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初中语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策略
2022-01-19张倩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必读书;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1-020-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倩.“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初中语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2022,21(01):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个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一定的阅读情境,综合各类学习资源,运用一些阅读方法,从而在品味和运用语言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也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要旨,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利用课内阅读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教会学生整本书阅读技巧;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阅读、生生间的互助阅读;以及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等方式,探讨更加有效的阅读指导的策略,促使初中生投身整本书阅读中。
一、初中语文必读书阅读的重要性
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这一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使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依赖于教师上课时讲解的几篇文章,还要通过学生大量课外书的阅读。初中生在多样的书本阅读后,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语感,积累更为广博的知识。必读书目是教育学家经过多层筛选的经典作品,学生浸润其中能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初中语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教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初中生存在着较大的升学压力,部分学生认为整本书阅读太浪费时间,因而缺乏阅读内在驱动力。其次,初中生年龄和心境与必读书的作者相去甚远,少有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难以感受阅读给自身带来的趣味性。再次,大部分初中生有着不良的阅读品位,更倾向于阅读网络小说,必读书既有一定的难度,也很枯燥,学生不愿阅读。最后,必读书的课堂教学也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不恰当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阅读时忽视很多重要的内容,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阅读效果并不好。
三、初中语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途径和策略
(一)利用课内阅读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只凭课堂上的阅读量,那么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就相对狭隘,语文阅读的积累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去课外阅读,在增加自己阅读量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一篇文章后,让学生在课后寻找与该文章相关的内容来进行阅读,调动学生对这些必读书的阅读积极性。书本上的一个章节的学习可让学生感受到必读书的魅力,迫不及待地阅读必读书。
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勾起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教师可以通過对文中童年趣事的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设计以作者的童年趣事为切入点的学习任务带动学生阅读的动力,接着鼓励学生画鲁迅生命中重要人物的思维导图,最后激励学生寻找夹叙夹议中作者的议论,查阅作者的传记文本资料等,了解这些议论句“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深邃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消除与作品的隔膜。
(二)教会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技巧
对一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精读、跳读或略读。精读,顾名思义就是细读静思。跳读是有意地跳过一些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暂时难以理解的知识、有重复之嫌而情节不精彩的章节进行阅读。略读主要是对书目有一个整体认识,知道这一部分文章主要讲的内容,然后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精读。阅读方式和技巧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去掌握整本书或者书中某一章节的大意,这样学生的阅读效果就有很大的提升。
七年级学生面对大部头的《西游记》,往往望而生畏,如果精读和跳读并用地阅读,就会使阅读的脚步轻盈许多。《海底两万里》中奇妙瑰丽的海底世界、罕为人知的海生动植物,确实让喜爱海洋的学生心生向往。但如果有学生暂时对文中大段的海底动植物知识介绍、海洋的海水和洋流等不感兴趣,则可以跳读忽略或略读取其大概意思,尽可能地顺应学生的阅读天性,不破坏学生的阅读热情。毫不起眼的昆虫在法布尔的笔下神气活现、灵巧睿智,如果昆虫知识储备不足,很容易对《昆虫记》产生冗长拖沓之惑。教师不妨试着让学生略读昆虫习性,将阅读聚焦于作者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由衷赞叹、对科学研究的坚韧乐观中。
(三)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阅读
互动阅读是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效率和氛围的很好的方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总是将自己放在权威位置,会让学生与教师产生距离感。如果教师走到学生的身边,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必读书,在阅读过程中以同读一本书的普通读者身份与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一些阅读学习任务,探讨因阅读产生的心得体会,就会在平等的师生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必读书《骆驼祥子》的教学中,教師可以从厘清每个章节的主要人物、情节开始,培养学生整体的阅读感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初读后,仿照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名概括《骆驼祥子》的每一章内容。教师在示范进行第一章“乡间小伙变车夫 三年艰辛成车主”、第二章“贪高价出车被捉车失人困思逃脱”的回目名概括后,鼓励学生依托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个性化的回目名。设置这一阅读任务既能帮助学生把握《骆驼祥子》的整体情节,还能在学生仿写章回体小说回目时,使其灵活地运用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名“情节与对仗手法合用”的特点。新颖的阅读任务、师生的互动阅读使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能力迅速提高,阅读成果精彩迭出。第三章学生概括的“逃命时牵驼三匹归途中卖钱三五”,比教师概括“扮煤黑子脱离险境 贱卖骆驼重返北平”显得更为简洁有生气;第六章“精明虎妞设圈套 老实祥子失清白”的生动呈现融入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独特理解;第二十三章“见老马失魂落魄 失小福彻底沉沦”传神勾画了祥子堕落的心路历程。
(四)增强生生间的互助阅读
《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彼此关照、互相切磋、互通融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生生间真正成为合作互惠的关系。整本书阅读持续时间长,自主课外阅读相较于课内指导阅读占比大,学生之间阅读能力造成的差异等因素,是教师基于实际学情设计“同伴互助”阅读的原因。如果教师对“同伴互助学习”的阅读方式加以因势利导,很有可能成为整本书阅读的良好阅读资源。建立阅读小组,阅读小组成员可以在小组内针对必读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或人物去讨论评价,各抒己见畅谈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同时尽可能挖掘小组领头雁,给予阅读较为深入的同学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同伴的榜样作用对持续激发小组成员的阅读动机,形成班级整体阅读氛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还是以《骆驼祥子》的阅读为例,在概括章节内容的学习任务后,学生建构了这本书的整体内容框架。但要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领会作品的精神内核,必须设计跟进式学习任务。文句的摘抄、片段性的赏析是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但很有可能流于格式化和浅表化的阅读。让领头雁学生整合全组成员的赏析,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专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小组领头雁从摘抄的富有深意句子“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提出有价值的讨论,究竟是祥子将自己驱逐到野兽中还是被周围的人驱逐。在思考精读一些章节后,学生逐渐认识到祥子个人奋斗式的打拼是无法与强大的黑暗社会相抗衡,厘清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大环境的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五)开展创意型阅读活动
“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在开展必读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认识到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容易被情境感染的性格特点,深入学生群体,对班级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了解,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型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找到阅读的乐趣。
《西游记》故事情节奇幻曲折、想象大胆丰富、人物神人魔合于一身,设计趣味性十足的深入精读学习任务,可以减轻巨大作品阅读量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以下是《西游记》学习任务群中的创意阅读活动:绘制一张师徒取经路线图、制作一份人物简历表、表演一个融古通今的取经新故事、续写一篇取经后续故事。在创建真实情境、横跨全能力的学习任务群驱动下,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情感体验也丰满立体。
初中生独立意识强烈,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如何将阅读活动演变成思辨活动,使学生在思辨中走向理性阅读,组织辩论赛无疑是最佳途径。笔者曾经在学生阅读完《水浒传》后展开一场名为《侠义肝胆or暴力血腥——〈水浒传〉之我见》的辩论赛,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学生理性思维的开阔呈现。学习任务群的创意活动设计,既追求学生与作品、人物情感的共鸣,又要力争唤起学生理性的反思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看见作品背后美好的景色。
(六)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整本必读书的阅读不像课堂中单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课堂之外的其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很难精确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深度。有些学生整本书阅读完了,也就是机械完成了简单的识记、了解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是在回顾整本书时,很难说出书本的主旨。这样的阅读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教师要及时检验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效果,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形成整本书阅读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可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阅读疑惑点,从而生成新的学习任务。海底两万里的遨游,发生了太多惊险刺激的故事,学生在梳理海底险情时,一致认为南极冰上被困,大家极度缺氧的这次最艰险。令学生感到欣慰的,是“鹦鹉螺号”最终走出了困境。在交流这项学习任务时,笔者及时提出“是什么使鹦鹉螺号一次次逢凶化吉”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感悟,提出“梦想和探险”的主题,再次设计写一篇关于梦想主题的读后感。融入现实情境的学习任务,持续于教学、阅读过程中,不仅全面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还改善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就表现。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可塑性,以及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深度的重要性。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读者,如果一味采用“三尺讲堂”“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枯燥,进而厌烦阅读。因此教师要在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开展教学创新,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成为陪伴学生终身阅读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李守银.优化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7).
[2]张耀荣.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1(7).
[3]周广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外整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3).
附 注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 “指向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立项编号:XC2020012)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倩,女,1980年生,江苏海门人,在职教育硕士,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