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风貌提升的设计营建探讨

2022-01-20罗韬苏茂琦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村屯农房风貌

罗韬 苏茂琦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随着现代化进程不停的发生着改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乡村风貌的提升与发展。本文以点带面,以贵港市曾屋屯为例,对乡村风貌改造的原则、方法及措施进行探讨,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风貌改造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1.049

引言:

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案例项目是贵港市港北区曾屋屯的风貌改造工程,也是作为广西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1、村屯概况与现状分析

1.1村屯概况

曾屋屯位于广西省贵港市港北区根竹镇南面,南广高铁、广昆铁路穿屯而过。目前,全屯有47户198人,部分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多就近市区从事劳务派遣、蔬菜种植配送等活动,风貌提升对于本地村民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现状分析

村屯地势平坦,东西侧为树林,南北两侧均有稻田,北侧还有一片池塘。村庄面积不大,村民多数为客家族,现状农房为普通平顶楼房为主,正立面贴有瓷砖,其它为水泥砂浆批灰外墙。农房大部分朝南北向,沿着村庄主要道路错落布置,房屋相对集中。许多年轻人都已经外出打工,但是在村庄附近的农业生产依然在有序进行。村庄在融入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保留了贵港乡村的基本风貌。

2、设计营建原则和方法

风貌提升改造总体目标,是以“提升村容村貌、优化基础配套、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将曾屋屯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家园”,从人居环境的视角,助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在 “形”、“实”、“魂”上有新的发展与展现。相应的建设工作将围绕以上目标展开。

2.1建筑改造方面

建筑風貌改造原则:

(1)统一建筑风貌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古属百越大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喀斯特山水地貌巧夺天工,青山拔地而起,江水蜿蜒曲折,森林浩瀚苍翠,洞奇谷幽。广西传统乡土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特点,各种建筑特征异彩纷呈,传统建筑形式、结构、材料充分结合地理气候环境特点,让建筑与环境能有机融合,相互呼应。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扬广西优秀建筑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西农村房屋建设水平,塑造“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风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房特色风貌管控导则》,用于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庄与农房风貌规划、设计、建设及管控工作。

港北区属于桂中南风貌区。桂中南风貌区位于广西中南部区域,包括南宁、崇左、来宾、柳州及所辖县市,是广西最常见的传统民居。分区内主要特色民居以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民居为代表。桂中南传统民居的特色可概括为:“骆越干栏,直坡青瓦”。曾屋屯的改造工程遵循当地民居特点,结合发展需求,打造贵港市港北区特色村屯风貌。

(2)传承文化

乡村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根,也是现代文化的魂,其蕴含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广西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环境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12个世居民族和谐交融,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多元交织,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和社会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原生态的乡村传统文化必须要保持它原有的特色和味道,但若要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把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具有原生态文化的沉淀感,又有现代文化的感染力。

当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风貌改造以村庄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力求让人们记住乡愁,留住乡愁。建筑风格的细节将本地传统文化融入进去,打造崭新又亲切的村庄印象。

(3)充分尊重当地居民意愿,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村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村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种最质朴的设计理念,表达一种设计本身对设计所面向的受众的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应该是基于上述哲学内涵,并且用合适的手段,通过特定的载体表现出来,成为形式和内容统一的作品。

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杜绝“为改造而改造”,一切改造以村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让风貌提升工程给予村民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每个改造内容都具备实用性。

2.2环境整治方面

环境风貌整治原则:

(1)分类清晰、有序规整、不露黄土、不见污水;

(2)建造工艺简单易行;

(3)硬质材料选择---质感粗犷自然、触觉温暖、容易获取;

(4)植栽品种选择---少用城市园林植物,多用好看耐生的乡野生产性植物品种(如果树、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灌木及地被类)。

改造区域分类:

一是以村口聚会小广场、老树周边广场、蓝球场周边等重点公共区域,包含原有树池改造与路边绿化提升;少采用混凝土浇筑或大面积砖块砌筑成景的刚性模式,多采用可逆性强、恢复原状难度小的半柔性景观模式----如入口标识、乡土雕塑、易拆式景墙、乡土地景(多采用原生乡土种植余料)等。

二是村民居所的房前屋后景观环境;主要涉及院落围墙,菜园边界围合。改变原有围墙的砖块排列模式、并适当降低围墙高度;菜园边界可采用竹篱、低矮砖篱。

3、设计营建的措施

3.1三清三拆

结合全域土地整治、乡村农房确权等工作,开展 “三清三拆”,将影响村屯环境美观和视觉通达的废弃建筑物、构筑物、广告招牌等拆除清理,使村庄环境视线通透,与自然山水相通融。“三清三拆”是村屯风貌提升的前提,设计工作的推进需要在“三清三拆”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3.2建筑风貌改造

曾屋屯建筑风貌改造以岭南民居为原型,既在屋顶、山墙上有广府建筑风格的典型元素,又在腰线图案设计中体现出客家民居的淳朴民风。实施过程中主要针对农房建筑的坡屋顶、山墙、外立面、窗套、墙裙等五要素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白墙灰瓦硬山墙,飞檐翘角燕尾脊,披檐漏花木门窗”的新岭南民居建筑风貌。

具体实施策略:

一是按照“三个整体”的策略推进。首先是农房整体改造,每户农房建筑的4个立面(除了没有施工场地的立面外)均按照设计方案施工,避免只做看得见的一面,其他面没做的现象发生;其次是村屯整体实施。一方面,将村屯内农房改造与环境整治、景观建设等同步实施;另一方面,村屯内具备条件的农房均实施风貌塑造,避免只做临近交通要道的,村内其他农房不做的现象发生。同时,现场灵活掌握,面临拆除的违法建筑,列入“三清三拆”范围内的建筑和构筑物不做改造。最后是沿线的整体推进,尽可能做到沿线连片不留空、不插花,一段一段完整的推进,避免只做户数少、基础好、难度小的村屯,其他不做的现象发生。

二是优选质优价廉的建材。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实施,实际现场结合地方当地情况选取建材,重点关注瓦、涂料和墙砖的选用。施工中,配套做好瓦脊、檐口,留足滴水线,增强厚重感。

三是加强施工质量监管。采用聘请专业监理、发动群众监督等方式,加强施工质量监管,确保材料、工艺等符合设计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论证建筑外墙新增构件的安全性,抓好施工场地维护和用电、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杜绝事故发生。

3.3平整道路

对屯内尚未硬化的主、次道路,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实施硬化。主干道已硬化但路面破损、平整性差、宽度等方面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采取修缮、加宽等措施,确保主干道符合农村生产生活要求;支路、步行道路则采用从老旧房屋拆下来的砖、卵石、瓦等废旧材料铺砌而成。

3.4增加绿化

在曾屋屯的入村口、大龙眼树下、闲置空地、农户庭院等重点区域开展“三微”(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改造整治,以打造村屯生产型绿地景观为目标,因地制宜选用果树、蔬菜、农作物进行改造建设,消除村屯内泥土裸露现象,增加村屯内的绿视率和绿量。

3.5完善设施

地面环境整治的关键是要与群众健身休闲、村屯卫生保洁等生产生活的需求结合,完善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休闲设施等各个方面,以合理组织利用空间,丰富村屯的功能配套。

3.6彰显文化

注重的传统文化、乡土人情的展现,营造乡风淳朴氛围,彰显曾屋屯特色。设计对现有村史文化和民俗传统进行挖掘,就地取材、旧物利用,通过枯涸水井、废弃农耕用具、石碾、石磨、耕具等元素结合绿化小品营造文化展示区域。打造成本、效果好、独具乡土特色的景观,形成“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村屯人文环境。

4、设计技术细节

4.1改造样式

屋顶样式源自君子圳客家围屋,素白色墙身,灰色披檐及墙裙。从港北地域发展脉络与传统文化特色、传统民居中找到创作原型,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特点、立面特色、细部构件、建筑材料去进行分析、提取传统元素进行再创作。设计主要针对农房建筑的屋面、披檐、色彩、材质、窗套、栏杆等方面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农房建筑既能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也保留地域特色,更能保留住居民内心深处“家”的轮廓。改造完成的整体村庄白墙灰瓦,与周边绿意盎然的田园环境协调统一,向外显示村庄的秀美风貌。以白墙灰瓦为大色调,强化建筑的地域性。

4.2局部细节

檐口详图:

檐口的样式及材料的選材充分考虑了业主的要求及当地材料的供应条件。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最终决定采用10mm厚的防腐木作为悬挑檐口的封檐板,外侧覆盖树脂瓦配套瓦当。檐口悬挑宽度最终确定为600mm。

墙体的主色调为乳白色的真石漆,辅以深灰色真石漆点缀。山墙造型构件采用EPS材质,其特点为重量轻、易于安装、方便造型且耐久性尚可,不会为原有房屋增加额外负担。经过与村民、业主反复协商,最终本案决定采用EPS装饰构件作为山墙造型材料。

结束语:

本案作为整个贵港市乡村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包含了建筑风貌改造及环境整治两个方面,是改善贵港市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项目由多个部门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团队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改造后村屯整体效果良好,得到了业主的一致肯定。

本案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水平参差不齐,许多设计细节难以落到实处,导致村屯改造实际完工效果在细节上与设计预期仍有差距;其次是村屯的农房样式繁多,要统一建筑风貌难度很大,最后不得不根据现场情况作了妥协,个别楼栋山墙形态与传统做法相违背;最后是由于当地材料供应条件限制,封檐板用材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耐候性有所欠缺。虽然整体来说瑕不掩瑜,但是本案存在问题可以给下一个项目积累一些现实案例经验。

本文以此工程为范例,希望可以通过示范带先行,以点带面,抛砖引玉,为有序高效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提供些许实用性技术参考,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取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丽,赵立勋.乡土元素在乡村入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9.9

[2]卢志成.试析乡土元素在乡村风貌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城镇建设,2020.9

猜你喜欢

村屯农房风貌
村屯绿化建设实践思考
包裹的一切
四川推出农房设计下乡服务平台
住建部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库车城市风貌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