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2-01-20晏梓宴赵新覃旭李春雷屈慧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负性偏瘫肢体

晏梓宴 赵新 覃旭 李春雷 屈慧君

偏瘫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脑血管并发症,该病症多由脑血管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因素而引起[1],患病后患者会出现面部肌肉活动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临床典型症状,具有治愈难、治疗周期长、致残及致死率高的特点,以致于患病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该病症患者受肢体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治疗期间心理应激反应明显,经常性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而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措施的实施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性问题,且可缓解其治疗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3]。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后实施常规治疗与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后的价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比,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已排除无法正常沟通者。两组资料符合对比条件:对照组中男/女为29/15,平均年龄(68.5±1.1)岁,其中脑出血致偏瘫有21例、外伤致偏瘫有17例、其余因素致偏瘫有6例,平均病程(9.1±0.2)d;研究组中男/女为27/17,平均年龄(68.9±1.6)岁,其中脑出血致偏瘫有24例、外伤致偏瘫有16例、其余因素致偏瘫有4例,平均病程(9.5±0.4)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征得入选患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即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及其他对症治疗等[4]。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1)肢体康复治疗:注重对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萎缩及畸形现象,康复治疗师应首先对患者宣教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以提高配合度,具体训练期间应先对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向主动运动进行转变。在患者患侧大腿及臀部下方均放置有枕头,以维持良好的骨盆前倾状态,避免发生患肢外旋情况。在患者患侧肩胛下同样放置有枕头,以在确保向前伸患侧上肢时可使上肢保持于抬高位。(2)体位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及立位训练,在对其进行坐位训练前应在背部位置处垫有软垫,以予以其有效的支撑,在对患者进行立位平衡训练时,可协助于其扶着栏杆、床位或者是墙壁进行训练,谨防摔倒事件的发生。康复治疗师可积极协助于患者采取仰卧位或者是半俯卧位姿势进行训练,以降低肌肉萎缩事件发生机率[5]。(3)按摩康复治疗:应定期对患者的肢体肌肉组织进行按摩,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肿胀以及肌肉疼痛等不良现象,降低褥疮及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发生机率。(4)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结合患者肢体康复情况,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包括有穿或脱衣服、吃饭、洗手洗脸、如厕等,以促进其生活能力的全面性恢复[6]。(5)心理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师应积极借助于心理学知识对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以化解其心理负担及压力,告知患者康复治疗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及配合度[7]。(6)语言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听力、发音、语言表达等康复治疗,治疗初期应指导患者先进行简单单音节字的发音,而后结合其实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治疗难度,康复治疗师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语言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显效,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可实现生活自理;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改善,需在他人协助下进行生活自理;无效,患者肢体功能未改善,不能实现生活自理[8]。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4×100%。(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着分值的升高而加重,共42分,其中1~4分、5~16分、17~42分数段内分别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重度[9]。(3)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评定上肢及下肢功能[10],共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上肢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随着分值的升高而逐渐提升。以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随着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4)负性情绪: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焦虑负性情绪,若分值≥14分,即可判定存在焦虑;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抑郁情绪,若分值≥20分,即可判定存在抑郁,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随着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加重[11]。(5)生活质量: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评价生活质量,共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四项指标,每个指标共100分,生活质量随着评分值的升高而逐渐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的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效果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s)

表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对照组(n=44) 17.47±2.32 11.31±1.97 7.17±2.21研究组(n=44) 17.55±2.40 8.66±2.28 3.32±1.75 t值 0.158 9 5.383 7 9.059 3 P值 0.874 1 0.000 0 0.000 0

2.3 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组间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表3 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组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4) 12.65±1.30 26.42±1.11 13.94±1.39 24.42±1.61 43.18±2.98 60.20±1.49研究组(n=44) 12.88±1.73 30.29±1.54 13.98±1.88 30.35±1.98 43.53±1.38 73.45±1.34 t值 0.705 0 13.522 6 0.113 4 15.413 7 0.706 9 43.8592 P值 0.482 7 0.000 0 0.909 9 0.000 0 0.481 5 0.000 0

2.4 负性情绪比较

治疗前两组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负性情绪比较(分,±s)

表4 负性情绪比较(分,±s)

组别 焦虑负性情绪 抑郁负性情绪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4) 24.28±1.57 16.84±1.99 25.11±1.83 15.42±1.53研究组(n=44) 24.27±1.59 6.12±1.44 25.22±1.70 6.66±1.14 t值 0.029 6 28.948 7 0.292 1 30.454 3 P值 0.976 4 0.000 0 0.770 9 0.000 0

2.5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治疗前评分值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5 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4)50.45±2.46 62.37±3.15 63.52±4.27 75.55±3.47 60.63±4.14 70.38±4.24 65.27±3.91 70.33±3.41研究组(n=44)50.96±2.21 70.47±3.43 62.97±4.98 78.94±3.72 59.96±4.72 78.57±3.35 64.87±4.17 76.57±2.46 t值 0.844 9.526 0.459 3.649 0.584 8.301 0.383 8.128 P值 0.401 0.000 0.647 0.000 0.561 0.000 0.702 0.000

3 讨论

偏瘫是指患者肢体肌肉、舌肌或者是面部肌肉发生的瘫痪症状,多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患病后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及口眼歪斜现象,导致其程度不同的丧失生活能力,并可能诱发心理疾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将导致患者失去治疗及生活信心,这将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既往临床上多以常规营养脑神经、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等作为治疗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此病治疗难度大,导致所产生疗效不够理想。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临床效果有效率的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有效率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对偏瘫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措施将明显对其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等指标进行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综合性康复治疗实施过程中,将在患病超早期或早期对偏瘫患者采取肢体、体位、按摩康复治疗,以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肢体运动障碍,加强肢体协调力、平衡力及自主活动能力。同时,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可在改善肢体运动状态的基础上关注对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康复治疗,以指导其保持良好的语言交流及表达功能,可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行为,例如穿衣及吃饭等,使之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此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下还要求康复治疗师应积极以心理学知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使其治疗期间心理及精神方面状态良好,可持之以恒的配合各项康复治疗,提高遵医行为。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涉及面广,不仅可改善患者内在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及负面情绪,提高其外在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副作用,治疗价值十分显著[12]。

综上所述,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及肢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可关注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