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器物设计中的文化融合与博物馆文创探析

2022-01-19鄢琳黄腾曾雯咸阳师范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器型器物纹样

□鄢琳 黄腾 曾雯 咸阳师范学院

当今文创产品市场方兴未艾。作为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核心载体,国内各大博物馆也越来越多地将文创产品设计作为其宣传馆藏文物、传承博物馆文化及创造附加价值和商业利润的重要方向。然而,目前博物馆文创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经相关调研显示,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的期待与实际产品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消费者普遍反映大多博物馆文创产品形式单一、造型老旧、载体有限。多数在售产品以文物图样、造型的直接复制或在常见载体上的变形应用为主。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究其原因,上述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潮流化的趋势。首先,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呈现出文化交流融合的明显趋势,“千禧一代”就是在这种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思想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宽阔,对文创产品的要求也从单一的“传统文化”,转变为向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可承担跨文化交流的方向发展。其次,时代的发展也造就了如嘻哈、朋克、电音等小众而多元的潮流文化,这些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欢迎,这也就要求文创产品的设计表现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与潮流文化相呼应[1]。

归根结底,从本质上而言文创产品应是从本民族当代文化特点和文化审美出发所完成的设计,应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文创设计中的文化融合,早在中国唐宋时期的器物设计就已经有了较优秀的成果。

一、中外文化横向融合设计——以唐代器物设计为例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巅峰,上承两汉雄风,下启两宋精雅,不但在军事、政治,更在文化上将中华文化传播至非常广阔的区域。彼时的长安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会,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外国友人,各国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唐代宽松而包容的文化环境、唐代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极度自信以及对其他文化异乎寻常的推崇和热爱都使得以金银器为代表的器物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审美特点,极好地诠释了文化融合在器物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馆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狩猎纹高足银杯”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器物由杯体、杯腹、高足三部分组成。杯口处呈圆形,杯腹部较深,下部为喇叭形底座。杯身通体为鱼子纹地。装饰纹样分为三组,上、下部均为波浪缠枝纹,中部为主体纹样狩猎纹,其描绘了两幅策马武士持弓狩猎野猪和鹿的场景,细节生动、扣人心弦。

纵观整件银杯,可以看到整体器型为高足杯样式,该样式在唐代之前绝少出现。根据夏鼎的研究,其基本造型系仿自伊朗萨珊王朝的银器,与馆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萨珊王朝拜占庭式圣杯”在器型上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纹样中的鱼子纹、莲瓣纹也同样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然而主体纹样狩猎图中,人物均头戴幞头,身着窄袖长袍,为典型的“唐人唐服”。更重要的是,其狩猎姿态、狩猎仪式、刻画方式、表现语言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自然观和天地观,均与唐代乃至上溯至秦汉的狩猎纹样如出一辙。

可以想象在唐代充满“时尚”和“异域风情”的宴会上,这件高足银杯势必极大地满足了唐朝人对西域的好奇和猎奇心理,是当时不折不扣的“潮流”文创产品。唐代的工匠在创作银杯时,虽然以开阔包容的胸襟,充分利用了西域文化器物的功能、造型和工艺技术。但在核心文化内容上,依旧延续了本民族所传承的狩猎纹样,器型也更加敦实、柔和,线条圆润、舒朗、大方,明显趋于中国化的使用和审美习惯,使得异域器物呈现出中国风情。这种取外来文化器物的载体及功能,而融以中国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设计思想,是中外文化横向融合的典型设计方式[2]。

二、古今文化纵向融合设计——以宋代器物设计为例

两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巅峰,这一时期虽然军事较为孱弱,但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高度繁荣,尤其文化发展极为迅速。史尧弼在《策问》中有云 :“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两宋文化以程朱理学和道家文化为根基,注重天人合一,追求暗藏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真理,崇尚自然写意、简约淡雅和含蓄内敛的艺术境界。这与秦汉唐时期的或庄严肃穆、或繁华雍容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这种社会文化审美风格的整体性变化势必会表现在以瓷器为代表的器物设计之上。这使得两宋时期的瓷器设计与前代相比在功能、造型、材质、纹理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审美风格。

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宋汝窑青瓷弦纹樽式炉”是宋代瓷器设计中的典型代表,为汝窑烧制。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代表了宋代青瓷的最高水平。宋人追慕古人之风,希望从古典器物中得到美的享受,而樽式炉则是这种尚古思想下的典型产物,其器型来源于汉代盛酒器“樽”,直口、平底,口径和底径相若,下承以三足的形制特点。

从宋代士大夫中盛行的焚香雅事这一具体需求出发,宋代汝窑青瓷弦纹樽式炉在保留汉代铜樽器型特点和文化寓意的基础上,将器物功能由盛酒器转变为焚香器,故此器型得以从硕大转为小巧,使得距离感消失而亲近感倍增。在文化审美上,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象征自然之美的天青釉料代替沉重的铜漆材质,提升自然风韵。在细节纹样上,以三组七道微微凸起的弦纹代替繁复的青铜纹样,极简雅致的曲线柔化了汉代铜器的肃穆感,但又保留了庄重典雅的特点。整体充分表达了宋代美学所追求的内敛、平淡、自然和儒雅的风格,樽这一古老的器型也完成了从殿堂庙宇到书房案头的轻巧转身。这种取传统器物的文化寓意与形制,而融以当今潮流文化审美风格和时代功能的设计思想,是古今文化纵向融合的典型设计方式。

三、基于唐宋器物文化融合的博物馆文创方法

综上所述,从典型唐宋器物设计分析,可得出横向中外文化融合及纵向古今文化融合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而当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目标人群同样可分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国游客及国际化市场,以及潮流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这也与前述中外文化融合设计及古今文化融合设计的分类相契合[3]。据此可尝试构建基于文化融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模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文化融合的需求特点,首先确定目标人群的分型,即纵向型或横向型。进而确定文创产品文化融合的方向目标,这也是选择文创设计具体表现方式的直接依据。在人群及融合方向确定后,如为横向型,则从目标人群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出发,寻找相应文化的特色产品载体及其功能结构,进而与博物馆具体文物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相匹配,呈现出最终作品;如为纵向型,则首先选择合适的博物馆文物为产品原型,并挖掘和保留其文化寓意与内涵,继而从潮流文化和当今社会生产生活需求出发,转变已选择产品原型的功能和领域,并以潮流文化审美为标准,对其进行风格再造,进而完成最终作品。

以日本设计师佐藤大所做的“糖果包装首饰”为例(如图1 所示),设计师将一般用于帝后冠冕的金银累丝工艺品转变成当代青年群体可以接受和日常佩戴的小巧饰品。传统金银累丝因其工艺和材料的复杂昂贵,且制品具有浓重的古典气息,难以为当今年轻消费者所接受。佐藤大从文化融合角度出发,根据潮流文化的要求,重新解构和考虑每个部件,最终以类似糖果包装般的造型重构了金银累丝工艺品,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宝石不再穿坠于金银丝内,而是放置在“糖果包装”内部,成为使人感到亲切的“糖果”,这一设计让产品灵动而活泼,进一步契合了当代青年文化,形成了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奢侈品与休闲品、即时消费与传承经典之间的强烈对比,富有强大张力,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基于文化融合的文创设计。

图1 基于文化融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案例分析图

结 语

文化融合不仅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具体方法,也是市场和社会的迫切要求,更是活化博物馆文物,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延续和发展,继而保证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向。从唐宋器物设计出发得到的横向和纵向文化融合的启发,将为博物馆文创设计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研究贡献更多的可能性,而更加具体的文化设计耦合机制则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器型器物纹样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