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临空新城第五立面规划控制与管理研究

2022-01-19刘冠鹏洪少枝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临空新城绿化

刘冠鹏 洪少枝

(1.上海申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济致事务所,上海 200000;2.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 上海 201804)

一、研究背景

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临空新城作为承接机场与民航业辐射的核心区域,是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城市空间。全球范围内,机场结合商业和特殊土地利用和土地性质的发展模式,也都促进了临空新城的发展[1]。简单的“城市机场”也越来越多地成了小型的“机场城市”[2]。武汉临空新城位于武汉天河机场以南,盘龙新城以西地区,北侧距离天河机场仅5公里,车程约5分钟。项目区域快捷通达机场与城市中心,是武汉市临空经济核心商务区、重要的空港门户区。

随着当前城市空间逐渐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多元发展,“第五立面”作为传统建筑四立面的发扬和延续,在城市规划中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众多城市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并相继展开实践。随着机场基础设施的发展,与机场相关的商业、住宅和空间发展发生在由地面交通基础设施连接的机场周围,机场不再仅仅包含与航空有关的功能(如客运、货运和飞机处理设施),它们已经发展到包括购物和酒店综合体,会议设施以及工业区,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公共枢纽[3]。复合化的功能伴随着复合化的空间要求,同时,在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使得第五立面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区域可持续发展会得到较好落实,而缺乏或不当的规划则会损害项目控制的成效[4]。由此,第五立面规划诉求愈发显著。

以往的传统城市空间在平面布局上呈自然蔓延的发展态势,其重要特征通常是在空间形态上的平面化[5]。而第五立面一般指“建筑第五立面”,包括从空中俯瞰建筑屋顶形成的平面形态,也包括以人的一般视角仰望形成的视觉印象。而广义上则是指由城市建筑群、构筑物、街道、开敞空间、自然地貌等空间顶面所构成的综合形态肌理。城市“第五立面”即人在高空可俯瞰到的整个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特征,包括城市颜色、材料、质感、肌理、空间组合、图底关系等众多视觉要素。第五立面的良好处理对于净化空气,改善水质、土壤、降低噪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具有良好的作用[6]。合理有效的第五立面规划对城市、城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项目自武汉临空新城开发早期,即着手研究开展第五立面规划,积极研究探索“规划导引、管理创新”的园区开发模式。通过创新规划先行理念以指导区域规划和产业导入和区块开发,拓展规划管控思路以提升临空新城整体品质和区位价值,强化规划技术方法以完善区块功能和业态定位,致力于促进临空新城的良性、有序发展。

“第五立面”现存问题:(1)发展缓慢,未形成规模。第五立面较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发展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第五立面尚未形成规模。(2)多元趋同,特色丧失。城市面貌趋于相同,缺乏创新手法,传统文化面临着特色丧失的巨大危机。(3)忽视环境,孤立造型。建筑孤立存在,建筑第五立面造型过分追求奇特的形态,忽视建筑应有的形体美学与城市美学,缺乏对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规划结构及景观体系作用在宏观上的关系认识和理解。(4)破坏界面,材料单一。建筑所有者及居住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需要对建筑第五立面进行随意改造或增加各类设备,破坏第五立面的景观特征甚至整个城市环境的景观。“平改坡”改造工程,屋面材料选用单一的彩钢板等材料,影响城市整体效果。(5)法规疏忽,政策缺失。法律法规缺失或不健全,缺乏宏观层面上对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总体规划定位、结构及景观体系作用的研究指导。

“第五立面”应对策略:(1)实现临空新城第五立面的必要规划控制,努力打造“武汉第五立面示范区”;(2)宏观上把控第五立面与整个城市景观体系的关系;(3)对建筑的界面做明确的规范;(4)实现第五立面丰富的景观绿化,把控景观效果;(5)增加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要素,保障有武汉临空新城特色的第五立面。

临空新城第五立面规划控制研究项目,充分基于基地场地要素和空间条件,从广义上通过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控制,来引导未来临空新城整体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特征,而不仅仅只是狭义地研究建筑屋顶。在充分挖掘武汉市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创新性地选取空中视角为主角度,对包括颜色、材料、质感、肌理、空间组合、图底关系在内的多视觉要素进行设计,力求实现具有未来感、地标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群、构筑物、街道、开敞空间、自然地貌等综合形态肌理。项目充分基于基地临空、临水、临路、临山的特性,以“绿屋星布、绿筑林立、光链多彩、立体临空”作为规划期末的总体控制目标。近期于2018-2020年完成“第五立面”提升要求的绿色建筑建设覆盖率60%,并于远期2021-2040年达到绿色建筑建设覆盖率90%。除此之外,规划控制的成果也以基于实际飞行高度模拟的可视化形式进行呈现。

三、第五立面总体规划与分区控制研究

项目总体上采用整、总、分的思路及步骤,首先对区域内各地块进行城市设计修订整理与整合;其次对整体区域第五立面进行控制性规划,形成几大控制系统:第五立面设计规范导则+区域整理规划+当地文化+区域特征。

总体规划层面,项目提取建筑群、构筑物、街道、开敞空间、自然地貌几项空间要素,综合颜色、材料、肌理、空间组合、图底关系、夜景照明几项效果要素,在总体层面对临空新城以下四大内容进行总体规划控制:(1)材料与色彩;(2)道路灯光;(3)植物配置;(4)空间要素。

材料与颜色控制系统方面。色彩是影响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色彩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7]。色彩方面,基于武汉印象,结合公共空间艺术规划内容,从人为印象、自然印象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色彩色谱的提取,用以引导临空新城第五立面规划的色彩范围和色彩控制内容。在进行建筑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时,需要对视觉感官产生重视,并做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8]。建筑立面色彩划分以服务航空人员视觉颜色与相关环境统一和谐为要求,根据不同区域设计建筑传统立面色彩色相分布,同时根据不同区域设计城市区域景观基调色、景观辅助色、景观标志色的色相分布。材质方面,项目针对不同的片区,进行不同种类的材质控制,从而进行第五立面空间俯瞰效果上的色彩控制。除绿色生态基质之外,建筑物可采用太阳能光伏、金属漆、玻璃幕墙、生态化表皮、真石漆等外立面材料进行整体材料和色彩的控制。噪音控制也同时纳入材料考虑的范畴当中。

道路灯光控制系统方面。从视点分析出发研究夜间道路系统色温分布原则,结合规划轴线、商业活动、滨水游憩活动以及人流,分析道路色温的分布。夜间主轴线区域、城际铁路站点区域公共绿地道路主要分布冷光源,便于组织夜间大型活动;居住片区分布暖光源提升温馨氛围;滨水片区结合人的活动频繁度设计光源类型。重要城市规划中的节点、城市主要广场、城市主要出入口的灯光要以能够彰显城市特色、城市文化和历史为主,这些区域是最能够让人产生城市特有视觉文化的重点地段。在外围环形高速公路上设置路灯,实现灯光的线性连接,使得整体外围环线在夜晚呈现完整、闪亮的灯光连续带。

植物配置控制系统方面。整体控制上,分为绿化强度和绿化方法两类进行控制,绿化强度以百分比计算,表明绿化的力度和比例。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建筑屋顶在发扬建筑生态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9]。绿化方法上,分为花园式第五立面绿化和简单式第五立面绿化两类,通过控制二者的比例实现控制。植物配置总体控制中,主要考虑绿化强度和绿化方法两个方面。其中,绿化强度代表该地区实施绿化的比率,该比率同时适用于地面绿化和屋顶、立面绿化;绿化方法包括花园式第五立面绿化和简单式第五立面绿化两种,此二者共同组成所有第五立面绿化的部分。

空间要素控制系统方面。根据飞机起飞降落的视角,最近的视点为西侧滨水控制区,由此自西向东逐步展开。针对建筑物、构筑物、功能、密度、高度、视点等进行基于功能的空间要素整体控制,并通过整体城市设计的空间肌理进行实现。

当一个人乘坐飞机到达某城市上空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城市的第五立面,城市第五立面也就成了人心灵地图中的城市的象征和标记[10]。项目整体控制及实现意向方面,在美学要素和项目本身的基础上,以“武汉的窗口”作为整体意向表述。项目整体上考虑四个方面“临”的内容:临空、临水、临山、临路。其中,俯瞰视角上,第五立面各要素中,首先考虑自然地貌(河、湖、山),其次是道路交通结构,再次是建筑群,最后是开敞空间和构筑物。窗口视角中,第五立面各要素中,首先同样是自然地貌,其次是建筑群,最后是标志性构筑物(结合公共空间艺术及雕塑设置)。

项目基于总体规划的成果,按照不同的功能板块和分区,对不同地块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区、分地块的控制导则设计。以图则(导则)的形式形成分区分幅控制成果,以其指导土地出让和后续设计与落实工作(见表1)。

表1 第五立面控制要素及控制方法

此外,项目也应用以下创新性方法:创新方法1——工作思路及步骤。对区域内各地块进行城市设计修订整理与整合;对各区域第五立面进行控制性规划及方案设计(第五立面设计规范导则+区域整理规划+当地文化+区域特征)。创新方法2——不同的空间维度,不同的时间维度。普通的视角即人们站在地面上往上仰视,只能看见部分景观,视域狭小。全新的视角,从飞机上俯瞰,视域扩大,可全观临空新城的全貌。创新方法3——从“武汉印象”到“临空印象”。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桥城,水网密布。武汉是著名的国家历史名城,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诸多的历史、文化在此交融、汇集与发扬。临空新城将武汉特有的文化融入其中,使整个临空新城赋予鲜明的文化特色,起到武汉的“城市门户”的形象作用。创新方法4——对整体景观脉络进行梳理,城市规划蓝绿结构进行优化,突出打造滨水区域的公共景观。创新方法5——产城融合,特色“临空现象”。以产业带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就业+居住+配套+服务的融合。联合政府,前期整体性研究,产业规划、用地规划、土地整备,多种用地综合协同发展;联合产业巨头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方资源互补后整合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借力产业发展各种业态协调发展,完善服务配套。

四、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实施方案研究

武汉临空新城从加强政策支持、组织领导,严谨科学规划,加快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发展,注重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结构等方面推动武汉临空新城建设[11]。本研究则联合项目业主和规划管理部门,将本项目研究成果纳入临空新城规划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新城建设规划控制实施。

第一,近期,基于规划控制研究,尝试融入新项目规划建设。为新出让土地提供依据;在第五立面控制指导下从详细设计切入完成控制实施试点。

第二,近中期,开展建成区域现状梳理,依据第五立面规划控制要求完善落实。重点建设片区依据规划成果进行优化设计。

第三,中远期,建设第五立面规划示范区。实现区域第五立面控制的规划示范区。

对于规划范围外周边地区的建筑第五立面建设,也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建议和执行措施,具体包括:

第一,加强第五立面建设规划控制。关于新建建筑立体绿化指标控制,落实“新建公共建筑第五立面绿化实施面积不小于建筑占地面积的30%”“新建工业建筑立体绿化建设面积不小于建筑表面积的20%”的指标,以及“各类市政设施立体绿化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应与市政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等要求;关于立体绿化强制性建设措施,对政府机关、公立医院、学校等公共单位及国有(含控股)企业,有责任依据立体绿化规划具体要求,配合进行立体绿化的选型、设计及建造安排等实施;关于管理数据库,建立数据库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及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第二,建立有效执行保障机制与措施。积极会同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加强普及第五立面绿化意识,在临空新城建设中导入新技术、新材料应用,鼓励临空新城入驻企业在规划指南基础上积极投入第五立面绿化建设。

第三,构建规划执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编制立体绿化建设导则,引导社会建造,丰富立体绿化类型;鼓励入驻企业搞好小区域第五立面绿化建设;适时组织、举办立体绿化设计竞赛、沙龙、论坛等公开交流活动。

五、研究总结

临空新城毗邻武汉天河机场,是武汉连接世界和国内主要城市的“城市门户”,承担着自高空向国内外旅客展现武汉城市形象的“第一视觉”的重任。随着第五立面整体规划与控制的逐步实施,构建了临空新城自身形象气质的极好名片,提升武汉呈现给世界的第一“城市印象”,为武汉市形象宣传及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开启了国内临空新城规划引导发展的先河,将有力地提升武汉临空新城的综合吸引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武汉市传承三千多年历史文化,是九省通衢之国家地理中心,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武汉市可通过临空新城第五立面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将其打造为武汉市第五立面规划示范区,在未来城市规划设计中积极推广实施,探求适合武汉地区的第五立面规划范式与对策。

猜你喜欢

临空新城绿化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朱屺瞻《绿化都市》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封新城:悬崖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