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1-19李海山
李海山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47)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率持续下降,农业迫切需要走机械化发展道路[1-2]。农村劳动力成本上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行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锐减,土地撂荒等问题突出。面对这些挑战,各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尤其是北方地区农业机械跨区收获等新型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我国农业机械化经过了起步阶段、体制改革阶段、引导阶段、飞跃阶段等不同发展阶段。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逐年发展壮大,无论是机具保有量还是设备的综合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4]。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我国北方省市晚,但经过多年的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重庆市农业土地细碎化严重,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老龄化程度严重,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等,上述因素严重制约着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期助推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主体经营模式概况
1.1 概况
笔者对重庆市30个区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分析,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如下:农机专业合作社约330个,从业人员约5 000余人,机具原值约3亿元,机械化作业面积约4 431万亩,分别为机耕3 260万亩、机播305万亩、机收866万亩,拥有各类大中型机具5 000台套。
重庆市各区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重庆市各区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且在各个区县的分布不均匀。农机专业合作社不足10个的区县占70%,农机专业合作社在10~19个的区县占13%,农机专业合作社在20个及以上的区县占17%。如表1所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与当地的耕地基础条件有直接关系,耕地条件好的区域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多。比如,耕地基础条件好的潼南区、秀山县、永川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明显多于耕地条件不理想的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
1.2 模式介绍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重庆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既流转土地从事种植业,又进行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按照设备拥有情况、使用情况、人员的配备、合作社制度建设等情况,笔者将重庆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分为以下几类。
1)自给自足型。是指种植规模小,且拥有少量农业生产机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类主体具有管理费用少、管理质量高、经营灵活、经营风险小等特点。它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雇用工人,业主自己既是管理人员又是工人。由于种植规模小,假如其购买成套的农机装备,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反而增加了生产作业费用,使收入降低。所以,在农业机械使用方面,收获、烘干等作业环节主要是通过社会化服务来完成的。
2)生产服务型。这类合作社种植规模中等,适度流转土地,以种植业为合作社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拥有的机具主要是常用的耕种收设备。农业机械主要供合作社自己使用,同时也进行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内部分工不明确,没有固定的工人,在农忙的时候,短时间雇用少数工人。这类主体在重庆市数量最多,而且他们都购买常用的农业机具如耕整地机具,这样势必会造成购机种类重复,设备闲置严重,设备利用率低,农业机械资源浪费。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主体需要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避免农业机械的资源浪费。
3)能力提升型。这类合作社种植规模比较大,具备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和设备,内部分工明确,管理人员、机手、其他辅助人员都有配备。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机手懂操作、会维护,对设备性能熟悉。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这类合作社是最受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从业者欢迎的合作社。这类主体应该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道路。
4)示范带动型。这类合作社种植规模大,拥有的设备性能好、技术先进,合作社内部分工明确,制度健全,员工的职责明确,雇佣关系稳定。合作社经济实力强和技术实力过硬,政策扶持力度大,项目资金充足,具有精良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人员懂技术、会管理,设备操作人员操作熟练,接受新技术速度快。这类主体是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对整个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起到引领作用。
2 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毋庸置疑,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应对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作业面窄,作业效率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耕地分田到户的政策使农村农业土地以小块分散经营为主,农业分散经营,土地规模较小。重庆市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耕地自然条件差、单块耕地面积小、坡地多,大部分区域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加之重庆市人口多、耕地少,重庆市农民拥有的单块耕地的地块面积大部分在2亩左右。特殊的地形地貌、严重的耕地细碎化,导致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小,起步晚,发展慢。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设备原值来看,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设备原值在200万以下的占70%。从设备动力以及外形尺寸来看,以70~100马力的拖拉机为主,配套旋耕机的幅宽以160 cm~220 cm为主。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等特点明显,农机化主体经营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服务区域小,小规模的合作社只能为相邻乡镇提供社会化服务。机具动力小、作业效率低;主要是对种植业进行作业,畜牧养殖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较少。
2)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低。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密切相关[6]。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就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以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80%,拥有大学学历的农机化人才不足3%。这些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劳动者对农业机械性能、构造了解甚少,机具的维护保养知识技能严重短缺,对一些新型设备操作学习慢或者根本就操作不了。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影响了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综合化水平低。专业化和综合化是衡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先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特征。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没有按照农艺方面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比如水稻机插秧的时节、秧苗深度,作物植保的时节、用药量等;二是从整体上来看设备简单,主要是耕地设备、水稻插秧设备、联合收割机等,且重复购机的情况较多,造成机械利用率不高。综合化水平低,主要表现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设备主要是针对大田作物的耕种收,特色经济类设备较少。
4)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条件差,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农业机具通行不畅,是因为重庆市的机耕道存在问题,一是有路难走,二是无路可走。部分田地一直沿用人力、畜力或者小型农机具的耕作方式,田块间只留一条人畜可以进出的简易便道,就可以满足通行,从未修建机耕道。即使有机耕道,但地块零碎,也不宜机械化作业,这样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下,大部分年迈的农民不能进城务工,无法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现阶段,在重庆市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老年人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求效率,不求效益,用种地的收入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由于农民种植规模很小,通过农民自身人工作业完全可以完成耕种收各个作业环节,无须依靠农机。虽然这类种植户种植规模小,但是总的基数很庞大,这样就有大量的农田未使用农业机械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减少。而部分小田块不进行机械化作业,这会导致整个区域无法实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7]。
5)农机设备价格高,业主购买能力小。现阶段,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设备主要应用于大田作物(水稻、油菜、马铃薯)的耕种管收等环节。这些环节的作业机具性能比较稳定,价格也是业主能够接受的,因此应用比较普遍。但是,蔬菜、果、桑、茶、中药材等作物的作业机械本土研究较少,虽然部分设备在国外比较成熟,但是由于进口设备价格高,同时与我国的具体耕作条件适应性不强,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这些设备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说,性价比不高。在重庆市这类机具还停留在初步推广阶段,除了个别大型基地购买此类设备,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购买这类机具的能力。
3 加快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1)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扩大种植业经营规模。从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规模化种植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国家层面上,要注重土地流转方面的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保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引导性,为土地流转和种植业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业主进行规模化种植,可以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者其他主体,进而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品牌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再次,可以建立网络信息化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实现农户土地自愿流转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耕地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模式。规模化种植必然需要机械化作业,因此,规模化种植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8]。
2)抓好人才培育工作,强化人才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重庆市农业机械化生产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文化素质低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农机主管部门以及农机推广机构可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科技下乡、技术交流活动、田间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育来提高农机合作社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可通过建立农民职称评定制度和等级评价制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主体的学习意愿和实际行动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该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比如通过融资扶持、技术支持、政策支持等方式吸引其他行业的有志之士加入农业机械化生产行业,以他们新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及视野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9]。
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健全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当前,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不平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低端的供给充分,如大田作物的耕种收;高端的供给不足,如蔬菜、果品、中药材等的种植采收供给不足。应从全程全面机械化入手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即从农作物各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和不同作物的耕种收作业环节全面机械化的角度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应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强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识,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综合化水平,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环境。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比如推动机棚建设、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提高农机利用率,改变当前农机利用率低的困境。此外,应拓宽信息来源,利用好信息平台。
4)加快耕地基础条件建设,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基础。业主应该对流转过来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完善政策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设计政策之时,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机耕道的修建,使其在资金上有保障。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机耕道的修建,确保有路可走且有路好走,在技术上有保障。争取做到对现有不好走的路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质量,没有道路的田块新建机耕道。加强宣传,促进农户思想观念转变,让他们了解到机耕道带来的利远远大于机耕道占用耕地的弊。
5)强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试验示范,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大对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的力度。要对新引进的设备开展作业试验,了解这些设备在重庆市的作业质量,分析设备作业性能,试验设备在重庆市的适应性,掌握数据。总结新引进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反馈给设计、制造单位,进而进行优化,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设备使用者提供试验信息。
4 结论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实施者[10]。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既要注重培养规模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也不能忽视对中小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引导。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育,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