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2-01-20王大成
王 彦,王 轩,王大成,杨 格
(1.徐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徐州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6)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多由车祸、高空坠落等原因导致,由于该病常合并颅内压升高、颅内血肿,病情危急且较为凶险,致死率较高。保守治疗恢复速度相对较慢,因而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常规骨瓣开颅术可以快速清除颅内血肿,但由于骨窗面积较小,易导致减压不足、再出血发生风险升高[1]。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其骨窗范围向前至额骨颧突,下部边缘至颧弓,暴露范围较广泛,可以进行充分减压,进而利于颅内压的降低。本研究主要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6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1.56±10.15)岁;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2]3~8分,平均GCS评分(4.89±1.02)分。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1.83±11.02)岁;GCS评分3~8分,平均GCS评分(4.95±1.2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第四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3]中关于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且具备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肿瘤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凝血功能不全者。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实施全麻,患者仰卧位,将其头部偏向未受伤侧约45°;切口位置选择颧弓上耳屏前大约10 mm,从耳后上方位置跨越顶结节;向前至额部中线的位置,骨瓣面积约12 cm×15 cm,尽量多打开蝶骨嵴处,使得前中颅窝充分暴露;硬脑膜放射状打开后,清除颅内血肿及周围坏死脑组织;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固定骨瓣,放置引流管。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感染等治疗,随访3个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实施全麻,选择合适的位置行马蹄形骨板开颅,骨瓣面积约(6~10)×8 cm2;开颅后清除血肿及周围坏死的脑组织,去骨瓣减压,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术前及术后3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共计42分)及脑功能障碍评分(DRS)[5](共计30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功能障碍,评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2](共计5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评分越高预后恢复越好。②采用颅内压导管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颅内压;术前及术后3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于离心装置(离心时间:15 min,转速:3 000 r/min)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③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 d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脑积水、切口疝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DRS、GO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NIHS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NIHSS、D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DRS、GO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DRS、GO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DRS:脑功能障碍评分;GO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DRS评分 术后3个月GOS评分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观察组 38 31.07±5.69 22.05±3.02* 17.95±5.15 7.51±1.09* 3.98±0.61对照组 38 31.25±5.23 26.51±3.81* 17.89±5.02 9.02±1.32* 3.02±0.84 t值 -0.144 -5.655 -0.051 -5.437 5.7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颅内压、血清PA、MBP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血清PA、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颅内压及血清M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P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颅内压、血清PA、MB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颅内压、血清PA、MBP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PA:前白蛋白;MBP:髓鞘碱性蛋白。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颅内压(mmHg) PA(g/L) MBP(μg/L)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观察组 38 31.94±3.56 15.93±2.81* 0.11±0.04 0.29±0.04* 14.66±5.07 4.82±0.89*对照组 38 31.86±4.11 21.75±3.02* 0.12±0.03 0.21±0.05* 14.83±5.21 6.92±1.22*t值 0.091 -8.697 -1.233 7.702 -0.144 -8.57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STBI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肢体瘫痪,严重时可引发脑疝。该病情进展迅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常规骨瓣开颅术可以增加颅内空间,但由于暴露面积较小,对于额叶下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广泛脑水肿等治疗效果欠佳,易引发术后切口疝等并发症[6]。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骨窗打开范围较广,清除颅内血肿效果较好,能够对出血部位进行有效止血。骨窗处于较低位置,可以充分减轻颞叶面的压力,将蝶骨嵴外侧部打开,解除脑组织压迫,减轻术后脑水肿。由于该手术方式暴露颅中窝底及外侧裂池,可以预防因骨瓣较小而引发术后脑组织发生嵌顿坏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d观察组患者NIHSS、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改善STB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功能障碍,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与何乾等[7]研究一致。PA与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当发生颅脑损伤时,引发血清PA水平降低,加重脑细胞损伤。当发生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受损,神经细胞发生脱髓鞘改变,MBP可经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清MBP水平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脑组织受损严重程度。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解除其对脑组织的继发性压迫,恢复颅内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降低颅内损伤程度及颅内压水平,进而升高血清PA水平,降低血清MBP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d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及血清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水平,改善脑组织受损程度,与罗安志等[8]研究一致。
综上,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