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药效试验

2022-01-21田启航李永红刘国俭王召元常瑞丰陈湖

北方果树 2022年1期
关键词:穿孔细菌性悬浮剂

田启航,李永红,刘国俭,王召元,常瑞丰,陈湖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昌黎066600)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由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引起的极严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4月底5月初即有发生,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桃的叶片、新梢和果实,造成早期落叶,导致减产,影响花芽形成。细菌性穿孔病作为桃树的主要病害给果树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减少其发生,提高果品质量及产量,促进桃产业健康发展,我们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21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施各庄桃基地进行,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供试桃树品种为8年生‘秋恋’,树形为两主枝自然开心形,株行距4m×6m。树势中庸,管理水平中。供试药剂:33.5%喹啉铜悬浮剂,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即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40%噻唑锌悬浮剂750倍、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对照(喷清水)。每处理6株树。

于2021年5月6日上午9:00施药。此时病害零星发生。当天多云,最高温度27℃,最低温度12℃。用背负式喷雾器对叶片正反面和植株主干、主枝进行均匀喷雾。试验期间不进行针对其他病害的化学防治。

1.2 调查方法

于药后5、10、15d调查桃树叶片发病情况。每株树选取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2条新梢,调查20个叶片,记录发病情况。

病叶分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调查总数×最高分级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经药后调查(表1),未用药(对照)处理的病叶率在逐渐增加,即药后5、10、15 d依次为0.25%、0.32%、0.37%;病情指数也是逐渐增加,依次为0.75、0.95、1.10。说明在不用药的情况下,病情逐渐加重。在所选用的药剂中,40%噻唑锌悬浮剂750倍液的预防效果最好,病叶率逐渐下降,依次为0.18%、0.15%、0.12%;病情指数也在下降,依次为0.55、0.45、0.35;防效在增加(依次为27%、53%、68%)。是3种药剂中防效最高的。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的预防效果较差,病叶率较前者高,且有增加趋势(依次为0.20%、0.25%、0.23%),病情指数也较前者高,且有增加趋势(依次为0.60、0.75、0.70),防效较前者低(药后15 d仅36%)。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的预防效果最差,药后5d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对照(分别为0.32%、0.95%),防效为负数;药后10d的病叶率在3种药剂中最高(0.28%),病情指数(1.05)高于对照,防效为负数;药后15d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在3种药剂中最高(分别为0.28%、0.85),防效在3种药剂中是最低的(23%)。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效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750倍液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效果最佳,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差。

由于长期使用同一药剂极易使病菌产生抗性,进而丧失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在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时,交替使用40%噻唑锌悬浮剂和50%氯溴异氰尿酸。在生产上应选栽抗病品种,并施以有效药剂,同时雨季注意及时喷药以减少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穿孔细菌性悬浮剂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