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法磷酸浸提料浆中着色物质的鉴别

2022-01-19王现顺郑之银

无机盐工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着色磷酸石膏

王现顺,窦 焰,王 琪,崔 鹏,马 俊,沈 浩,郑之银,刘 荣

(1.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湿法制备磷酸作为磷酸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每年生产大量磷酸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副产物磷石膏[1]。由于中国磷矿资源中大部分是低品位磷矿,杂质比较多[2-5],特别是磷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其他杂质,导致副产物磷石膏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和其他杂质。这些物质导致磷石膏呈现灰白色或灰黑色,严重影响磷石膏的工业应用[6-9]。如何实现磷石膏的增白除杂,是磷石膏工业化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10]。

目前研究者用煅烧法[9,11]、泡沫分离法[12]、酸洗法[13-14]、双氧水氧化法等多种方法[15-16]对磷石膏进行增白除杂,但是磷石膏中着色物质是什么种类和组成、以何种状态赋存未见明确报道,无法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手段除杂脱色。本文通过收集磷酸生产过程中浸提工段富集的浓黑料浆,对磷酸浸提料浆中的着色物质进行分析,判断磷石膏中着色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进而确定磷石膏脱色除杂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为改善磷石膏的工业应用前景做初步的探索。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实验所用磷酸浸提料浆来源于安徽某化工企业磷酸浸提生产工段,收集了富集的黑色料浆部分。正己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浓盐酸,均为分析纯;去离子水为实验室自制。

1.2 实验方法

称量一定质量的磷酸浸提料浆两份,分别用正己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充分溶解,溶解后得到的两种溶液用0.22μm滤头过滤,观察滤液颜色并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滤液,分析磷酸浸提料浆中小分子有机物的成分,判断着色物质是否因为磷酸浸提料浆中的小分子有机物所导致。

原始磷酸浸提料浆用DMF充分溶解出小分子有机物,溶解后得到的料浆固体(图1中样品1)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6遍,在60℃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图1中样品2(有机质的分解温度一般大于200℃,60℃烘干不影响有机质的特性[17]),继而进行着色有机质和无机物的成分及含量分析,并判断物质的赋存形式。

图1 磷酸浸提料浆中着色物质分析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analysis of coloring substances in phosphoric acid leaching slurry

1.3 样品表征

使用X射线衍射仪(X′Pert PRO MPD)对样品的组成进行分析,扫描速度为5(°)/min,步长为0.02°,扫描范围2θ为10~8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8890-7000D)分析原始磷酸料浆中小分子有机物的种类;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1800型)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元素组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U8020型)观察样品形貌;采用同步热分析仪(STA449F3)对样品的有机质成分含量进行热重分析,温度范围为25~800℃,升温速度为10℃/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分析

2.1.1 原料物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图2是磷酸浸提料浆照片。从图2a可见,磷酸浸提料浆为含有少量液体的样品,且颜色为黑色。从图2b可见,磷酸浸提料浆干燥后为黑色固体。从图2c可见,磷酸浸提料浆中的颗粒大小为20μm左右。表1为磷酸浸提料浆干燥后的化学成分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样品中P、O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5.52%和18.82%,物质组成为磷酸且占比最高;样品中S、Si、Ca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28%、12.69%、7.74%,主要物质组成可能是CaSO4·2H2O和SiO2;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97%,可能是含有铁的氧化物或其他铁的化合物;样品中C质量分数为2.35%,这可能是磷矿样品中含有的有机质及部分被浓硫酸碳化后生成的碳;另外还含有少量K、Al、Mg、Na等金属元素。

图2 磷酸浸提料浆照片Fig.2 Photo of phosphoric acid leaching slurry

表1 磷酸浸提料浆干燥后的化学成分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ry phosphoric acid leaching slurry %

2.1.2 着色物质存在形式及成分分析

称量48.0 g原始磷酸浸提料浆用DMF溶解,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清洗后所得样品2的质量为19.07 g,对样品2进行XRF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称量56.3 g原始磷酸浸提料浆(湿基),在60℃烘干,烘干后样品的质量为42.6 g,说明原始磷酸浸提料浆中的含水量为24.4%。

表2为图1中样品2的成分分析。将表1、表2中的成分进行对比,发现表2中的P、O元素含量减少,说明样品中可溶性磷酸被清洗掉了。表2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Si,质量分数为31.81%,说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后的样品2中可能含有大量的SiO2及硅酸盐;Ca含量较少,说明CaSO4·2H2O较少;酸性条件下硫酸铁、硫酸亚铁等易溶于水,但是如表2所示,样品2中存在大量S、Fe元素,S、Fe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6.51%和12.57%,说明可能存在硫化铁、硫化亚铁等物质;样品2中含有少量不溶性的金属元素,其组成可能为Al、K、Na等的磷酸盐、硫酸盐及氟硅酸钾钠。

表2 样品2的成分分析Table 2 Component analysis of sample 2 %

对图1中的样品2进行SEM-Mapping表征,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样品的颗粒粒径为40μm左右。对其颗粒分别进行O、Fe、S、C元素表征,发现颗粒上存在上述4种元素,并且分布均匀,说明存在的状态是由矿物质(主要是FeS2)和有机质所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

图3 样品2的SEM-Mapping分析Fig.3 SEM-Mapping analysis of sample 2

2.2 有机成分分析

2.2.1 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有机物(小分子)成分分析

分别用DMF和正己烷对磷酸浸提料浆进行溶解,对溶解后的溶液用0.22μm的油性滤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滤液照片如图4所示。由图4a、4b可见,滤液均呈无色透明状态,说明磷酸浸提料浆中着色物质不溶于DMF或正己烷。对过滤后的液体进一步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检测出的小分子有机物组成主要为硅氧烷类,可能是由消泡剂引入的;硅氧烷类有机物本身为无色或白色,说明磷酸浸提料浆中着色物质不是由小分子有机物所导致(DMF和正己烷纯溶剂分别做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均未检测出其他物质)。

图4 有机溶剂溶解磷酸浸提料浆照片Fig.4 Photos of organic solvent dissolved phosphoric acid leaching slurry

2.2.2 有机质组成及基本结构

对样品2进行TG-DTG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5a、5b所示。

图5 样品2的TG-DTG(a)和红外光谱图(b)Fig.5 TG-DTG(a)and infrared characterization spectra(b)of sample 2

图5a显示,在0~200℃样品的质量损失是由于样品中自由水和矿物质中结合水分解造成的;200~530℃样品的质量损失是由于样品中有机质分解造成的,有机质在样品2中的质量分数为6.03%,占原始磷酸浸提料浆的2.39%(以湿基计);由于FeS2等的分解温度在530℃以上,所以可能是FeS2等无机物造成样品在530~800℃继续质量损失。

对样品2进行不同浓度的酸碱处理,发现样品2中的着色物质均不溶于各种浓度的酸碱。

对样品2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5b所示。由图5b可见,在3 744、3 629 cm-1处出现—OH的伸缩振动峰,说明磷酸浸提料浆中的有机质含有羟基基团;2 962 cm-1处出现C—H的伸缩振动峰,1 866 cm-1处出现C=O的伸缩振动峰,说明磷酸浸提料浆中有机质含有C—H和C=O基团;1 509 cm-1处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说明磷酸浸提料浆中有机质含有一定量胺基;1 163、1 109、797、492 cm-1处出现Si—O的伸缩振动峰,说明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SiO2。样品2中含有丰富的烷烃、羰基、胺基等基团,并且有机质不溶于各种浓度的酸碱,并能与矿物紧密结合,符合环境学上有机质中胡敏素的特征,所以磷酸浸提料浆中有机质应该属于胡敏素[18]。

2.3 无机矿物种类和含量的鉴定

对图1中的样品2进行XRD表征,结果见图6。样品2的主要特征峰分别与SiO2、FeS2两种物质的特征峰对应,说明样品2中主要的无机成分为SiO2、FeS2。对样品中两种物质的含量进行计算(以表2中的元素含量计算样品2中物质的含量),SiO2占样品2的61.16%(以Si计),FeS2占样品2的26.93%(以Fe计)。对磷酸浸提料浆中两种物质的含量进行估算 (在湿基中的含量),FeS2占磷酸浸提料浆的10.70%(以Fe计),SiO2占磷酸浸提料浆的24.30%(以Si计)。对图1中的样品2进行不同浓度的盐酸处理,结果如图7所示。样品2经过不同浓度的HCl处理,发现随着HCl浓度的增大,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8 mol/L HCl处理后,大量FeS2酸解后可见FeCl2的黄绿色溶液;对样品2进行第二次8 mol/L HCl处理,溶液呈现无色状态(见图7d),这可能是由于样品2中暴露在外的FeS2被完全反应。

图6 样品2的XRD谱图Fig.6 XRD pattern of sample 2

对采用两次8 mol/L HCl处理后的样品进行XRD表征,结果如图7e所示。样品中依旧可以检测出含有一定量的FeS2。说明有一部分FeS2是被外层的有机质完全包裹住,不能与溶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少量硫铁矿中不饱和S与有机质中的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铁矿与有机质不完全叠层状包裹的现象,随后与磷矿混合在一起形成以磷矿为主的矿藏。硫铁矿与有机质不完全叠层状包裹的这种形式在张超[19]研究油页岩中有机质与矿物质赋存关系一文中有类似报道,至今未见磷矿研究中有类似报道。

图7 不同浓度盐酸处理样品2的照片及XRD谱图Fig.7 Processing photos and XRD characterization of sample 2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3 结论

磷酸浸提料浆中主要着色物质为FeS2与有机质所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并且其复合体以有机质不完全包裹FeS2状态存在,并且有部分FeS2被有机质完全包裹。原始磷酸浸提料浆中(湿基)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39%,FeS2占磷酸浸提料浆的10.70%(以Fe元素计)。并且磷酸浸提料浆中有机质含有O—H、C—H、C=O、N—H等有机基团,不溶于酸碱,能与矿物紧密结合,所以有机质应属于胡敏素。

猜你喜欢

着色磷酸石膏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浓磷酸含固沉降技术改造与实践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石膏之魂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