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的语文有魔力
2022-01-19苏昳娟
【关键词】“陌生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气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1-029-03
【本文著录格式】苏昳娟.“陌生化”的语文有魔力[J].课外语文,2022,21(01):29-31.
一、“陌生化”的概念初见
维克多·鲍里索維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陌生化”的概念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陌生化”就能延长审美的时长,力求运用新鲜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弊端,给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感受。“陌生化”并不只是为了新鲜,而且要通过新鲜使人从对生活的麻木和疲惫状态中惊醒,兴奋起来。
二、“陌生化教学”的启动初心
初心源于日常生活的启示。生活中,美食无人能挡。厦门的沙茶面名声在外,可最原始的做法,最普通的配料,最熟悉的味道,铁粉爱它如初,但热潮早已消退。前几年,一个名为“乌糖沙茶面”的店家推出了巨贵配料——龙虾。谁承想一碗10元左右的沙茶面会用这么贵的食材,价格涨了10倍,却大排长龙。将街边小吃打造成贵族小吃,不就是将熟悉转为陌生,在陌生中重新唤醒对这道传统小吃的美好记忆,打开崭新局面吗?因此,“乌糖沙茶面”的陌生化经营模式是成功的。陌生化能带来转机,美食如此,教学也如此。
初心源于教学常态的反思。尤其是语文,在学前教育如此重视的时代,对识字、写字、阅读等并不陌生,如果一味地读写认字,不免食之无味。机械化课堂只会产生机械化思维,没有自主的解读和思考,对语文自然就没有兴趣,课堂教学一潭死水。“陌生化”有着神奇魔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陌生化理论,避免使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采用独特方法,将课本内容、思维角度、课堂方式进行“陌生化”处理,让语文课堂充满魔力。语文课吸引人了,学习自然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面对最熟悉的教室、教师和课本,会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不仅活跃了学生,还解放了自己,让自己更受宠,让课堂有温度。教师必须将“陌生”与“熟悉”相对抗,在熟悉的一切中寻找另一番奥妙,使学生从熟悉转为陌生,再从陌生走向熟悉,来回游走的语文学习自然就能有质的飞跃。
“陌生化教学”的提出,更重要的是基于对学生的诠释与思考。学生需要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在学者眼里,孩子就是创造源泉,是热爱探索并为世界谋发展的主动者。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干什么。他们对教师熟悉的领域有着自己未知的探索和全新的解读,这些都是专属于他们的个性化理解,才是未来站得住脚,有着自我价值的宝藏。
言而总之,“陌生化”教学主张的提出,来自生活经验的启示、教学常态化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基于对儿童的理解。在教材革新、理念精进的道路上,教师也可大胆将教学视角进行切换,将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让受教育者在熟悉中感受到陌生的新鲜感,在陌生中回味似曾相识的美妙,游走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更有对学习的探究欲,大大提升学习积极性,这才是教育初心。
三、“陌生化教学”的实践初探
统编版教材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崭新的体验,目标清晰、重难点分明、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如此明确的教学方向,使笔者更有方向地开展教学工作,每一个单元都进行一个不同角度的尝试,以充满“陌生化”的理念去实现每一个教学目标。笔者在“陌生化”理论研究道路上的尝试经验分享如下:
(一)教学内容“陌生化”,让古诗穿越时空
1. 文本内容视角奇变
在教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稚子弄冰》时,全诗用真切形象的穿林响声和生动有趣的比喻,站在一个老者的视角去看待稚子的情趣,“稚”字跃然纸上。可若只以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诗的趣味,学生可能会奇怪,这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何会让稚子有如此大的心情变化。因此利用“陌生化”理论使视角奇变,转个角度,孩童的乐趣用老者的视角去呈现,快乐变得纯粹,也更加真实有趣,是基于儿童心理之上又加入了老者的心境,这就说明每一个老人的心里应该都住着一个纯真的孩子。换言之,孩童与老人在心理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因此,脱冰取乐的画面在老人的眼里才更有乐趣。正是以这种老幼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层面去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诗意恣意流淌。“陌生化”就是有这么神奇的魔力,让情意绵长。
2. 文本内容生活化解读
还是以五下古诗《稚子弄冰》为例。冰的玩法孩子们都很熟悉,尤其是厦门这个炎热的城市,吃冰棍、溜真冰、自制冰淇淋等,都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在这首诗里,玩冰的乐趣学生习以为常,但是玩的方式却是前所未见。理解这种脱冰串线的玩法,南方的孩子只了解诗意是无法有所领悟的。因此,笔者借鉴“陌生化”理论,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去对古诗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解读,进行大胆的创编并写成短文。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小练笔,笔者建议并鼓励他们回家可以找冰块试试穿取的办法:有的用铁汤勺挖,有的用尖木块敲,有的用剪刀扎,有的用筷子刺……大家在实践中感受到穿冰的乐趣和古诗的意境,落实到自己创编的短文中,就能看到大家方法不同,但是乐趣不减,整个脱冰穿取当银钲的过程描述具体,充满了画面感。这就是对古代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将古老又熟悉的古诗进行“陌生化”创新教学,有了从熟悉到陌生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古代儿童生活的了解,更丰富了他们现代化的生活,学习不苦还有收获,又能让学生更快更牢地背诵诗歌并积累下来。“陌生化”理论在古诗教学中产生了可视化的效果,有枝有叶。
(二)教学方式“陌生化”,让课文夺人眼球
1. 情境演绎
在文本授课时,笔者大胆借鉴“陌生化”理论,以文本为根进行创编,编写课本剧并让学生表演,对文本进行自我诠释。这方法将课本的陌生化进行熟悉,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武松打虎》这篇课文来自名著小说,故事性较强,语言深奥,在教授此文时可试编课本剧,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演绎,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更多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要将重点放在夸张的表情、准备服装道具等方面,而应该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如何改编剧本、如何在人物对话中展现出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在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如让学生在改编前先分析武松、店家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老虎的形象特征。“陌生化”的处理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有代入感。
2.角色转换
如果学生对角色把握不够准确,其实在“陌生化”的世界里,可以将无法理解的人物角色进行创新式对话。比如你可以将自己当作武松,可以发出质疑:“我真的不怕老虎吗?”又如:“店家不卖酒给我,是真的不愿意多卖些酒吗?店家如果不屡次劝阻,我还会上冈吗?”学生一边改编课本一边思考这些问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意识到,武松勇敢无畏、武艺高强、极爱面子的性格特征,以及老虎生猛无比,却不如武松足智多谋。店家的神助攻,让武松实现赤手空拳地打死了老虎的壮举。在了解人物真实的处境和内心后,再根据角色需要对内容进行改编,使剧本更出彩,演绎更顺畅,观众更有共鸣。“陌生化”的角色对话,让教学更走心。
(三)课堂气质“陌生化”,让成语流行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而健全的人格。成语、诗词等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髓,体现了文化气息,但是教师在教授这些知识时往往以背诵为主,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若能采用“陌生化”处理,就能让学生探究成语等事物的源头,更好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1.合作共赢促学习
就拿《韩非子》中的《自相矛盾》一文来说,它给学生呈现了一个有趣又充满讽刺意味的成语故事,学生对成语充满了好奇,对鲜少的小古文更充满了新鲜感和探究欲,笔者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尝试收集课本中学过或者自己在其他文本中看到的成语,并尝试讲有趣的成语故事。笔者先让四人小组长带领组员们进行成语故事分享,再从四个组员里选出讲述最佳的组员进行优秀成语故事分享。分享会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皆沉浸在成语故事的趣味和内涵里,受益匪浅。
2.合理竞争促成长
再者,组织学生展开成语故事比赛,看看谁收集的成语最多、故事最精通。在“成语车轮战”里,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学生在赛前做充足的准备,比赛时战火纷飞,口若悬河,对成语的热情因为全新的学习方式被点燃。赛后,学生总结了卧薪尝胆、一鼓作气、掩耳盗铃等有趣的成语,在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学成语的热潮,学习氛围浓厚了许多。“陌生化”理论在成语输出中产生强烈的激发效果,课堂气质焕然一新,有形有色。
(四)教学模式“陌生化”,让写作热情似火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贯彻“陌生化”理论能让常见的教学形式耳目一新,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很强,对教学策略进行“陌生化”处理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動将更多的精力放入学习活动中,一劳永逸的学习方式值得勇敢试一试。有了古诗、名著教学时的陌生化尝试,在学生的习作教学中,笔者也大胆引入“陌生化”理论。
1.句段仿写,轻松入门
从模仿文本细节入手,真正协助学生突破写作的障碍和对习作的恐惧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为了让学生在写人时能够运用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内心,笔者让他们先从赏析开始,抓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写到毛主席从电报中得知失去儿子时,他的内心极度痛苦,是通过“不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紧锁的眉头……”这些动作和神情来表达的。毛主席的内心我们不得而知,那么,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就可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这篇文章,笔者让同学们根据园地里词句段运用的要求,仿写久别重逢的场景,并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内心。在仿写的基础上,学生常见的写作模式被陌生化,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能够在文本细节的触动下有所发现,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增强写作的信心。
2.游戏促写,趣味盎然
有了模仿的能力,学生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选材。他们的生活都以上学和培训为主,能写的内容的确雷同又无趣。孩子天性爱玩,笔者便精心设计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运动、益智类游戏:四年级,可以玩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格子等,以开心为主;五年级,就玩比较高智商游戏,如撕名牌、寻宝、猜谜、辩论赛等;六年级,玩训练团结意识、提升班风班貌的游戏,如拔河、跳绳接力、运球投篮接力比赛、撸球接力等。无论玩什么,学生都是快乐的,输赢之间有竞争、有合作、有欢笑、有泪水,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谈谈难忘、有趣的瞬间,说出游戏中感受到的道理和温情。有了脑海里的画面,不就回到最初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了吗?有图片、有影像、有回想,为他们原本枯燥的学校生活注入新鲜血液,将最熟悉的写作用陌生化的游戏模式加以调剂,作文老大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陌生化”的实践结论
有了“陌生化”,教学生涯如同点亮了一盏灯,开启了全新的旅程。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真切地感受到“陌生化”的运用能够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新鲜感,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阅读的兴趣。但“陌生化”不是为猎奇而设计,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灵动,教师不妨将“陌生化”理论植入教学中,并真正践行于课堂中,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活跃起来,让思维玩转起来。来吧!语文学科,因为“陌生化”一定会有一派全新的气象,让语文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让语文成为最轻松的学科!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2]吴炎芳.领略“陌生化”教学艺术的精彩[J].新教师,2017(9).
[3]沈玉芬.“陌生化”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世界,2012(4).
[4]傅登顺.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
附 注
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陌生化”理论的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0X02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苏昳娟,女,1983年生,福建厦门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