求高、期望值差异、患者法律意识逐年提升等[1]。综合相关报告和研究,外科高发是共性,因此作为外科医务人员,必须持续高度关注患者围手术期,完善相应的医疗管理制度[2]。
3.3 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导致赔付占比最高为业务水平问题,其次是沟通方式欠佳。针对发生比例最高的业务水平问题,医务人员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针对告知不当与服务态度等问题,需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慎独精神、还要学会管理患者的期望值合理范围。无论是技能水平、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还是关怀水平,都需要建立值得循环借鉴的学习模式,尤其是管理、服务与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成长,例如树立“黑匣子思维”理念[3],即从错误中学习,需要经过自我检讨,以积极的态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