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研究:学科界定与保障政策

2022-01-21余玉刚郑圣明

管理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理科学十四五学科

吴 杰 姬 翔 余玉刚 郑圣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了以自主创新为主,探索具有时代特色、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管理理论的新时期[1,2]。我国学者在过去若干年中所构建的重大工程基础理论体系,便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立足中国管理实践,回应重要时代命题的体现[3,4]。由此可见,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是国家全局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相关重大发展领域提供关键助力[1],因此,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探索具有问题导向属性,并且能够充分反映时代特性和国家实际需求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5]。事实上,针对于过去已经完成的多个五年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以下简称管理科学部)都相应地制定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五年发展规划[6~9]。由此,考虑到当今世界所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充分满足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在多个关键战略方向的重大需求,同时也为能够有效助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全面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本研究将基于前期有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最大问题”“基于基金委32字方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总体政策措施”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本研究通过向有关专家进行问卷调研,对于当前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最大问题进行了梳理(见图1)。由图1可知:有30%的受访专家认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科定位不清晰,具体意见包括交叉学科不能准确定义核心领域,无法引导研究者关注本学科的根本问题;国际和国内对本学科定位有明显差别;学科定位不能突出该学科在管理学中的前沿性、基础性、方法性、工具性特征以及对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支撑作用等。29%的受访专家认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具体意见包括科研评价过于依赖量化指标;评价标准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均衡性;缺乏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发展的评价机制等。11%的受访专家认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具体表现为国际交流待加强、人才定位与目标不清晰、对应就业岗位不明确等。8%的受访专家认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如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点有差距,应用案例偏少,研究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指导性有待加强等)。还有8%的受访专家则指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缺乏有影响力的前沿方向和领军人才,虽然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皆有提升,但鲜有国家级科技奖项和极具影响的研究成果。6%的受访专家认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际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论是在项目的支持力度还是在国家覆盖面上。4%的专家认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缺乏开拓性的问题,创新力度不够。此外,有3%的受访专家指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程度不够,以及有1%的受访专家认为该学科当前研究领域发展不均衡。

表1总结了受访专家有关“基于基金委32字方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总体政策措施”的建议。由表1可知,受访专家关于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总体政策措施的建议主要可以总结为:鼓励结合实践面向需求、鼓励学科融合、创新完善评价机制、扶持青年学者、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原创和学术创新、加强资金支持、引导学术研究、灵活调整项目资助、鼓励聚焦前沿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定位、注重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环境13项。

表1 基于基金委32字方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总体政策措施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本研究将首先探索新时期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界定与研究意义,随后再结合受访专家的具体建议给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发展战略的保障政策。

2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界定与研究意义

2.1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界定与学科特征

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体系内容主要包含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方法、管理的应用研究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并不能被目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划分中的任何一个或若干个学科的简单延扩或集成所妥善替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管理问题,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管理问题。从管理科学的发展脉络中可知,社会科学界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完全胜任管理科学的发展任务(如很少采用计算机等电子信息技术对管理科学问题进行定量化的深入探索)。

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是从系统思想出发,基于系统、优化、决策、统计、行为等多种理论,使用运筹、系统工程、决策、评价、统计、预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心理与行为学、博弈论等方法,研究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交通运输、数字化平台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智慧管理与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与管理、风险管理、新技术驱动管理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具体内涵见图2。由图2可知,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10,11]。目前,该学科已经得到有关中国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认可,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学术团体都已建立且专业健全。

图2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涵

自从教育部1998年发布《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一级学科以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包括5个二级学科,即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工程造价。在《国家标准GB-T13745-2009》中,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及目标5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包括以下5个门类,即A.自然科学、B.农业科学、C.医药科学、D.工程与技术科学、E.人文与社会科学。各学科门类下设一、二、三级学科,共有62个一级学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属于D.工程与技术科学门类中,编号为630的一级学科管理学下的子领域。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将管理科学定义为任何研究管理的应用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启示,考虑科技变革、方法瓶颈、全球治理和中国情境等要素,进行基于颠覆性技术产生的新生态(共享经济、人机融合、商业模式、平台供应链等)和新产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智慧医疗、科技金融、智慧制造、智慧服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实现管理科学与工程经典难题解决方法突破和基于商务数据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进行大国竞合背景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基于我国领跑工程的管理科学研究和基于卡脖子技术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12~14]。在管理科学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资助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思想体系获得了重要发展和提升,并且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此外,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我国管理科学领域中最早也是基础最厚实的学科,并为管理科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管理学科的共同特点是兼具跨学科和综合性,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所属的多个子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除具备管理科学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如下具体特点。

(1)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蓬勃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工程与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理论发展。例如,在研究复杂性管理问题中,现代数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为其研究提供了方法与理论基础;在解决管理问题技术方法层面,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也扩展了其研究领域;在探讨管理问题人为因果方面,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为其提供了多样的研究手段。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研究内容涉及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社会科学、人体工效学、伦理学等综合性特征,而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内部,数据集成领域、数据挖掘领域、知识管理领域、电子商务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都有各自非常纵深的研究内容。

(2)基础学科与领域的拓展性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管理学体系的基础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自身独有的特性。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了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以解决基础管理学问题为背景为管理学其他领域提供理论支撑与策略指导。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环境与研究背景不断的迭代变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自身的研究技术与方法会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等相关因素,这一特性使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拓展性的特点。总体而言,随着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发展与变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3)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多数源于实践,这些问题强调要用定量分析为主的规范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结论给出的是洞察问题背后的内在因果联系,为管理实践者提供需要注意的决策参考。例如,资源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库存问题,研究战略资源储备优化决策、银行现金流的优化和民航客票定价优化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库存优化决策问题。由此,管理科学与工程既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又有方法论问题的研究,还有应用问题的研究,是一门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4)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诞生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其他管理学问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在推动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上发挥明显作用。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还要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例如,工业工程作为其衍生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合理的配置,促进系统协调有效地运行,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生产率。再如,工程管理专业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时间、成本、质量等问题,其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企业达成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优化工程质量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管理学体系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与方法有着很强的适用性。

2.2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工业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代”。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正是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将工程技术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15]。早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数学为主要工具,重点解决工程领域的一些重要生产问题,后因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泛应用而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最大的国际学术组织INFORMS的两大前身——运筹学会和管理科学学会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进一步标志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正式形成。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经济学者的涌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重心自20世纪80年代起,由工程领域逐步向商业领域转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了以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工具,以商业管理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工程管理、公共管理等多领域的新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也容纳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16]。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来源于工业工程等工程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导向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华罗庚教授作为主要倡导和领导者的“双法”(统筹法与优选法)推广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管理科学化运动。随着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带来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在科学管理上出现了极大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在我国各行业的快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部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管理科学与工程首次被确定为管理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正式建立。此后,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类似的发展走势,经历了由工程管理研究为主到多领域管理研究并行,以及由依托数学工具到依托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但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之路也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基金委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该领域超过半数以上的成果均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其次,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偏重于研究重大复杂工程管理以及交通运输管理,这与我国重大复杂工程项目体量大、数量多和陆地交通运输里程长、交通网络复杂程度高的背景情况,以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息息相关的。

2.3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3.1理论意义

从学科的发展历程而言,管理科学与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现代工业开始蓬勃发展的美国。当时,工业企业管理的实践者们,以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为基础,精心总结出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原理,再通过这些科学方法和原理对实际生产进行指导,以提升行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由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从创立之初开始,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以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学科。

近年来,在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管理科学学科的理论研究突飞猛进,我国学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期刊,特别是在高质量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篇数有了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期刊的年发表论文数量已达2 800篇左右,接近全球发表量的四分之一,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此外,中国大陆学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UTD -8期刊)的年发表量,已达110篇左右,接近全球发表量的五分之一,总量已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学者的理论研究,已在全球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同时,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说明,基金委在支持管理科学领域原创性成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10年来,从发表论文总量上来看,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管理科学领域论文的比例约为52.48%;其中,发表于顶级期刊的论文比例约为40.34%。

2.3.2现实意义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可以从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中得到很好地反映。管理科学本身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学科借助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将人力资源、物资设备、技术能力、能源和信息等进行充分融合,对有关的管理问题进行一套完整的分析流程,即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总体而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既为广大工程应用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政府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以及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十三五”计划顺利进行、接近尾声,国家逐步展开了“十四五”计划的规划工作。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面临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局面。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中国信通院联合政产学研各方力量,成立国家高端交流平台“数字经济推进方阵”;2019年,“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这些都表明,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将对供应链运营与管理、零售销售模式以及共享经济等管理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科学理论来进行指导。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由最初的追求“量”的增加逐渐转向追求“质”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也相应地要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的五年计划中,要将环境保护、环境服务和环境发展等指标纳入到优化目标体系中,以及将环境收益作为与经济收益同等重要的要素进行考量。

随着支持和反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力量不断交锋,特别是中美之间贸易战的愈演愈烈,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愈发重要。在这一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正可以大展身手,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最大程度保护国家安全和进出口贸易企业利益提供有力保障。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急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紧急公共事件下,医疗物资、民生物资的高效调配和及时供应提供了可靠支撑。

3 “十四五”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保障政策

本研究基于上述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界定和研究意义,同时结合有关调研结果,提出以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十四五”学科发展战略保障政策。

(1)注重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在新形势下,创新要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目标,探索如何达到发展的需要,指导甚至超前指导管理的实践,防止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成果。只有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管理知识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和管理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才能取得长久发展。

(2)加强学科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近些年来,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新的发展阶段会带来新的发展要求。由此,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需要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在满足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更加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3)发挥各学术团体的积极作用,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世界知名学术品牌首先,提高学术水平,加强对国际影响力强、学术积累高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的资助,探索适宜长效的机制,加大引进国外高水平学者的力度。鼓励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研究工作的学术团体开展不同种类的学术活动,塑造世界知名的学术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大促进各学会之间的协同合作,吸纳有良好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进入学会等。

(4)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要继续加大对有着国际影响力和较高学术积累的学者及学术团队的资助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在凝练基础性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增加重点项目的立项数量。同时,继续加强对青年项目的支持,培养后备力量;严格把控该类项目的审批、检查、评估等方面,拔高青年人才的学术水平。通过该类项目的重点资助,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家群体。

(5)深入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加强管理科学部内不同学科乃至基金委不同学部之间的交叉研究是实现“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方针的关键措施之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同工商管理学科、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密切相关,各学科之间应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另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数学、经济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强力支持,亦助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针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重点、重大项目,建立联合攻关研究队伍,形成优势学科群的强强联合,在某些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研究进展,将为解决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6)开展新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走向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下,我国除了继续支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方式外,还要积极开辟新兴的合作研究方式。全面开展各个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在已开展的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资助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科学基金联合资助的基础性研究项目)。积极创办学术刊物,特别是国际学术期刊。通过创办学术期刊,充分展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增强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家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和话语权的提升。

(7)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为学术研究提供良好平台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是实现“基础建设”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高水平研究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管理基础设施,形成涵盖基地、数据、平台、方法、智库、期刊的知识产出体系。基金委除了需要建设研究成果的共享平台之外,还急需数据资源的强力支撑,“十四五”规划期间首先要建设各学科研究所使用的公共数据库资源。此外,还要建设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网络展示平台,利用广泛的新媒体渠道,提供各种学术动态信息、普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宣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管理科学十四五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超学科”来啦
2015年《管理科学》总目录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