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临床病理观察

2022-01-21李军扩雷瑞雪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梭形角蛋白肿物

李 嘉,李军扩,雷瑞雪,张 萍

(安阳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ibromatosis-like metaplastic carcinoma,FLMC)是一种低级别的梭形细胞化生性癌,以温和的梭形细胞为特点,形态与纤维瘤病非常相似,极易误诊为良性梭形细胞病变或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1]中将其单独列出,旨在提醒广大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避免漏诊或误诊,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本组收集安阳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例FLMC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一步复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乳腺FLMC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例1,女性,72岁,发现右乳肿物5 d,专科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3 cm×2 cm肿物,质韧,无压痛,形态不规则,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彩超示右乳9点位置可见不规则实性结节,边界不清,内部呈低回声,分布欠均匀;彩色多普勒:结节内见点状血流信号;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结果:4类。乳腺X线示外上象限高密度肿物影,边缘模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结果: 4类。例2,女性,64岁,发现左乳外上肿物1个月,专科检查:左乳外上象限触及一3 cm×2 cm质硬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彩超示左乳外上象限混合性结节,边界尚清,形态规整,内见片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边缘及内部丰富穿支样血流信号;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结果: 4C。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左乳外上软组织结节影,边缘清晰,密度欠均匀。2例均行粗针穿刺活检,例1活检诊断考虑梭形细胞病变,组织少,无法进一步明确。于是行术中快速冷冻检查。冷冻报告考虑为梭形细胞癌,具体待常规石蜡切片。随后患者将常规切片送至天津肿瘤医院进一步会诊明确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未做其他治疗。例2活检诊断倾向低级别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后行术中冷冻,冷冻报告经过多位高年资医师集体讨论,并结合活检切片,诊断为符合浸润性癌,遂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EC-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4个周期序贯多西他赛4个周期化疗。2例随访11和42个月,均健在,无复发及转移。

1.2 方法手术切除标本经质量分数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进行染色,所用抗体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特异性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15,GCDFP-15)、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CK-H、CK5/6、P63、CK18、CD10、Vimentin、CK7、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CD34、Ki-67,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和抗原修复按说明书进行。

1.3 结果判定所有免疫组化指标均以棕黄色着色为阳性。ER、PR、P63、Ki-67定位于细胞核,GCDFP-15、CK、CK-H、CK5/6、CK18、CD10、Vimentin、CK7、CD34定位于细胞质,HER-2、E-Cad定位于细胞膜。

2 结果

2.1 巨检结果大体肿物均无包膜,形态欠规整,边界例1欠清,例2较清。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硬韧,其中例2可见囊腔,肿物直径分别为3 cm和3.5 cm。

2.2 镜检结果低倍镜下肿物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脂肪组织。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梭形瘤细胞呈交叉束状及旋涡状排列,细胞密度不均,部分区域较为稀疏,部分区域细胞丰富。间质伴有胶原变性及黏液变性,并见少到中等量炎细胞浸润。瘤细胞形态较温和,部分细胞核轻度异型,呈长梭、短梭及卵圆形,可见小核仁,细胞丰富区可见少量核分裂相,约2~3个/10个高倍镜视野,肿瘤内无明显坏死,例2可见微小钙化。梭形细胞间可见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巢,细胞质丰富嗜酸,呈条索状或片状分布,与梭形细胞有移行,部分区域可形成假血管瘤样腔隙。可见灶状鳞化及少量异型腺体,区域见有囊肿形成。2例肿瘤内均未见确切导管原位癌成分,例1见有少量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硬化性腺病区域。见图1。

2.3 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ER、PR、HER-2、GCDFP-15为(-),广谱CK、CK-H、CK5/6、P63(大部分+),CK18(弱+),CD10、Vimentin(弥漫+),CK7、E-Cad(-)、CD34(-),Ki-67(+,10%~15%)。见图2。

2.4 病理诊断结果乳腺FLMC,淋巴结内均未见肿瘤转移,分别为0/24、0/14。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乳腺FLM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梭形细胞化生性癌,不足全部乳腺癌的0.5%,由Gobbi[2]于1999年首次报道30例,并命名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肿瘤。年龄40~85岁,平均64岁,大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临床上多表现为可触及的无痛性肿块,少数伴有肿胀及压痛,偶见乳头凹陷。左、右乳均可发生,以左乳稍多见,好发于外上象限[3]。肿物通常为单发,有个别多发及双侧受累报道[4]。本组2例均为单发,例1位于右乳外上象限,例2位于左乳外上象限。影像通常缺乏特异性,与一般乳腺癌不易区分。

3.2 诊断乳腺FLMC大体多为灰白色肿物,直径1~7 cm[5],平均2.9 cm,边界相对清楚,肿物多为实性,质地较硬或韧,部分病例可见囊性变[6],很少有出血及坏死。FLMC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理学亚型,镜下具有严格的诊断标准[7]:肿瘤由>95%的温和梭形细胞构成,呈指突样浸润周围乳腺组织;瘤细胞可有轻-中度异型;浸润性上皮成分不超过肿瘤的5%,且不位于肿瘤周边。本组2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肿瘤组织中可见簇状、条索状或成片的短梭形及上皮样细胞,与长梭形细胞互相移行,常伴有鳞化。而反应性或间叶性肿瘤一般无此特点,因此可以作为一个重要鉴别依据。肿瘤内常可见到导管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硬化性腺病成分。本组2例均未见到导管原位癌成分,其中例1可见到少量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硬化性腺病区域,2例均见有灶状鳞化。在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中,因为标本信息量少,FLMC与反应性病变、良性或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形态有重合,对于镜下见到的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病变,往往难以明确分类,所以诊断要慎重,并要结合临床病史,以防漏诊或误诊[8]。本组2例穿刺活检中例1见到梭形细胞增生的背景及少量上皮样分化细胞巢,异型不明显,未见到确切肿瘤成分,未能诊断。例2在梭形细胞背景中见到少量轻度异型腺体及上皮样细胞条索,经过免疫组化证实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做出了倾向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的诊断。而术中冷冻切片的诊断,由于取材有限,往往取不到典型病变,又缺乏免疫组化的支持,切不可贸然诊断,应尽可能等常规切片。FLMC免疫组化ER、PR、HER-2、Desmin、CD34及低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通常阴性,表达广谱CK和CK5/6、CK14等高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及CD10、SMA、Vimentin等肌上皮标记,特征性表达P63。这种肿瘤具有基底样上皮或肌上皮表型,因此有研究认为该肿瘤可能起源于肌上皮,但仍需进一步证实[9]。由于少部分病例为单纯的梭形细胞病变,上皮样成分不明显,所以诊断时应当使用一组角蛋白抗体来证明其上皮的分化,有时可能仅是局灶表达[10]。Ki-67指数通常较低,国外文献报道小于5%[11],国内文献指数偏高,本组2例Ki-67指数为10%至15%。

图1 乳腺FLMC组织HE染色结果

A:梭形细胞束状排列,间质胶原变性(×100);B:间质中见有淋巴细胞浸润(×100);C:梭形细胞间可见上皮样细胞巢,胞浆嗜酸(×200);D:短梭形细胞围成假血管瘤样腔隙伴间质黏液变性(×200);E:梭形细胞背景中见灶状鳞化(×200);F:梭形细胞中见有轻度异型腺体(×200)

图2 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P,×200)

3.3 鉴别诊断乳腺FLMC因为形态特殊性,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病变鉴别。1)纤维瘤病:一种起源于纤维母或肌纤维母细胞,无转移潜能的局部浸润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单发无痛性肿块,大体肿物边界不清,组织学形态与FLMC相似,但缺乏灶状上皮样细胞巢,免疫组化细胞核特征性表达β-catenin,不表达高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2)肌纤维母细胞瘤:大体界限清楚,无包膜,镜下梭形及卵圆形细胞呈束状杂乱排列,形态多样,有多种亚型,多数病例含有不同程度脂肪成分,一些病例可细胞丰富有异型,出现上皮样及蜕膜样细胞,间质黏液变性及纤维化。肿瘤内通常无乳腺导管及小叶结构。免疫组化弥漫表达CD34、Desmin,不同程度表达SMA、CD10,可表达激素受体;3)结节性筋膜炎:发生于乳腺罕见,一般发生在乳腺皮肤下方,偶尔累及乳腺实质。生长迅速,伴触痛或疼痛,可自发消退,局部复发少见。镜下短束状纤维母细胞席纹状排列,核分裂相多见。间质黏液变,可见炎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表达SMA,不表达CK;4)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大体界限清楚,镜下由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互相吻合形成裂隙样假血管腔,不破坏乳腺实质,免疫组化表达Vimentin、CD34、Desmin、PR,不表达CK和P63;5)伴间叶过度生长的叶状肿瘤:大体界限清楚,梭形细胞成分一般不表达上皮、肌上皮标记,表达CD34、Bcl-2、Vimentin;6)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发生于乳腺罕见,为境界清楚无痛性实性肿物,镜下是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低度恶性肿瘤,伴显著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浆细胞。免疫组化表达SMA、可部分表达CK、Desmin及ALK,P63通常阴性;7)损伤和反应性改变[12]:有乳腺外伤或手术史,病变较局限,呈片状,界限一般不清。镜下表现为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常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泡沫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出血坏死及含铁血黄素。免疫组化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SMA,而CK、P63阴性。

3.4 治疗及预后乳腺FLMC通常为三阴性乳腺癌,且表达基底样角蛋白,分子分型多为基底细胞样亚型,一部分可归入上皮和间质转化claudin-low亚型[13]。FLMC的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局部侵袭和复发,一般不发生淋巴结转移,偶可远处转移[11],预后要好于其他亚型的化生性乳腺癌。治疗方法目前尚未统一,以手术切除为主,一般采取保乳手术或乳腺单纯切除,但要保证切缘干净[14]。因淋巴结转移率低,可不必常规清扫淋巴结,可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放化疗作用尚不明确。有学者主张局部病灶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辅助放疗[15]。本组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内未发现转移。术后1例未做其他治疗,1例行EC-T方案化疗8个周期。截止目前,分别随访11和42个月,状况良好,无复发及转移。但因病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仍需密切关注及积累更多样本以观察其生物学行为。

猜你喜欢

梭形角蛋白肿物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进展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角蛋白家族基因及其与动物毛发性状关系的研究进展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羊毛角蛋白改性纤维素膜的结构和性能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角蛋白在皮肤老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