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课微写,有序说明

2022-01-20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红树林说明文

方 沫

小学学修辞,初中学表达,方老师把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五种表达方式称为“五指山”,事实上很多同学因为不能正确区分这五种表达方式而被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有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中教材的体例基本也依此安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说明。

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说明文中。小学时我们就学习过说明文,小学的说明文以科学小品文为主,通过科学知识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阶段说明文的学习安排在八年级,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事物性说明文学习为主,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以事理性说明文为主,由事物到事理,按说明认知的规律来引导学习说明文。

除了阅读,初中阶段对于说明文写作也有具体要求:“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这里的“简单”可以理解为事物性的说明文,比如一件物品的使用说明,一个建筑景点的介绍,或是一条游览路线的说明等等;“明白清楚”可以理解为说明对象特征明显,说明时条理清晰。事理性说明文之所以不“简单”,在于它常常涉及科学研究相关领域,需要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数据作支撑,一般由专业人士来撰写。下面,我们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的课后练习四来做一点分析:

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我们来审题目中限制性提示。先审写法:题干中“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是写法上的限制;再审对象:“一座公园或建筑”是对象的限制;其他还有字数的限制:“不少于300字”。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标本,那么《苏州园林》就是说明文学习的标本,课后习题的设置,正体现出《苏州园林》的经典性。我们来看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作者先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四个“讲究”的角度分别加以说明,再从局部细节上对“图画美”做补充。从文章结构安排上来看,先总说再分说的写法更能凸显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又让苏州园林的特点突出,文章条理清晰。“一座公园或建筑”的特征表现为什么呢?在《苏州园林》中我们也能找到启示,那就是对事物的位置、外观、作用等来进行说明,《苏州园林》的写作示范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

课后习题中“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是对具体的事物介绍,游览是移动变化的,在移步换景的同时景物特点自然也入了我们的眼。除了向《苏州园林》学习“先总说再分说”的结构安排,我们还可以借鉴课后习题五中的第2小题的方法来整理思路,“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比如我们可以画一个这样的表格提纲:

用图示来梳理写作思路的方法在这个单元的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中也有,它举了《蝉》这篇课文的例子,以图例的方式进行“蝉的卵”这一部分思路的梳理。

这一部分围绕“蝉的卵”这一说明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介绍蝉产卵的习性和幼虫孵化出来后的特点,其中幼虫钻进土里生活四年又和文章的首尾相呼应,联系起蝉辛苦而短暂的一生。

由此我们可以小结,所谓“有条理的说明”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安排好说明的顺序,有序说明。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文想要生动有趣,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枯燥乏味,就需要恰当地运用好说明方法,这一点在《苏州园林》中我们也能找到很多范例。

初中阶段随课微写的习题中,说明文写作只在《苏州园林》课后出现。八年级第二单元是事理性说明文,课后习题侧重的不是写而是补。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五要求“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五则要求“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这种补充材料的练习,我们将其归入到联系现实的拓展练习,属于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在今年第5期的《随课微写,拓展寻多样》一文中有具体的阐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头去看一看。

明白了写简单说明文的方法和要求之后,我们不妨回到随课微写中去操练吧。

★随课微写

借鉴《苏州园林》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微盘点:

云洞图书馆

云洞图书馆坐落在海口市世纪公园的海边。它的特点就和它的名字一样,像一朵有洞的云。

云洞是朵白色的云。云洞图书馆整体是白色为主,这里看不到一根柱子,也没有墙,白色的空间看上去很干净,很梦幻。有人说它像是一艘停泊在海边的白船,有人说它像来自未来世界的飞行器,我觉得它其实就是一朵飘累了停在海边歇脚的云。

云洞有很多洞。云洞图书馆分为两层,由很多形状不一、大大小小的“洞”隔开或者相连。有的洞是用来连接一个个功能室的通道,比如阅览室和多功能厅,休闲区和屋顶花园;有的洞其实就是窗户,你可以坐在洞前看书、看人、看天、看海、看世纪大桥,隔而未隔,好像连接着现在和将来。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读读书,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张 洁)

东寨港红树林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位于海口市演丰镇,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沿海涂滩生态湿地公园。

走在公园栈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香气,红树林就生长在这片滩涂上。这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以红树科植物最多,它们树心红皮不红,树皮富含单宁酸,遇到空气氧化反应后呈红色,所以叫红树林。红树并不高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海岸就形成了很长的一片林带。

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涂滩上的大量的鱼、蟹、水鸟都是依靠红树林生态系统生存的,每年还会有10万只以上的候鸟来这里歇脚“加油”或过冬。红树林同时还具有防浪护提、净化环境的功能,被誉为“绿色氧吧”。

红树林以磅礴的生命力和它独特的生态修复功能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起着巨大的作用。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伍 峰)

★微点评:

两篇微文的作者都准确抓住了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云洞图书馆”是一朵“有洞的云”,“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沿海涂滩生态湿地公园”。根据题目要求,作者借鉴《苏州园林》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紧扣总体特征来进行一一说明,在说明时作者还安排了一定的说明顺序,使说明富有条理,清晰有序。为了增加可读性,作者还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说明语言变得生动具体。

★微链接:

初中单元写作中有专门的说明文写作指导,即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它们紧随说明文单元学习主题而来,由读到写有机结合。从单元写作设置上看,两个单元写作仍然是基于课标“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要求进行设计。两个单元“写作实践”共六道习题,有五道说明对象明确为事物,只有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道写作实践要求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的部分还是建立在“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基础之上。

在2020年的微写作话题《明白清楚,简单说明》中,我们也曾经站在中考微写作考查的角度上讨论过简单说明文的写作。说明文的写作在中考微写作中屡见不鲜,比如今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微写作题就要求学生根据发布的《眉山市中小学生在线教育测评报告》写一段不超过200字的说明文字。

最后,我们还是用微口诀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微口诀:

说明对象找特征,有序安排条理清

方法多样添生趣,事物事理都分明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红树林说明文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说明文阅读专练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苏州园林
神奇的红树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走过红树林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