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思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引领

2022-01-20曹玲琍

大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思政

曹玲琍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0 引言

课程思政主要结合德育综合改革而来的一类前沿理念以及机制,结合大的层面而言,课程思政主要指国内教育主管有关单位制定的一类先进的育人格局,有点则为把思政教育横贯学生在校的整个流程,于各个课程学习期间综合引入思政课程有关内容,强调多样性、多元化以及多手段的确保联动成效,继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诉求。实际应用期间,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和其他学科于融合过程中并未有任何的冲突矛盾。现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刚成年群体,在享受有关权利的同时也需要肩负起一定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政治离其并不远,有关教育人员也可以很好的发现各个学科和思政教育彼此的联系,开展有关工作期间也能够切实感受到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的延续以及其进一步拓展,在内容层面也更为强调多元性,此外可以切实提升课程内涵,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招揽学生。不难想象,课程思政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以及融合性特质,此外课程思政并非是特别的清晰明确的课程,而为寄生于其他课程之中的思政教育,由此极大地推动了该课程在人才教育方面的价值以及作用。

1 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在顶层设计上过于强化目标价值,很多低层次教学目标未被重视,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但忽视了其内心心理的需求和变化。如今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丰富的情感,包括自我需求和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在面对外部社会环境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形成新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教学团队始终是教学核心的存在,但是学员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思政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是比较开放的教育,其主题也需要具有开放状态。教学方式上是大课堂多班级混合式授课,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在大课堂开放式教育的基础上,诉求小课堂的支持,对此更为深入的认识到学员疑问情况,特别在生活还有感情的层面上。于形式层面更多地引入传统教学机制,缺少创新性,对此学生们也大多存在排斥心理,所以教学人员通常不容易捕捉学生心理。因此开放式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心理教育的积极性。

2 思政教育引导价值

2.1 突出学生心理特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基于学生个体特征,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减少学生个体防御心态,灌输新的教育知识和理念[6],增强学生信念,实现其心理素质的提升,面对解决心理认知方面的不足疑虑,由此持续性的开展自我的调节,处理遇到的问题。高效的思政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化地位,切实遵从其主体价值,支持和认识学生,并且推动其实现更为全面性的发展。以往的思政课程,浅层次的认为教学人员核心内容,无法引领他的学员主动性的加入到教学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思政教育尤其强调学员的心理建设,达到相关层面的速度,改变过去传统模式的大目标思维,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情况,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时代中。

2.2 改变过去语言灌输,体现教育艺术价值

以鲜明的语言特点,讲解思政宣传和哲学理念,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同时也融入了生活情感。在运用语言上,能够给予受教者内心接受的形式,设置语言环境,因人而异,获得较好的思政教育结果。结合思政课程引领学生进行个人调整以及适应,提升自我适应能力。

2.3 强化丰富内容,增强学生抗挫能力

该课程利用心理方面的建设提升学员对于自己的认识,继而逐步完善个人调节机制,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和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因素,结合个人潜能的探究以及心理层面的指引,促使其持续性的开展自我的分析研判,发挥主观价值,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和心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4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该门课程为现代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利于校园文化传播,完善校园文化内涵。其价值核心表现即下述方面:首先,校园文化传递更为便利。校园文化有着较好适应特点,通过思政教育的开放性获得信息快速传递,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结合组织进行实践,促使其了解校史、图书馆的内涵和环境氛围,使其能够全方位体会校园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同时通过与外部校园文化的交互往来,达成双向性的文化交互,促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内涵,从而为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再者,营造较好的校园环境,思政课程对校园文化明确了建设路径,校园文化应当关注思政基础,传递社会力量体系核心文化,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师生在思想行为上和国家维持高度的统一。思政课程可以较好地改善师生联系,坚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层面的落实和有关保证。最后,包括这一课程等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有关教育能够进一步健全校园精神建设以及物质建设等,进一步拓展学校的文化元素,激发学员更为主动、正面的建立价值认知,提高心理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物质层面主要体现在设施方面,如今,院校学生缺少保护校园文化认知,结合此次课程等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爱护公务的内心良好的内部校园文化能够有效阻止外界社会等的思想侵犯,支持学生更正其不良行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 思政教育时效性分析

3.1 突出学生主题地位

院校进行思政课程期间诉求强调学员主体性,,切实提高其责任意识,结合新时期的个性化以及特色,将该门课程塑造成学员进行自我认知的媒介,不断地形成主体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此外构建师生和谐执教关系,于平等的基本面践行知识传递教学,构建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树立独立思考意识,有效激起学员主动性,完善健康学习氛围,提高有效性。

3.2 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在思政教学工作中,要改变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二合一的现象,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严格核实教师资质和编制,充分认识到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细化学科教育,抽调学校内教学骨干逐步完善岗位设置,持续性地探究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准定期以培训、宣传等不同方式来全面加强思政技能教育和水平。

3.3 协调学科与学生内心排他性间的关联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时代延续,构建全课程育人的理念是实践高校立德树人根本有效途径,从而有效解决人才培养目的和价值的症结。通过思政课程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践行高校价值理念,知识教授以及能力提升的核心。把这门课程的结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实现价值引领,彰显隐形教育的价值内涵,达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效果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强化思政教育开放性与学生心理健康排他性的关联,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课程教学基于灵活的教学机制,有助于结合该课程进行心理层面的健康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切实结合思政课程全面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排他性的开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4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被重视及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研究生阶段教学对象不断增加。基于此,应当切实提升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引领价值,以人为核心的教学机制为该门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二者具有共同的教育对象。大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独立性障碍,严重阻碍了二者的有效融合,持续性的拓展教学团队心理素养,把心理健康和课程实际予以融合,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关键。本文研究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分析,为有关院校这一课程的进行、学员综合素养建设奠定了主要前提。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