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才能完全享受基金回报

2022-01-19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民中位数经理

张学庆

基金经理建议“降低收益预期”“树立中长期持有的心态”及“达到投资目标可适当止盈”等。

2021年基民投资收益到底如何?

天天基金网针对基金投资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53%的基民收益率为负、35%的基民收益率在10%以内、9%的基民收益率在10%~30%之间,只有2%的基民收益率超过了30%。

业绩下降

2021年,A股综合指数表现相对平淡,结构化行情持续,板块轮动加快。多数股票型基金相比2020年业绩有所下降,普通股票型和偏股灵活配置型基金表现相对较好,中位数收益率分别为8.11%、10.28%。消费和医疗主题基金表现相对较差,中位数收益率分别为-3.32%、-3.93%。新能源主题基金表现出色,中位数收益率高达45.67%。2021年,港股基金整体表现不佳,中位数收益率仅为-5.73%。

互联网主题QDII基金回调严重。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等10只QDII基金的亏损超过40%。

与2020年91只“翻倍基”相比较,2021年业绩翻倍的基金数量大幅减少,仅有3只,且均为新能源主题基金。

具体来看,前海开源公共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A和宝盈优势产业A位列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榜前三位,全年收益率分别为119.42%、109.36%和100.52%。

另外,大成国企改革、广发多因子、大成新锐产业、华夏行业景气等8只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达80%以上。

国金证券表示,由于港股三季度遭遇系统性下跌,全市场投资侧重港股的基金产品数量相较二季度锐减,使得当季末划分为港股投资基金范畴的产品数量由二季度的223只减少至177只。规模方面,177只港股投资基金三季度规模3391亿元,环比二季度7577亿元降幅达55%。

如何获益

上述数据显示,基民的“用户收益”与基金的“产品收益”出入较大,大多数基民没有享受到基金的收益回报。

蚂蚁基金联合43家基金公司发布的《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显示,回顾2021年,亏损基民认为行情走势、未及时止盈、持有时间短等是影响收益的主因。约35%的受访基民反馈,过去持有一只基金的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约39%的基民持基时间超过了一年。

2021年权益市场震荡,热点切换频繁。很多人在追逐热点中频繁交易,最后可能是在高点接盘。

不可否认的是,基民的亏损与基金经理的选股操作直接相关。有的基金经理也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2021年7月19日,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在二季报中表示:“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断,发现有不少错误。我认為,对于未来5年行业竞争格局的判断难度恐怕只增不减。综合来看,如果正确,可能只获得一个平庸的回报率,但一旦错误,却面临不小的损失。在这样的赔率分布下,对于投资来说显然是高难度动作。”

银华基金经理焦巍在清仓快递行业龙头股票后表示:“我们原来重仓这个行业龙头是基于其日常生活的黏性,以及用户愿意为时间付费从而加强其行业护城河壁垒的判断。事实证明我们的误判很可能只是基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2021年一季报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对需要基于信息优势的投资标的处于先天劣势,因此本着亡羊补牢的态度予以了认错回避。”

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王崇在2021年二季报中直言:“从二季度来看,基金组合整体表现不佳,组合内个别重仓股跌幅较大,我们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表示深深的歉意。”

降低预期

对于基民2022年的持基心态和行为,基金经理建议“降低收益预期”“树立中长期持有的心态”及“达到投资目标可适当止盈”等。

调研报告指出,75%的股票型基金经理认为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会实现正收益,六成基金经理预计收益区间会在0~10%。其中,科技、制造行业的表现最受期待。

此外,基金经理在调研报告中还建议,基民选基时应优先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产品投资策略、波动率和回撤等因素,而非历史收益。超五成基金经理建议投资者持有基金最好长于一年。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那种短期爆发力一般,但是长期耐力较好的均衡基金,更加适合作为底层配置,长期持有。

如果能够接受15%年化收益率,不如选择FOF基金或者投顾组合。在保证一定收益率的基础上,明显改善波动性,提升夏普比率,有利于投资者长期持有。

2021年基金中基金(FOF)迎来爆发式增长,新成立的FOF共有90只,规模合计1067.97亿元,成立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申万宏源表示,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FOF产品的优势在于灵活的动态资产配置,尤其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更能体现FOF产品在资产配置上的优势。以2021年为例,94%的FOF产品实现了正收益,而实现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仅68%。

新年回撤

进入2022年,A股整体表现较弱。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在全市场5000多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有541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包括股票型、混合型、QDII、FOF在内的各类基金开年平均业绩均为负值。其中,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13%,跌幅居前;股票型基金和QDII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1.94%。

多只绩优基金业绩回撤程度出现了分化。交银趋势优先A今年以来回撤1.82%。广发多因子近一周最大回撤2.82%。而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开年以来回撤12.91%。

回撤较多的权益类基金几乎都是重仓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链、高端制造、军工等前期资金较为拥挤的板块,在年内跌超10%的基金中,就有10多只名称里包含“光伏”二字。

去年的绩优基金今年还能继续领跑吗?

猜你喜欢

基民中位数经理
回撤背后,谁在被割韭菜?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捎你一程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黄传书教授、高基民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Autophagy》发表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