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绿色战略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2-01-22袁宝龙冼均连李敬昱
袁宝龙,冼均连,李敬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绿色战略研究兴起已有二十余年,由于工业社会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的特点,许多国家对环境不够重视,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景下,政府开始加大了环境监管强度,迫使企业采取环保措施,环境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战略等概念便逐渐出现在企业管理及其文献研究中。许多企业制定并且实施了绿色战略,最终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如中国金茂自2011年起就将“绿色”作为企业主战略之一,在绿色战略推动下,金茂拥有了三大绿色产品和一大绿色产业,实现了碳排放量减少及中国首个城市运营项目的“碳中和”目标。美国GE公司在2005年提出一项名为“绿色创想”商业战略,将模糊的“绿色”转化为可量化的产品价值,推动了公司业绩和环境效益共同增长。由此可见,实施绿色战略能够给企业带来超出预期的财务回报,企业要想通过绿色管理获取更多的价值,就必须将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绩效的战略要素。
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实施环境战略是否有利可图。绿色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部资源与条件,为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采用绿色技术或绿色思想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改进或变革的战略。绿色战略能够体现企业的绿色理念,依靠相关管理实践能够迎合环境政策的变化与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损耗的减少。因此,对绿色战略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意义。从已有研究来看,多种理论、多种实证检验方法被运用到绿色战略相关的研究领域中,但环境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争论仍旧激烈不断[1],实施绿色战略的环境成本与收益弥补之间的关系研究仍被高度关注[2-4]。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坚持环境战略将投入额外的成本,减少了企业的利润[5-7],因此企业并不愿接受政府的监管。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监管压力可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因素[8],企业可以实现环境和财务双赢[9-10],企业开始主动地去采纳绿色战略,并将环保理念拓展至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11],在工业企业中,则追求更为绿色化的精益制造方法[12-13]。尽管绿色战略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仍旧缺乏系统性的综述回顾与分析,绿色战略研究理论框架比较松散,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此,通过运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绿色战略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探讨该研究领域的起源、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把握整体发展脉络,以期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和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中涉及绿色战略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OSview1.6.11与CiteSpace5.8.R1软件,通过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展现绿色战略在我国以及国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演化趋势。
(一)数据来源
文献截取自2021年8月15日前的所有相关文献。首先通过外文数据库WOS的核心数据集(只选取SCI、SSCI),输入主题为“green strategy”,检索结果为793条,最终选出企业绿色管理相关数据共147条;通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以关键词“绿色战略”进行精确检索,得到20条文献数据,使用以上文献数据作为本研究分析的数据源。
(二)研究方法设计
科学知识图谱是近年来信息学、计量学领域较为新兴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可视化图谱的方式来展现已有研究的知识结构和演进规律,国内已有许多研究开始使用科学图谱的方法[14-16]。利用VOSviewer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将以“绿色战略”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共现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科学的知识图谱,通过聚类的时区图谱、突变探测图谱,结合频次、中心性等数据来探索绿色战略研究的研究焦点变化及研究趋势,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指导。
二、绿色战略研究基本情况
(一)发文数量的年度走势
图1显示从1994年开始至今,WOS外文期刊关于绿色战略的发文量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开,聚焦减排的“责任共担”,可以看到从2010年开始国外文献开始出现上涨情况,尤其是2018—2021年的发文量更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从CSSCI数据库发文量来看,国内对于绿色战略的研究兴起于1998年,虽早于国外,但相比于国外研究甚少,甚至出现无核心文献的情况。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2012年十八大和2017年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进行了重要论述,发文量的上升反映了国内国际政策变化和环境关注度增加,而且国内较多研究学者选择在国外发表论文,表明中国逐渐将生态文明战略影响扩大至国外,为全人类生态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发文数量年度走势
(二)研究基金资助机构情况
研究基金的支持与投入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对某一领域的重视程度。由表1可以看出,WOS文献的各类基金资助类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比最高,占13.61%,其次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欧洲委员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类型。由表2可以看出,CSSCI文献的基金资助类型中,占比最高的前两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促进科研人员更好地投入本领域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1 WOS部分基金资助情况
表2 CSSCI文献基金资助情况
(三)发文作者及其团队情况
运用VOSviewer软件生成的作者共现图谱能够体现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如图2,在WOS发文作者共现图谱中,较为明显的研究团体有8个,较为突出的有3个以Astell-Burt、Thomas为中心,以Andersson、Erik为中心,以及以Chenshan为中心的团体,呈现在图谱的中央,是绿色战略领域较为核心的研究力量,但作者团体彼此之间的连线是没有的,说明团体之间不存在合作联系。在CSSCI发文作者中,由于国内研究较为分散,成果集中度较低,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有南京大学的杨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施建军,以及以他们为中心的研究团体,与国外研究一样,各研究团体之间并不存在合作联系。
图2 WOS发文作者共现图谱
(四)发文期刊分析
根据期刊发文量,可以发现该领域内较为活跃的期刊,而共被引分析则有助于发现该领域的核心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下载的147篇WOS文献数据进行被引期刊分析,选取每个时区中高被引的Top50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147篇文献来源于71种期刊,而引用的期刊达452种,被引最高频次的前10种如下表3。其中《J CLEAN PROD》被引频次最高,但中心性偏小,而《J ENVIRON MANAGE》的中心性最高,其影响力比前者更高,核心地位更为显著。CSSCI期刊的20篇文献来源于16种期刊,引用期刊则达156种,被引频次最高的前7种期刊如表4所示。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ACAD MANAGE REV》,中心性最高的是《ACAD MANAGE J》,其对国内绿色战略研究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中国本土的《管理评论》和《南开管理评论》的被引频次是国内最高的,体现其在国内的一定影响力。
表3 绿色战略发文的WOS期刊共被引情况统计(前10名)
表4 CSSCI期刊共被引情况
(五)发文学科分析
如图3,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学科分布图谱,可以看到,绿色战略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而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现象。在WOS外文期刊发文的绿色战略文献主要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节点的中心性为0.25,节点中心性最高为管理类的0.26,发文量最高的学科分布其次是环境科学、绿色可持续科学技术和商业与经济学、环境研究等。CSSCI科学社会引文索引检索到的20篇绿色战略文献主要分布于管理学与经济学。可见,WOS和CSSCI发文中,管理学都占据一席之地,表明绿色战略在管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尤为显著。
图3 WOS发文学科分布图谱
三、研究热点及演化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将下载的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网络节点选择关键词,设置每1年为一个切片,得到以下表5、表6关键词频次表,从频次与中心性可以识别出以下绿色战略研究的六大热点。
表5 WOS高频关键词统计
表6 CSSCI高频关键词统计
第一,可持续发展仍是受到关注最高的话题。WOS关键词“sustainability”和CSSCI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是频次最高,中心性也最高的关键词,可持续性是绿色战略研究的前提,任何有关绿色战略的文献必然与可持续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二,“strategy”“management”与“绿色管理”表现出组织管理层对绿色战略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推动力,WOS发文文献主要表现领导者的重要推动作用[17-19],而CSSCI发文文献则表明战略视角下组织战略应遵循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压力和利益要求[20-22]。第三,关键词“impact”表明绿色战略的实证研究逐渐兴起,绿色战略的知识结构逐步发展完善,实践应用得到逐步推广。第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来减少资源损耗,以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突破创新障碍成为研究焦点[22-23]。第五,企业社会责任被更多的企业所接纳,因为它们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企业的绿色形象,并因此获得了回报[24]。第六,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热点话题,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很好地展现企业的绿色意图,能够将无形的绿色理念融入到有形的价值生产过程,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5-26]。
(二)研究演进趋势
图4、图5是用CiteSpace绘制的绿色战略关键词共现时区图,结合表5、表6关键词频次表,可以看出绿色战略的研究演进思路。
图4 WOS关键词聚类时区
图5 CSSCI关键词聚类时区
1.2003—2006年,绿色战略研究开始兴起,这一阶段的文献主要围绕绿色战略的驱动力展开,主要有来自环境规制、利益相关者两个方面的压力
环境规制在绿色战略早期制定中是很早被注意到的,被认为对环境战略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有关环境规制与竞争能力之间“双赢”的Porter假设是很多绿色战略与环境规制关系研究的理论起点[27-29]。Antonioli等指出,处于环境技术挑战前沿的企业(污染更严重的企业,监管更严格的企业)出现了一些符合波特假设的证据[28]。环境监管的增强使得市场份额减少的危机解除,同时增加了企业利润[29],强有力的环境政策可能作为一种隐性的补贴,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4],从而影响企业采取绿色战略的意愿。除了政府监管外,某些利益相关者会影响到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30],通过识别绿色战略利益相关者[20]、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网络[31]、构建绿色价值链[21-22],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2.2007—2015年,该阶段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绿色战略研究知识结构逐步得到完善,研究主要包含绿色战略的影响因素识别以及结果变量研究
在理论基础方面,多以资源基础观和自然资源基础观[32]、制度理论[33]、波特假说、控制理论[17]、信号传递理论、计划行为理论[34]等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方面,定性的案例研究、访谈[35]、文献综述[36]以及定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等都有运用。
在前因研究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环境规制、利益相关者压力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有研究指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绿色理念与组织行为的结合[18-19,37]。具有强大生态管理能力的高层管理者会根据其个人的价值观和原则支持新的绿色战略举措[17]。如何有效地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14]。此外,环境成本也是约束企业接受环境监管而采用环境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3-4,38],因为企业通常会在增量成本与利润之间进行权衡。Marin运用聚类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生态创新的障碍,了解到生态创新会影响企业实施绿色战略[39]。同行实施绿色举措的行为会督促企业进行模仿以避免遭受舆论压力,模仿驱动因素影响了企业塑造环境、社会和经济决策的潜力[33]。
在结果变量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绿色战略可以带来经济、环境、社会三重效益。环境和财务绩效之间的联系在过去十几年间都是一个争论的话题,绩效越来越多地与绿色战略联系起来[40],绿色战略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10],Choi 以物流企业为例,表明绿色物流管理实践也能够带来积极的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9]。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采取更加绿色的态度,企业开始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商业战略,承担环境或碳责任的企业获得了更高的财务回报[24]。大量的研究证明,竞争优势也是实施绿色战略的好处之一[41]。自愿型的绿色管理行为可以形成竞争性环境战略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27];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绿色战略开发和销售绿色产品,提高竞争优势[42];实行绿色战略,把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形象与社会影响力[43],体现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实施绿色战略还可以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44]。国内甚至有学者将绿色战略与普惠战略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绿色普惠战略,以此来解决环境与贫困两大社会重点问题[45]。
对绿色战略的潜在因素与结果因素的识别研究不仅丰富了绿色战略研究的理论架构,还促进了社会各领域对绿色战略的认知,使得企业在制定绿色战略时有迹可循,有据可依。随着时代的变化,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增加,绿色战略的前因后果因素也相应地有所改变,一个能够被普遍认同的体制机制仍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去发现、完善。
3.2016年至今,该阶段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创新两个方面
绿色战略本身就是因为对可持续性的不断关注从而产生,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到现在环境问题都受到高度的关注,学者们研究了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制造业[46,37]、电子垃圾回收产业[47]、物流行业[9]、时装行业[32]、家居行业[8]、包装行业[48]等,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各界的共识,绿色战略逐渐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49]。企业在营销实践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可以规避法规诉讼成本以及潜在的竞争地位丧失的风险[50]。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成为商业和环境管理领域高度关注的、并且需要不断探索前进的研究议题,涉及绿色战略的文献必然与可持续性紧密相关。
欧盟指令强调企业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回收和再循环,中国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的理论和实践诉求[51],反映了环境要求正在发生变化,制造业企业正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将其对绿色环保的重视延伸到产品设计和流程改进方面,即采用绿色理念来设计供应链及其流程[25-26]。企业的绿色战略意图和他们在供应链领域的具体举措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11],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了绿色战略实行的有效性[52],供应链领域的具体措施可以与企业的绿色战略意图联系起来,将环保理念考虑在供应链的各个阶段,可以有效减少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Xu指出,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能够使企业生产稳健的产品并带来长期利润,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还可以使得企业避免由于不充分的环境实践而受到惩罚[26]。在工业企业中,精益制造与绿色管理的联系日益紧密。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措施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精益制造通过识别和消除废物强化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被认为是能源管理中的重要举措之一。精益制造和绿色管理的融合使得废物排放得到了减少[53]。有学者开始对“精益”的各种主题、评估方法及其演变进行综述研究,提出了一个精益的评估框架[35]。而精益和绿色实践也被发现可以过渡到可持续的商业实践[33],甚至与企业增长呈正相关[54],并且能够解决工业企业的可持续问题[55]。在供应链可持续性评价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具有垂直和水平竞争的双寡头绿色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绿色策略[56]。Li分析了绿色程度、绿色成本和绿色敏感性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拓展了双通道绿色供应链的适用性[57]。Rinaldi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生产技术的供应链结构定量评价模型[58]。Liu开发了一种从整体评估供应链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有效实施绿色战略[52]。
环境规制的压力迫使企业进行生态创新以符合政策要求,生态创新的障碍成为刺激政府政策和企业绿色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具有创新精神和企业间创新协作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都在追求绿色和新产业战略[41,59],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会通过投资于生态创新,把开发绿色产品视为提高销售业绩的一种途径,并有可能进入新的、潜在的市场,成为未来绿色发展的领跑者[23]。企业通过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建立绿色战略联盟,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能够实现企业的绿色创新[22]。在环境规制压力下,企业实施从产品多元化到创新的绿色战略,创新的绿色战略能够越来越多地弥补缩减多元化战略的损失[60]。另外,绿色管理创新能够刺激员工绿色创造力,使员工做出绿色创新行为[37],并有可能为企业带来绿色变革。
(三)突发文献分析
突变探测可以发现短时间内迅速被引频次增加的文献和出现频次迅速增加的关键词,有助于了解研究焦点的演进脉络。图6为WOS被引频次激增的前7篇文献,图7为前10个出现频次激增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与引文激增可以看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关注的前沿问题。
图6 绿色战略研究引文激增文献
1.企业领导者环境意识的重要影响
由引文激增与关键词突发性探测分析得到,前3篇文献均发表于2000年,与第一阶段企业绿色战略内部推动力研究吻合,体现了环境领导者的重要作用。环境领导者拥有更强的生态中心价值取向[61],将环境问题视为机遇,自愿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62],通过环境变革行为推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组织内的员工感知到来自管理层的绿色监督与鼓励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其影响并开发出对自然环境有积极影响的创造性想法[63]。由此可以看出,环境领导者的绿色意识对推动绿色战略的实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领导者的环境意识有可能成为未来环境管理研究的重点。
2.通过实证研究探索绿色战略的作用机制
由关键词突变探测,可以发现“impact”“model”两词在2015、2016年出现激增,与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吻合。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上市公司数据、企业公报年报、环境发展报告、企业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企业采用绿色战略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研究,涉及的变量有环境规制、供应链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创新等。学者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绿色战略及变革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驱动力;二是企业实施绿色战略获得的收益与成本的关系;三是企业环境绩效如何促进经济、财务绩效[2],进而获得优于其他未采用绿色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证研究仍然是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有助于丰富绿色战略的研究角度、理论基础,完善绿色战略的研究框架,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3.创新仍是企业绿色战略研究的重点方向
“innovation”的突变强度达到了4.04,说明研究者对创新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组织管理方式或技术的变革,有学者通过案例研究、深度访谈和文件分析等定性方法发现,中小企业在绿色管理过程中通过战略和组织变革使自己变得更加环保[64]。绿色创新也称为环境创新,由于环境创新的系统性、可信性、复杂性,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依赖性更高,此时政府环境监管对环境创新具有重要意义[8]。绿色创新由于具有双重外部性而区别于一般的创新,绿色创新的提出为企业实施绿色战略寻找到新的突破点,通过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过程创新为客户提供绿色产品及服务的同时,企业既实现了环境绩效,也提高了财务绩效。
4.绿色化与精益制造思想的融合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
引文激增的最后两篇文献是研究绿色化与精益思想的融合。企业通过建立精益绿色模式,施行绿色精益战略,从而减少生产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证实了精益管理的有效性[65]。Chiarini基于五家欧洲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公司的经验观察,测量在实施五种精益制造方法后的环境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生产过程绿色化精益生产的一般模式[66]。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其他行业更为深刻、长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探寻绿色与精益制造结合的生产方式并寻求绿色技术的变革。
四、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结论
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绿色战略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研究回顾与分析,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绿色战略研究呈现六大聚类特点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战略研究兴起的前提;第二,管理层绿色意识对绿色战略制定和实施有推动作用;第三,实证研究正逐步完善绿色战略的知识结构;第四,创新能够突破绿色战略实施障碍;第五,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了企业的绿色形象,并带来了经济绩效;第六,绿色供应链管理可实现企业的绿色战略意图,绿色化与精益思想融合的绿色精益战略是当前工业企业的关键出路。
2.绿色战略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2003—2006年为研究兴起阶段,主要探索企业绿色战略的驱动力,具体包括环境规制与利益相关者压力两个方面。由于社会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热切关注,最早开始出现强制性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采用环境战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除环境监管外,利益相关者也推动了企业绿色管理实践。第二,2007—2015年为绿色战略影响机制研究阶段。这一时期,多种理论、定量与定性方法被运用到绿色战略研究当中,在前因研究中,环境规制、利益相关者压力、环境成本、企业社会责任等关注度较高,企业开始从被动的政策响应向主动建立自愿型环境战略转变。在作用效果方面,绿色战略的实施带来了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效益,还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三,2016年至今为可持续发展实践阶段。企业将环保理念延伸至产品及工艺设计过程中,追求整个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制造企业寻求绿色精益制造的方法,减少资源的损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创新实践则为开发绿色新产品和服务突破了障碍,使得企业进入了新的,有潜力的市场,最终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
(二)未来研究方向
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的重点开始偏向于把环境压力转变为绿色战略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上面,开始注重主动型的环境战略,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法规的严格程度正在逐渐增加,对于绿色战略的探索与研究仍然存在极大的挑战。
第一,对于绿色战略的研究在国内也应该得到更进一步的持续关注。纵观中国的本土研究情况,可以发现对绿色战略研究仍比较少,且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因此,研究学者们应该更多地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的绿色战略,建立系统性的绿色战略研究与发展的知识体系。
第二,多产品、普遍适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评价模型值得探索和深究。绿色供应链管理确保了企业在绿化运营、增加市场份额、改善企业形象和声誉、增加利润方面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环保理念延伸至产品流程与工艺设计之中,追求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和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可持续性评价方面,多产品、适用范围广的供应链管理与评价方法仍有待开发,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优化。
第三,如何培养有绿色意识和绿色变革倾向的领导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管理者在绿色战略制定、可持续发展经营、员工绿色行为方面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因此,为有效实施绿色战略,应倾向于培养拥有环保意识和绿色变革倾向的管理者。
第四,创新仍旧是实施绿色战略的关键命题,相关的创新形式还需不断探索。创新与绿色战略的关系日益紧密,绿色战略领域相关的创新研究主要为企业解决创新障碍以及如何利用绿色管理方面的创新来为绿色战略的实行寻求支撑,使绿色战略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
第五,绿色管理与精益制造思想的融合是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出路。精益制造与绿色思想融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绿色精益战略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损耗,使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绿色精益思想还将继续对工业企业造成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