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

2022-01-20策划新作文执行寒云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张佳玮古迹怀古

策划/新作文 执行/寒云

如何克服写作时的模仿欲望?

张佳玮答:别把这事太放在心上。读宽一点。再多写。自然就脱开了。

首先,下意识地模仿大家,并不算坏事。别抄袭就行。马尔克斯早期的小说,自己都承认有许多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影子。金庸先生那么大的才子,也没全脱离大仲马的影响。喜欢的东西,喜欢的倾向,自然会映照在文章中。即便王小波,也没有全然脱出卡尔维诺的痕迹。实际上,司汤达当年写《红与黑》前,会先读一页法典,好让自己找找语感,简洁些,别拖沓。许多人会主动这样做。

至于说,学写东西,最后到自己创一方天地,其实是有进度的。不信你如果一天都读王小波,到时候说话都有王小波味。你一天都听马三立相声,说话都带相声味。你连着啃一星期哲学专业书,说话都带翻译腔。

人是会被自己最近阅读的东西影响的。体现在文本里,就是语言,就是选词用句,就是节奏感。所以,如果你写东西,情不自禁总带有某个人的味儿,那可能是因为你读得稍微窄了点,以至于一写字都是那个人的味儿。比如,如果总怕自己行文带翻译腔,那多读读古文,或者民国诸位先生的文字。怕自己行文太冗赘,读读说明文。怕自己说话太文绉绉,多听听相声。你会被自己所读所听的语言节奏感影响,最后写出另一种文字的。所以,读宽一点,再多写,到各种文字节奏都掌握了,自然就不会带味儿了。

令狐冲刚练独孤九剑时,无招胜有招,很怕自己出招带有招式的痕迹。到后来发现,其实也无所谓,也不去分辨自己出的是峨眉还是华山,随心所欲就行。

写字也是如此。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参观古迹?

张佳玮答:古迹,对不了解的人没啥意义,就是个普通的说不定还不算好看的老所在。但对喜欢那段历史的人,古迹多少寄托了你对那段历史的喜爱,给了你一种身在现场的美好幻觉。

看一看能怎样呢?不能怎样,但架不住人能幻想。杜牧那首诗,其实是一切怀古者的共同心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现在各类怀古者,也包括古董兵刃收藏爱好者,或多或少都是这样。看着一个地方,一柄折戟,就能一口气脑补一场大戏。

看一处古迹,就能心驰神远,与历史人物共呼吸。折戟未必多好看,折戟的背景才动人。苏轼所谓故国神游,就是这个了。

自然了,对不那么喜欢那段历史的人,就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每个人所喜欢的古迹牵连着他喜欢的那段历史,就像一个个体密码似的,不懂这个密码的人,就会觉得莫名其妙——就像对不看球的人而言,你指指诺坎普伯纳乌老特拉福德安菲尔德,他不知道意义何在;对不懂中文的外国人而言,你听到“阳关”二字就不禁慨然长叹,他也全然不知道,你在叹什么。

猜你喜欢

张佳玮古迹怀古
古迹“开发”之忧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清晏园怀古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京都古迹
上都怀古
翠云廊怀古
纸舞飞扬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