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摸鱼”的语义分析

2022-01-22吴玲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摸鱼词义鱼类

吴玲竹,何 亮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 重庆 401331)

近年来,“摸鱼”一词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被广泛的使用,“摸鱼”产生了以前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与用法。例如,人民日报在2019年8月有题为《被迫“摸鱼式加班”:“领导不走我不走”为何一度再上演》的报道;随着2021年3月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的上线,“摸鱼”一词引起全网热议。网络平台上的“摸鱼”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摸鱼”,其词义丰富复杂得多。本文从“摸鱼”的用法入手,分析网络新词“摸鱼”的具体语义及其演变关系,并试图讨论网络新词的演变路径及方式。

一、网络新词“摸鱼”的新用法

近些年,“摸鱼”成为网络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其用法也与一般人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摸鱼”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用法。

(一)空闲时间所做的事情

①都是最近周末摸鱼看了的小说。(微博用户:想在家当猪,2021-03-16)

(二)不干正事

②调整状态的第三天。摸鱼了,现在还在赶进度。单词和专业课都在稳步进行中。(微博用户:浣熊精少女,2020-02-06)

(三)假装工作或学习,办私事

③年轻人的奋斗应更多源于内生的驱动力,他们的精力也不该被浪费在“摸鱼式加班”的肤浅表演上。(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2-26)

(四)画手“草图”的自谦

④听说你们想看这张的过程:一开始真没想到这张很水的摸鱼能被这么多宝贝喜欢谢谢大家。(小红书用户:灯灯儿,2020-11-26)

(五)推测结果⑤近日,全国各地小学纷纷组织期末考试,但孩子们在考场上花样百出(用掷骰子、编花绳、切橡皮擦等方式选择答案),实力演绎大型“摸鱼”现场。(微博用户:封面新闻,2021-01-28)

以上这些用法是以往的“摸鱼”的用法中所没有的,“摸鱼”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用法?本文拟探讨网络新词“摸鱼”语义发展变化的路径。

二、“摸鱼”的语义来源与发展

要探讨“摸鱼”一词的语义发展,要从最早的“摸鱼”说起。从源头上看,“摸鱼”经历了从动宾短语的“(乘其不备)抓取鱼类”,到因为成语“浑水摸鱼”高频使用而获得较为凝固的“获取利益”义,再到现在的随着网络社交发展而来的“空闲时间做的事情”“不干正事”“假装工作或学习,办私事”“推测结果”“画手‘草图’的自谦”等用法。

(一)“摸鱼”的本义

“摸鱼”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饮《教坊记》的曲名“摸鱼子”(后也做词牌名)和宋代的词牌名“摸鱼儿”。如:

⑥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欧阳修《摸鱼儿·卷绣帘》)

然而,曲名“摸鱼子”和词牌“摸鱼儿”得名之由并不清楚。

在《汉语大词典》 中,“摸”有九个义项:1.用手接触或抚摩。2.引申指拿、做、接触等。3.用手探取,掏出。4.在黑暗中行进。5.指随便走动。6.偷。7.引申指偷袭或乘其不备而捕捉。8.探求;获取;了解。9.抹,擦。[1]793

从语义来看,“摸鱼”就是一个动宾式结构,动词义“(乘其不备而)捕捉”+名词“鱼”,本义为“(乘其不备)抓取水中的鱼类”,“乘其不备”是其隐含要素。

动宾短语用法的“摸鱼”最早见于元曲,此后一直在使用。例如:

⑦黑鼻凹扫得下粉,歪髻子扭得出油,胭脂抹就鲜红口。摸鱼爪老粗如扒齿,担水腰肢奔似碌轴。早难道耽消瘦,不会投壶打马,则惯拨麦看牛。(佚名《般涉调·耍孩儿》)

⑧不知八戒水势极熟,到水里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鲇鱼精。那怪就都摸鱼,赶上拿他不住:东边摸,忽的又渍了西去;西边摸,忽的又渍了东去;滑扢虀的,只在那腿裆里乱钻。(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二)“摸鱼”的引申义

词语新义的产生一般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词义路径,即在基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另一种是语素路径,即在构词语素的层面进行词义引申,最终语素义上升到词汇义[2]。具体到网络新词“摸鱼”,笔者认为,“摸鱼”的语义发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词义的整体引申;另一种是基于构词语素的内部义素的引申。义素也叫区别性语义特征,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用来描写语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3]。

1.基于词义的整体引申

(1)动宾短语“探取鱼类”→“空闲时间所做的事情”

在古代及农业社会,“摸鱼”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摸鱼”往往并不是生活所必须的,而是在休闲时间的一种带有娱乐休闲性质的活动,这时它的休闲的意义得以凸显。例如:

⑨乡下的伯伯说今天带我去家不远处的河里摸鱼,我格外的兴奋,以前只听爸爸说过他小的时候常常和伯伯去河里摸鱼,听的时候就羡慕不已,现在我也可以和爸爸小时候一样去河里摸鱼了。(微信公众号:瑞文作文,2017-08-27)

⑩点燃夏日激情!一个隐藏的周边游圣地!世外桃源、木屋别墅,漂流摸鱼烧烤露营……火把节欢迎你!(微信公众号:GOGO攀枝花,2020-08-04)

基于“摸鱼”的休闲语境义发展而来的新义,时间范围仍然指向“空闲时间”但空间范围上有所扩大。不仅仅指空闲时间时“探取鱼类”这个活动,而是扩大到空闲时间所作的事情。例如:

(2)“探取鱼类”→“获取利益”→“不干正事”→“假装工作或学习,办私事”

a.动宾短语的“探取鱼类”→“获取利益”

从动宾短语的“探取鱼类”到“获取利益”这一义项的出现,是隐喻认知机制和语境义的高频使用后固化双重作用的结果。

“人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4]3“摸鱼”含义从“获得具体事物的鱼类”到“获取利益”包涵着一种与文化经验连贯的隐喻。在古代生活中的“鱼类”是一种生存的物质资源,可以用于物物交换和商品交换,探取得到鱼儿可以使人们得到好处。通过由具体实物向抽象事物隐喻的方式,“摸鱼”从其本义中引申出“获得利益”这个名词语义,用来指称抽象事物中人们得到的益处。如图1所示。

图1 “摸鱼”的隐喻结构图

“摸鱼”常出现在成语“浑(混)水摸鱼”中。“浑水摸鱼”中“浑水”和“摸鱼”最早的意义就是它们的字面意义,“在浑浊的水中,趁机抓取鱼类”;“浑水摸鱼”后来产生比喻义“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

高频使用是语法化及构式化的重要机制,也是语言现象得以固化的前提[4]3。因为表示“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义的“浑水摸鱼”是一个日常使用的常用词语,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摸鱼”本身也就有了“获取利益”的用法。

b.“获取利益”→“不干正事”

“获取利益”义的“摸鱼”常用作贬义,来比喻趁混乱时机来获取不正当的非分利益,也就是自己本来有事可做,却想要获得不是自己份内的利益所得。因此,从“获取非分利益”这一典型特征中又引申出“不干分内之事、不务正业”的词义。如:

c.“不干正事”→“假装工作或学习,办私事”

在“不干正事”的基础之上,为了改善内心浪费时间后的愧疚感和应对有时不能做出自主选择的条件语境,网民们对“摸鱼”的语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引申。一边工作或学习,一边干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假装在工作或学习,实际上在干自己的事情”。例如:

并且这个语境下的“摸鱼”具有隐秘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不同于之前的“不是A就是B”绝对选项,此处的“摸鱼”表面上是“边A边B”。这个义项的使用主体主要为上班族和学生,也是“摸鱼”网络新义中最常用的一种意义。

2.作为构词语素的“摸”与“鱼”内部语义特征的引申

“新时期的词大多为合成词,所以可以通过寻找、挖掘词义同其构成成分 (语素) 的意义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源流关系来展现词义的理据。”[5]网络新词“摸鱼”的部分新义并非整体词义的引申,而是在突出构词语素的语义特征(义素)基础上发展出的具有现代汉语同义词性质的新义。

(1)基于语素“摸”的语义特征的引申义——“推测结果”

这个词义来源于学生在考试时对于不会的题目的一种答题方法——“推测结果”。在面对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时,有些人发明了“摸鱼”法;也就是凭借多年的题感直觉,对选择题进行排除,或者运用投掷骰子等外物方法最终选择答案,这种行为称之为“摸鱼”。

“摸”的义项之一“黑暗中进行”,具有[+未知情况][+暗中进行][+探索方向]的特征,通过由具体活动向抽象思维活动隐喻的方式,引申出“面对一无所知的情况进行推测”这个语义,用来指称人们没有依据而进行猜测的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摸”的隐喻结构图

例如:

(2)基于语素“鱼”的语义特征的引申义——“画手‘草图’的自谦”

“摸鱼”本义的“(乘其不备)抓取鱼类”的行为,发生地点一般在河边或小溪之中,人们摸鱼时常见的“河鱼”,相对深海鱼种或观赏鱼种,往往具有“大小不一”“颜色单一”“外形简单”的特征。

网络画手在使用“摸鱼”一词时,突出使用了其中“鱼类”的部分典型特征,以比喻引申突出自己作品的草图特征(“草图”即作品初稿,作品初始化表达设计或者形体概念的阶段)。但是在社交平台这些画手使用“摸鱼”一词所发表出来的画作,事实上具备了流畅明晰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运用与成型的设计理念,后续也不一定有与之相对的“完成稿”出现。

所以我们认为画手所描述的“摸鱼”的“草图”义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如图3所示。

图3 “鱼”的隐喻结构图

例如:

三、“摸鱼”的语义演变关系与动因

“摸鱼”的语义演变过程是一个连续统,其语义演变的动因是也是多种多样。

(一)“摸鱼”的语义演变关系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摸鱼”的本义是动宾短语,表示动作过程。“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演变的基础,网络社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也为传统语言的变异发展提供了新途径。”[6]在网络语言环境的反复运用中,“摸鱼”的词义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句子实际运用中的语法位置也丰富了在演变的过程中,“摸鱼”往三个方向呈辐射式发展,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摸鱼”语义演变关系图

“摸鱼”的“获取利益”“不干正事”“空闲时间所做的事情”“假装工作、办私事”等意义主要是通过语义泛化与典型特征的提取发展而来。

刘大为指出,语义泛化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的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内的现象[7]。“摸鱼”引申出的意义“不干正事”“空闲时间所做的事情”这两个义项都是通过语义泛化产生的。“摸鱼”从最开始的“获取非分利益”到“干非自己分内的事情”也就是“不干正事”。从“在水边探取鱼类”到不限制地点的“空闲时间所做的事情”,所指称的地点发生泛化,所做的动作时间也有所扩大。

“摸鱼”的“画手‘草图’的自谦”的引申义则采用直接提取指称事物典型特征的方法形成,提取“河鱼”的典型特征与隐喻相结合,实现跨域的概念投射。

(二)“摸鱼”的语义演变动因

1.隐喻机制的推动

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Lakoff将隐喻定义为“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域的识图过程”,联系概念形式的两个认知域来说,就是我们利用源概念域的相关经验来认识目标概念域的一个过程[8]。包乌云将人类运用隐喻分为主动隐喻与被动隐喻两种情况:被动隐喻是由于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方式有限,人们用已知的事物或经验来描述另一事物;主动隐喻是人们能够区别两类事物,语言中也有这样的表达方法,但为了使表达更精炼形象,从而选用另一事物来表达某一事物[9]。

“摸鱼”新义的产生来源于人们运用主动隐喻的认知方式,通过寻求目标域与源域物理上(形状、外表或功能)或心理上(文化、传说或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似性[10],进行相互转换,产生“映射”,以达到更加新颖、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效果。当这种修辞性效果被高频使用并且为人们广泛接受后,“摸鱼”的词义就发生了转移。这些新的义项与原义并不冲突,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义项的地位并不相同。例如在各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中,“摸鱼”的网络新义虽然被使用,但并不常见;而在网络语言运用中,“摸鱼”的原义被淡化,新的隐喻意义得到凸显,成为常用义。

“鱼”是一种“物质”,在其源域具有以下特征:

(1)可以较精确地量化;

(2)每单位可以被赋予一定价值;

(3)随着目标的达成而逐渐耗尽;

(4)随着人们表达的需要,“鱼”源域的特征都可以通过隐喻在目标域里形成新的概念。

基于文化上相似性的引申,例如“鱼”在农业社会可以进行商品交换,每单位被赋予一定价值,语义泛化后“摸鱼”所得到的不仅是具体的鱼类,还包括钱财等好处。那么“摸鱼”由“(乘其不备)抓取鱼类”隐喻为“获取利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基于物理外表上的引申,例如“摸鱼”所捕获的河鱼,具有“大小不一”“颜色单一”“外形简单”的物理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中就有了“画手随意”“用色简洁”“线条模糊”的“初稿”类特征。但是基于具体的语用环境,我们发现创作者使用“摸鱼”一词所描述的作品实际上并不符合“初稿”的说法,与其相反,它往往是其倾注大量时间精力所发布的比较完整的作品。这个语境下的“摸鱼”实际上是“画手‘草图’的自谦”。

2.社会文化因素

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1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摸鱼”一词的词义发展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蕴含了当前经济发展、文化流行与人们心理认知的变化。

如前所述,2021年3月清华大学学生创建的《摸鱼学导论》课程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上浏览人次接近 700 万。从千余位清华学生的选课,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不难看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摸鱼”这种放松的学习生活态度的认同,也映射出快节奏社会下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和紧绷感。

不仅是在学习当中,“摸鱼”在职场也是常见词。2021年3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认为,许多人讨论摸鱼,是源于日常工作强度过大,休息放松时间不足。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于取得经济效益的渴求,逐渐形成了畸形的加班文化,使得员工不得不另寻他法来缓解工作与心理压力。

从“不干正事”到“假装工作或学习,办私事”等词义引申,我们能够发现“摸鱼”其实并不完全等同于“偷懒”,而是人们心理上希望能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中谋求更多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被拿来放空大脑,或者是提升自我,又或者是干一些其他的放松神经的事情。

“摸鱼”一词实现多领域、多方向发展的背后,是年轻网民们面对高压生活的一种心理释放;是上班族面对“996工作制”,学生们面对高强度学习的一种戏谑式反抗。人们在网络平台上总结摸鱼技巧,开发摸鱼软件,拉群传播摸鱼理念等。网络新词“摸鱼”的常用义项正在往一种文化符号发展。

四、结语

“摸鱼”词义的发展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新词的发展既要从语言内部探究,又要结合网民以及社会文化等外部原因分析。“摸鱼”从作为表示“(乘其不备)抓取鱼类”的动宾短语语义不断发展,在隐喻机制、社会文化等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的意义,并且有向“文化符号”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摸鱼词义鱼类
《摸鱼》App上架微软商店
鱼类运动会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Shirking 9 to 5
聪明的老板不会苛责摸鱼的人
引发海啸(上)
大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