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雪的世界

2022-01-20小琪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积雪雪花飞机

●小琪 编

冬天到,雪花飘,白茫茫的雪带给人们快乐,可一旦“超标”,就很不友好了。不过在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前,我们先来聊聊雪吧,看你对雪了解多少。

雪花为什么是白色六边形?

首先,大家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而不像雨滴和冰晶一样是透明的吗?

我们先要了解一定的光学知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线组成,如果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那它就会分成由上述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表面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眼睛也会借物体所反射的光线来感觉物体的存在。如果物体能透过光线,我们就称它为透明体;如果物体对可见光中的各种波长的光线都能透过,我们就把它称为无色透明的物体;如果物体表面能反射掉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线,我们就把这种物体的颜色归为白色。但即使是无色透明的物体,也会反射一部分光线。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雪花的形成过程。当气温低且气候湿润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降雪。因为此时地面温度一般都在零度以下,高空云层里的温度更低。此时,原本在云中的水汽就会在低温环境下直接凝成小冰晶、小雪花。当空气的力量不足以托住它们的时候,这些凝结产物就会从云层里掉到地面,并在风的作用下,在空中互相碰撞,最终形成了絮状的雪花。虽然一个晶体的表面因为反光弱而显得透明,但多个晶体的反光则会使雪花几乎变成“镜子”。这样一来,雪花的每一面都要反射一部分光线回来,这些凌乱的平面就反射了全部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雪花也就变成了白色。

从形状上来看,尽管雪花形态各异,却万变不离其宗,六角形雪片和六棱柱状雪晶是最基本的形态,其它大多是这两种基本形态的发展、变态或组合。这是因为雪花由水分子组成,水分子的小单元是六边形。当水分子以不同速度粘到这个单元的各个表面,最终形成的雪花便也是六边形。

大雪过后为什么很寂静?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下雪后人们的活动减少导致的吗?可是,为什么在雪被人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呢?

我们从声音的传播说起。声音是发声体发出的一种声波,它具有能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情况是类似的。当它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由于声速发生变化,声波的传播路径也要发生变化,会产生反射和折射两种现象。声波在反射和折射时,分别服从像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一样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雪花很轻,是从天上“飘”落到地面上的。它千奇百怪的形状,还有这种轻轻“飘落”的性质,决定了积雪不能致密(人踩过、车压过的不算),只能处于蓬松多孔的状态。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会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波的能量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的大部分声音被雪给吸收了,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而覆盖大地的积雪被人们踩过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原来蓬松的积雪被压实了,雪地中的小开口空腔也随之减少了许多,雪地对声波能量的吸收随之减少,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场所是需要做吸音处理的,例如会议室、音乐厅等。这里运用到的吸音原理就比较多了,不单单是上面所说的小孔腔吸音。其中较常用的原理是共振吸音,因为一些功能性场所需要吸收特定频段的声音,这样就可以用一些材料,其固有频率比较接近需要吸收的声音的频率。在该频率的声音传播到材料上时,吸音材料就会发生共振把声音吸收然后耗散掉。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真的吗?

在冬天,每当下完雪,家人朋友们就会互相提醒多加衣服防寒,说是化雪的时候会格外冷。那么,“下雪不冷化雪冷”是真的吗?

这要从降雪的形成条件说起:首先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第二就是充分的水汽;第三是0℃(冰点)以下。下雪前或下雪时,一般冷空气带着湿气,当水汽变成雪花时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因而温度下降并不多,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时并不是很冷。

而“化雪冷”又是为什么呢?化雪时往往是晴好天气的时候,低空受冷气压控制,气温开始下降。因而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温仍然处于“冰点”;同时积雪融化本身也会吸收周围环境大量热量。

此外,化雪时会导致空气湿度上升,因而降低了衣服保暖效果,人自然就感觉更冷了。再和晴朗的天气对比,冷的感觉就更加突出,因此,积雪融化时,反而比下雪时更冷。

你会担心雪天乘飞机吗?

在中国的北方,无雪的冬季是很少的。你想过没有,如果大雪纷飞时,你偏偏要乘飞机出行,这时会不会为自己的安全担心?

对于有些人来说,即使天气条件良好,乘飞机出行也是一段可怕的经历。而在大雪纷飞之时,那种体验就更不用说了。雪天飞机是否能起飞,主要取决于机场的保障能力,比如跑道是否有积雪、飞机除冰是否彻底等。大雪防碍人们的视野,影响能见度;跑道被白雪覆盖,在积雪上起落时阻力会发生变化,轮胎易打滑,都是不利于飞行的。

不妨来了解一下航空公司如何利用“三大法器”:先进技术、严格训练和事无巨细的除冰手册,在极端寒冷的气象条件下确保乘客安全。

美国民航飞行员帕特里克·史密斯曾推出一本书叫《驾驶舱的机密》,他承认,机翼上的冰或雪阻碍起飞是飞机在冬季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其实,机翼上的厚厚冰状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东西会影响机翼上面和周围的气流,会悄悄改变飞机轮廓,继而影响升力。

结冰现象也可能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冰会形成于机翼和垂直尾翼的前缘、发动机燃油口、螺旋桨叶片的边缘以及挡风玻璃和探测器等其他各部分的表面。没有除掉的厚冰可能会损坏发动机,使螺旋桨组件变得不稳定,损耗宝贵的升力。而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最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现有冰霜就必须及时处理。

好消息是,航空公司对恶劣的冬季天气条件事先都会做好充分准备,并会对机务人员进行严格训练,使其掌握处理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机组人员会在有障碍的跑道上接受模拟起降训练,并接受地面学校的培训和测试,航空公司还会定期向他们发布冬季安全操作信息。

当然,“除冰”这件事在确保飞机安全方面还是扮演着重要角色。航空公司都有“除冰指南”,包含各种图形、图表和检查清单。比如将加热的丙二醇和水混合物喷洒在机身上,就是一个逐步完成除冰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将冰融化,还会防止冰再次积聚。另外,民航飞机本身也配有多个除冰系统。

飞机制造商也必须对他们生产的飞机进行严格的冬季试飞,在建造过程中安装各种各样的防冰系统,同时确保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能及时向乘务人员发送准确无误的信息。

发动机燃油口和机翼前缘是通过发动机排气进行加热除冰的,或者通过一系列气动膨胀技术除掉积累起来的冰。对于螺旋桨飞机而言,螺旋桨叶片是用电加热除冰。另外,飞机还配有先进的防滑系统,有助于飞机处理在光滑跑道上遇到的各类问题。

还有一件事值得留意,飞机在更冷、密度更大的空气中,其实表现反而会更佳,因为在这样的空气里,发电效率会更高,机翼产生的升力会更大。

所以,雪天乘飞机,机场和机组人员的工作强度的确会加大,但你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什么样的雪适合堆雪人?

下雪天堆雪人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小伙伴们,想要堆出一个完美的雪人,对雪可是蛮有要求的,关键就看雪量够不够、雪有没有粘性。

到底下多少雪能堆雪人呢?至少是大雪。一般大雪降雪量在5~10毫米,换算成积雪有5厘米,甚至更厚。我国常年冬季平均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积雪深度增加7厘米,但积雪受气温影响明显,这个换算关系仅适用于平均情况,个例差异很大。如果雪很干燥蓬松,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的积雪深度可以达到20厘米甚至30厘米。

比如在2010年1月3日,北京出现暴雪,积雪和降雪比例达到了20:1,也就是说10毫米降雪量带来了20厘米的积雪。但是同样在北京,门头沟10毫米的降雪量大约带来了30厘米的积雪。

除了地表温度,影响降雪转为积雪效率的因素还有降雪的干湿度,也就是雪的粘性。雪的粘性就在于雪的含水量,即存在干雪和湿雪之分,只有湿雪才能用来堆雪人,干雪没有粘性是堆不起雪人的。

湿雪养成的关键是近地面温度略高于0℃,秋末冬初之际比较常见。湿雪“水嫩十足”,而且特别粘人,常常“呼朋结伴”,几片凑在一起,手拉手一起扑向大地。由于体型庞大,空气阻力变大,常常左右飘忽、晃晃悠悠地落下,“鹅毛大雪”便是如此了。这样的雪落在衣服上,常会融化一些,留下一条“湿痕”。湿雪粘性大,堆雪人、团雪球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湿雪的可玩性很强,可以用来堆雪人、打雪仗、晒雪景等等,但它可不是一副完全无害的样子。由于湿雪密度大,降落在冰冻的地面上时,很容易结成较硬的冰层,表面光滑,摩擦力较小,对于玩雪的小伙伴们来说,不论滑雪还是滑冰都十分危险,甚至正常走路都能一不小心摔倒,那“酸爽”你们懂得。若是地面温度高于0℃,那么湿雪降到地面大都会融化,形成雪泥。

对于汽车来说,也危险得多。降落到公路上的雪会改变公路的路况,降低路面的摩擦系数。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通常在0.6左右,而有冰雪附着的路面摩擦系数会降到0.1~0.2,路面附着力大大降低,汽车转向以及制动的稳定性下降,难以控制,容易左右滑摆。而且制动距离加大,对行车安全威胁极大。根据英国的气候条件与交通事故资料统计,降雪时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是干燥路面的5倍。

道路的融雪剂又是如何工作的?

说完了飞机除冰我们来说说道路除冰吧。大雪过后,道路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导致交通瘫痪和大面积事故。为了迅速快捷地将雪融化掉,最常用的方法是向路面积雪抛洒融雪剂。

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这一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腐蚀损害小,但价格过高,一般只适用于机场、高尔夫球场等地。另一类是氯盐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在内,通常被称作“化冰盐”,优点是便宜,价格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

由于盐类溶解吸热,且盐水的凝固点较低,因此,盐在雪水中溶解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

“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冰点在零度以下。例如,氯化钠溶于水后冰点在-10℃左右,氯化钙在-20℃左右,醋酸类可达-30℃左右。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很难再形成冰块。此外,融雪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相等的状态,冰便融化了。这一原理也很好地解释了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简单地说,就是融雪剂降低了雪的熔点,使其更容易融化。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水在结冰后密度变小,因此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我们常常看到,积雪的路面上洒上融雪剂后,再经车辆的碾压,雪会更容易融化。

通过比较融雪效能、速度、方便快捷性及成本效益,不难发现,氯盐类融雪剂仍然是难以取代的。不过,目前主要还是以人工除雪、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除雪为辅。

对于城市冬季融雪问题,机械铲雪后,在道路上撒炭渣、粗砂、树枝渣等物质来防滑,同时利用这些渣类物质的深色吸收太阳的热量,以增加地面温度来融雪。目前,这是比较环保的除雪方法。使用后的炭渣和树枝渣可以放入道路边的绿地中,没有污染。对实在需要撒融雪剂的路面,要先用铲雪车扫掉地面上的大部分积雪,然后撒少量融雪剂来防止道路上结冰。并且充分利用地表热、太阳辐射热和汽车驾驶中自身释放的热量来帮助道路融雪。

讲清楚了原理,让我们为那些辛辛苦苦,冒着严寒在道路上为我们扫除障碍的人们说声感谢。

大家对雪的了解加深了吗?你喜欢雪吗?确实,雪一方面能带给人们欢乐,但同样的也会造成许多麻烦,遇上这些麻烦的时候就想想那句古话——“瑞雪兆丰年”吧。降雪不仅能净化空气,给干燥的城市带来几分湿润,还能滋润久旱的农田,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大体上还是很可爱的,所以让我们了解雪,也了解如何应对各种下雪天易发的情况,大家一起快乐过冬吧。

猜你喜欢

积雪雪花飞机
阿尔卑斯山积雪
飞机失踪
我们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积雪
淘气的小雪花
神奇飞机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