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浦江有东西

2022-01-19蒋颐

食品与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砖石江南地区伍子胥

蒋颐  法国埃科菲厨皇名厨协会中国区副主席,TASCOVERY(味社)美食学院创始人兼校长。

有人说,只要你走得够远、够多,你看到的世界将会是不一样的!我走的路在我这个岁数的人看来,的确是够多、够远。

小时候从五年级开始直到17岁,我每天往返于浦东和浦西之间,浦东是家,是晚上睡觉的地方;浦西是学校,是每天必须去的场所。回想那时的点滴,竟然没有太多的记忆,尤其是小时候的,记得的多数还是和吃有关的东西。

那时我走得最多的渡口是江浦路轮渡渡口,浦东那边的居民管它叫“民生路摆渡口”。父亲每天送我去读书,必会从这个渡口通过。在我眼里,渡口隔开了两个美食广场,每天期待着在美食广场和那些美食相遇,不过是否相遇取决于我书读得怎么样以及父亲的心情是否合适。

虽然两边都有不少吃食,但是黄浦江两边真的差别很大,浦西这块,多是苏北人后代,摆小摊的占多数,所以出售的都是一些非常亲民的食物,如油墩子、麻油撒子、茶叶蛋、豆腐干等;浦东就简单得多,估计是因为山东人和上海本地人混居的关系吧,没有很多个人售卖的东西,多是国营的饮食店或是一些国营的食品商店。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不受待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小吃——粢饭糕。它是我儿时每天最期待的吃食。长大了,市面上很少见卖粢饭糕的,慢慢地也就淡忘了。也许人就是这样,连同一起忘记的就是那时过往。

现在如果要吃的话,估计销售的地方不多了,遇到就是运气了。

传说是这样: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很著名的武将伍子胥为了让百姓在战乱中免受饥荒之苦,在城下埋下了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城基作为备荒之用。他去世后,他国来攻,城民在都城被团团围住之时,挖出了糯米砖石,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此后,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祭奠伍子胥。我很疑惑:首先,用熟糯米做城墙的确是够大方的,基本不可能;其次,米会腐败的,怎么吃呢?所以,传说总是美好的。

不过,江南地区居民的确是经常食用粢饭糕的,我觉得正解如下:粢饭糕是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的传统早点,形状为长方形,厚约2厘米,像一张扑克牌。上海传统早餐以“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闻名,另一种说法,是将粢饭糕取代粢饭排入“四大金刚”之列,可见其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粢饭糕一般配豆浆享用。

由于同为油炸类早餐,做粢饭糕的早点摊往往和油条摊并存。中式快餐店内难觅粢饭糕的踪影,但是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将粢饭糕列为点心,切得更为精巧,卖相更佳。关于粢饭糕的另一个传统是,主妇往往用家中的隔夜剩饭,第二天清早油炸成粢饭糕,不仅解决了家里人的早点问题,也合理利用了剩饭。

制作方式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你会觉得这需要技术吗?还真的是需要的,因为压制与调味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做法如下:将剩饭拌上少许的水、盐,放在盒子里壓严实,用沾了水的刀快速地划成块,入油锅用六成热的油温炸上色,表壳炸脆,那叫一个香。

在油水缺乏的年代,这无疑是早晨工作前的一剂强心针。它是香的、脆的,更是暖心的。

浦西有粢饭糕,以后说说浦东有什么。

猜你喜欢

砖石江南地区伍子胥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垒好“砖石”,芯片技术砥砺奋进正当时
伍子胥出昭关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状况
砖石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方法
伍子胥巧言保命
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半榫节点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