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胜’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2-01-21王雪松李锋陈蕾崔龙张艳波隋松兵马巍

北方果树 2022年1期
关键词:枝条果树果园

王雪松,李锋,陈蕾,崔龙,张艳波*,隋松兵,马巍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136100;2吉林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公主岭136100)

李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作为我国原产树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198.7万hm,680.4万t)。垂直分布最高海拔4000m,水平分布由黑龙江至台湾。果实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兼具药用和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李作为吉林省主要果树栽培树种,栽培面积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主栽品种有‘吉胜’‘吉红’‘吉中大’‘公主红’‘长李15号’等10余个,其中‘吉胜’李是目前吉林省李栽培面积中最大的品种。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14个栽培园中‘吉胜’李果实品质的分析,总结李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生产者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借鉴,促进我省李产业发展。

1 吉林省不同地区李果实品质的差异

试验以‘吉胜’李为试材,选取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3个代表区域共14个果园,环境概况如表1。根据资源描述标准,分别测定果实采收期、着色程度、肉质、果肉汁液、鲜食品质、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商品指标。

表1 套袋对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表1 调查地概况

不同调查地点‘吉胜’李树均进入盛果期,树龄七八年,杯状树形。除白城果树场采用密植(2m×2m)方式外,其他株行距均为2m×3m。不同地区果实成熟时期存在差异:西部地区果实成熟最早(为8月19日),中部地区(公主岭)果实成熟时间较西部地区晚3 d(8月22日),东部山区果实成熟整体较晚(8月22日至9月3日)。成熟期的早晚与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等因素有关,东部山区年平均气温低、海拔高、日照时数短,导致整体物候期推迟。土壤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持水力,东部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降雨量大,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山区果实肉质整体较软,汁液较多。中、西部地区鲜食品质更佳。

果实品质受管理水平影响较大,参差不齐的管理方式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表2所示,不同调查地点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临江当石沟镇单果重最高,平均72.3g;蛟河市果树场次之,为70.18g。两地平均单果重高于白城果树场和松原晨光村,显著高于其他调查地点。果实纵、横径与单果重正相关。其中纵径最大值出现在临江当石沟镇,为57.61 mm;最小值出现在临江望江楼镇,为48.09mm;其他调查地点纵径为48.15~55.69mm。不同地区果实横径为40.22~51.21 mm,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调查地区中,果型指数最大的是临江市卧虎山镇(1.26)、延吉老头沟镇(1.25),显著高于其他地点。不同地区‘吉胜’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白城果树场(19.91%),其次是吉林市丰满区、磐石市烟筒山镇、公主岭市张家街道、通榆一林场(15%以上),再次是磐石市北锅盔村和蛟河市果树场(14%以上),其余地区含量均较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低,除自然条件外,主要取决于栽培管理的水平。

表2 不同地区‘吉胜’李果实品质调查情况

东部山区生产优势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降雨充分;中、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高、早晚温差大,果实综合性状好、成熟早,搭配早熟品种有助于抢占早期市场。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吉胜’李果实品质差异较大,东部山区10个调查地点中的吉林市丰满区、磐石市烟筒山镇和北锅盔村、蛟河市果树场的果实综合品质较好,主要原因是以上4个地点果园管理水平较高,能够保证修剪、打药、施肥、灌水等重要环节适时有效的操作。同为延吉市的两处果园平均单果重差别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虽然都较低,但相差约2%。原因是延吉市小营镇果园管理比较粗放,无修剪和花果管理措施,基本以自然生长为主,造成果个小、品质差。由于管理水平不同,松原市果实品质显著低于西部地区的其他两个果园。可以看出,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田间管理工作是影响果实品质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吉林省李产业发展需要正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园址选择不合理

园址选择是建园的关键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园址选择存在盲目性。我省多数果园为山地或低洼地区,坡度较大的易造成水土流失,低洼地区容易造成花芽受晚霜危害和雨季果园积水。二是土壤改良力度不够。在沙土地或粘土地建园,在未经改良的情况下土壤长期处于干旱或湿涝状态,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三是园区配套设施不齐全,道路建设不完善,给施肥打药等田间作业造成不便,增加果实运输成本;灌溉设备的缺少使果树只能依靠自然降水,很难满足充足稳定的灌水量。

2.2 整形修剪不规范

整形修剪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知识缺失,多数种植者不修剪或乱修剪,任其自由生长,或盲目修剪,都会造成树势早衰、缩短经济年限。二是修剪程度把握不好。修剪过重、打头过多会造成枝条长势过强,打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影响坐果;修剪过轻会造成树势衰弱。三是修剪不及时,冬季修剪要在落叶后萌芽前完成,夏季修剪要配合疏花疏果进行。

2.3 花果管理不到位

疏花疏果是果树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吉林省的苹果、梨、葡萄等果树花果管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李树花果管理技术却很少应用,果农普遍存在惜果心理。不疏花,影响坐果率;坐果后不舍得疏果,结果过多,导致单果重小。由于夏剪措施不到位,枝条过多,通风透光差,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2.4 对肥水管理不重视

一是有机肥用量不足,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即便东部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长年不施有机肥会使土壤肥力逐渐减退,造成果实品质降低,树势衰弱。二是盲目施肥,不注重氮、磷、钾配比,造成营养失衡。三是不能正确掌握施肥时期,如氮肥施用过晚,造成树体贪青,枝条成熟度不够,很难安全越冬。

2.5 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果农对病虫害防治认识程度不够。一是果园清理不到位,不能及时清理患病枝条和修剪下的枝条,为病虫害的发生埋下隐患。二是盲目用药,过分依赖化学药剂,认为加大剂量就会提高效果,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不仅防治效果不佳,且不利于无公害果品生产。

3 对策

3.1 加强田间管理

3.1.1 建园原则

建园要结合具体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园址选择最好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无污染地区。我省中、西部地区地势比较平坦,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盐碱化、沙化较重,建园时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H值至7.5以下,并建造防风林。我省东部山区土壤肥沃但地形不平,建园时要平整土地,或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沙化较重的土地要掺拌壤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黏重的土壤掺拌沙土,提高土壤孔隙度。大型果园修建作业道和水利设施,配套贮藏加工设备。

3.1.2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主要包括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要在落叶后到枝条萌芽前进行,我省一般是2—4月,主要任务是整形、复壮和枝组更新,短截、甩放、疏枝和回缩科学应用,对主干延长枝适当短截,对竞争枝和过密枝条以疏枝为主,对过长多年生枝回缩,甩放空间位置合适的一年生枝,培养短结果枝。夏季修剪是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进花芽分化,方法包括抹芽、拿枝、刻芽和环剥等。5月中旬,新梢长度达到10cm开始抹芽,选留3个角度开张、分布均匀的枝条,疏除背上枝、背下枝、内向枝、内膛枝等多余枝条。拉枝是为了开张枝条角度,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初秋将主枝角度拉至80°左右。拿枝是指用手对旺梢基部捋枝,伤及木质部,响而不折,可阻碍养分运输,缓和生长势,提高萌芽率,促进中短枝和花芽的形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发育。吉林省中、西部7月上旬拉枝,东部山区适当延后。

吉林省李生产中以杯状整形为主,第1年定干萌发后选3个方向不同、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为主枝,夏季抹芽或疏枝,只保留3个主枝;冬季修剪主枝留50~60cm短截。第2年夏季重复抹芽和疏枝,冬季在主枝两侧发生的侧枝中选留2个方向合适的延长枝,一个短截一个甩放;上一年的甩放枝在50~60 cm处回缩。如此重复5年即可成形。

3.1.3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是为了通过控制开花量、坐果量获得优质、高产的商品果实,是保证果树连年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保证。主要包括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果实采后处理。疏花疏果是李生产中最常用也是最直观有效的技术环节。疏花从蕾期开始,疏除结果枝基部花,中上部只留单花。疏果在花后20~30d进行,首先疏除不良果、畸形果,再依据果实大小、枝条强弱、树势和空间决定留果量。短果枝留一二个发育好的果,小果型间距4cm左右,大果型间距8~10cm。定果后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果实套袋,套袋之前喷施1遍阿维菌素+灭幼脲+杀菌剂。

3.1.4 肥水管理

施肥可分为基肥、追肥、叶面肥。基肥多选择堆肥、绿肥等迟效性农家肥,主要在秋季落叶后土壤结冻前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70%。此时施肥的作用在于补充树体养分,恢复树势。追肥时期为落花后15d、果实硬核期和采收后,可以有效保证树体生长发育期所需养分。注意追肥前期以氮、磷为主,后期以磷、钾为主。叶面肥能够快速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可以在生长周期酌情选择使用。

李树灌水可分为果树萌芽前、果实硬核期和土壤封冻前3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根据实际情况灌水一二次;同时保证排水顺畅。随着科研技术投入的加大,我省对水肥一体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部分果园引进水肥一体化设备,将肥料与灌溉水按比例溶解后定时、定量供给树体。肥水一体化技术将传统果园的施肥与灌溉转变为设施化的现代农业,不仅减少田间工作量,而且提高肥水利用率。

3.1.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具体做法:(1)果树萌芽前、鳞片开裂时(4月中旬),全园喷施1遍石硫合剂,起到杀菌、杀虫卵的作用。(2)落花10d(5月10日左右),喷施1遍阿维菌素+灭幼脲+杀菌剂,之后每隔10d重复喷药1次,共4次。杀菌剂可选择多菌灵、世高、甲基硫菌灵等,交替使用。以上药品均为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制剂。喷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标准规范使用,不可盲目增加药剂浓度。

我省李树栽植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红点病、流胶病、穿孔病等,虫害主要包括蚜虫、李小食心虫、卷夜蛾类、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只要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清除果园残枝、落叶、病果和杂草,提供卫生的果园环境,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2 制定生产标准,培养技术骨干

目前我省李生产栽培还没有完善的地方标准,多数果农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管理,造成管理不到位,生产标准不规范,果实品质不统一。科研工作者应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包含建园、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生产环节的操作标准,使我省李树种植者依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生产。

组织科技人员以集中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提高果农田间管理意识,并培养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农民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果农田间管理能力。

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助推产业发展

加大科研推广经费的投入,加快我省果农学习进程,对种植者进行分区规划,按照区域进行系统有序的科技培训工作,做到全省共同发展。一是培育新品种。目前,吉林省李生产中大部分品种耐贮运能力较差,在抗寒的前提下,重点培育耐贮运、优质、高效的李品种,实现生产品种的良种化。改善李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早、晚熟品种栽培面积,对传统品种进行更新复壮。加强对育种工作的资金投入,对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二是推广新技术。针对不同地区果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引进、研发现代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有效机制,重视并加快李园优质、高产新技术,如低产园改造、低劣品种高接换优等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提高产后处理和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三是创立新品牌。大力开发地方优质特色李品种,加强果农的品牌意识,重视功能型果品的营养保健效力,挖掘果品文化等内涵资源,通过媒体宣传、网络推广等渠道,提高社会知名度,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优势品牌的监管,建立品牌质量管理制度,以达到“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消费”的目的。

猜你喜欢

枝条果树果园
种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呼噜猪的大果园
闪光的枝条
我家果园丰收了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