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舞台空间的“实”与“虚”
——以革命历史话剧《赵一曼》的创作实践为例

2022-01-18李东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赵一曼布景多媒体技术

李东耀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革命历史剧《赵一曼》是根据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传记剧,从剧本的文学范畴来看,该剧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此外,在布景设计方面,《赵一曼》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构建舞台空间的主要技术和工具,充分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采用虚拟布景和真实道具相结合的方式创建了亦真亦幻的戏剧演出空间,将革命先烈的 “大义凛然”和面对大敌时的民族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的舞台布景也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感知体验,使其达到身临其境、忘却其他的状态。

一、 舞台空间—虚实情景的构建

《赵一曼》是一部小剧场演出话剧,与大型话剧相比,小剧场话剧存在一定的局限感,有些场景的布景不够宏大,内容也比较多变。但是可以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碰撞,布景和动态演员产生一定的关系,将空间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法来达到一种虚实相交的艺术效果。

虚与实属于创作技术中的美学范畴,将其融入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设计中,与剧本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塑造相配合,可以塑造戏剧表演的主题,渲染舞台气氛。由于舞台表演含有假设性的人物形象,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与观众进行虚拟交流,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虚拟和现实的场景与舞台表演联系起来,形成丰富的舞台效果。围绕着舞台表演的虚拟性,大屏幕上真实的舞台场景和虚拟场景的结合,将观众顺利带入表演场景,突破了舞台本身的限制,达到配合舞台布景和写意的效果。本文对《赵一曼》设计过程中虚与实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希望《赵一曼》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状况,对重点场景进行了筛选、提炼和加工,让观众身临其境,能够关注生活的真实之美,实现对“真实”环境的再现。因此,在舞台布景设计中,如何既能提炼出剧本提示的环境场景中具有突出特点的元素,又能在舞台上以视觉形象表现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构成了笔者对《赵一曼》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的追求。

(一) 舞台意境,英勇就义的带入感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唐朝时,王昌龄的《诗经》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一词的主要来源是中国传统的诗歌和艺术。那么在戏剧创作时期,是否有“意境”可供挖掘呢?革命历史剧《赵一曼》剧情讲述了革命烈士赵一曼从少年时代到革命工作的历史。故事从她牺牲前夕开始,以赵一曼的战友情、夫妻情、母子情为故事主线,再现了赵一曼轰轰烈烈的革命岁月和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是她精神的真实写照,吟唱了赵一曼坚定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品质。所以,把控舞台意境的关键点即是营造情感画面。

在这段历史中,赵一曼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舞台目的在于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革命主题的创作,通过这种新形式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效率。舞台场景中变化较大的地点有儿时赵一曼在四川宜宾的家,还有武汉、上海、莫斯科、东北等地。而且,室内外的“时空”环境随着演员的表演而随时转换,所以用自然的布景很难达到理想的舞台艺术效果。为此,笔者决定创造一个现实中的舞台动作空间,同时再创造一个可以随着演员表演需要而随时变化的自由空间,通过声光电和视频投影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实”与“虚”两个情感画面系统的自由切换。

如何将革命的历史事件形象化,成为表演创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如何让人物在舞台空间中活动,不仅是对表演艺术中空间概念的追求,也是对舞台艺术中空间形象的处理问题。视频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作为传统的背景,天幕和地面也被作为视频表演的媒介。视频可以与传统的舞台布景结合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视觉系统,还可以与表演动作结合使用。

对生活本真的还原是最动人的,笔者对《赵一曼》的舞台空间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创作。在正式演出开始前,舞台通过多媒体播放赵一曼在东北抗战历史事件。舞台上的空间布景设计,加上多媒体观演的方式,可以将观众的情绪提前带入到残酷的历史场景中,当多媒体播放完毕之后,再通过演员行动将观众从虚拟空间自然引入到真实舞台表演空间中。同样在演出过程中,通过将赵一曼这个人物的表演与多媒体大屏幕相融合,再播放日军侵华和难民逃亡的残酷场景,可以使演员的表演更加深入,也使观众对以赵一曼为代表的那一代革命先烈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产生共鸣。《赵一曼》的设计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相互转换表达艺术情境,使舞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也使人物展现出更加生动的舞台艺术魅力。

(二)舞台效果,“声光”与“视频”的探索

人类通过感官感知世界,在红色文化历史剧中,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感受红色文化带给观众的非凡感受。《赵一曼》采用了引入倒叙的表现手法。为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转换,在播放画面时可以根据剧情调整多媒体画面的明暗效果。同样,每场演出的场景变化,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相对真实的场景变化,与舞台布景、道具和灯光的变化相呼应,使舞台环境的气氛感更加突出。如多媒体视频,通过演出节奏与多媒体屏幕的画面的变化相适应而使舞台空间产生变化,营造可以随时不断转换变化的舞台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方式营造虚拟世界不同,多媒体在剧场主要在剧场空间营造拟象视界,对现实存在过的事物或环境进行拟真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可以让剧场时间、生活时间和观演时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使整个剧场艺术演出过程更具有观赏性。舞台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舞台空间的视觉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赵一曼》剧中真实的历史事件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还可以实现传统舞台布景设计中无法展现的舞台效果。例如,在赵一曼就义时给儿子写信的场景中,舞台布景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赵一曼给儿子写信时,根据演员的表演节奏,以模拟写字的方式慢慢显示在屏幕上。与演员的独白一起,使信的内容得以具体、直观地展现。观众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信的内容,从而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有更好的带入体验。

二、 多媒体—戏剧空间的“虚拟”表现

在《赵一曼》的布景设计中,通过多媒体影像表达的虚拟视觉空间使原本有限的舞台空间变得开阔。利用这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配合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情节,可以逐步引导观众进入舞台情景,契合戏剧氛围。它使整个舞台场景形象虚实相间,激发了观众丰富的想象空间,使戏剧所要表达的现实生活得到升华。环境的渲染至关重要,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生动、准确地传达演出的主题思想,为观众创造一个更加身临其境的空间环境,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氛围,感受到历史文化与科技手段的碰撞和两者的互动,传播红色文化。

(一) 色彩延伸——激发观众想象力

舞美学家阿庇亚(Adolphe Appia)的美学理想是,“摆脱自然主义的束缚,让演员在一个净化的、雕塑般的舞台上表演,光和影突出演员,使表演达到高度的和谐”。也就是说灯光的氛围可以带来一丝美感。通过光彩夺目的灯光效果,可以使多媒体画面的呈现锦上添花。在剧中,有日本兵围攻、追击赵一曼及其部队的场面。在舞台布景上,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配合多媒体技术播放日军激战、追击的画面和舞台灯光效果,不仅增加了激战和围攻时的紧张和激烈气氛,而且有效地拓展了剧场有限的三维空间,可以激发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对残酷战斗场面的想象。

在舞台布景设计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演员的内在视觉形象外化,可以使观众在观看演出时产生共鸣,通过视觉刺激感受到舞台上的艺术气韵。当赵一曼被敌人抓走折磨时,不同时期的赵一曼以及歌队出现,进行了时空对话。在这个时空对话场景中,多媒体技术被用来将演员的内心活动外化为带有鲜艳色彩的纹理。纹理的使用表明她内心的波动,她对儿子的难舍和依恋。而鲜艳的红色的运用,表现了赵一曼在面对敌人的折磨时坚定的革命信念,体现了革命烈士在这种严酷环境下的伟大精神,同时也为人物个性在视觉形象中的外化提供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蓝色纹理的使用显示了赵一曼在面对敌人严酷的处决威胁时的冷静和沉着,就视觉形象而言,它为人物个性的外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视觉表现。

(二) 时空转换——优化舞台叙事能力

戏剧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时间和空间要素以清晰的感知形式呈现给观众。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茨认为,叙事是一个时间通道,而且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时间通道:故事发展的时间,称为“被指涉的”时间;叙事的时间,称为“指涉”时间。麦茨在两个层面上讨论了叙事时间:时间上的差异引发了原始故事空间和叙事故事空间的差异,从而产生了故事时间和情节时间以及叙事时间的存在,这也是艺术表达的载体。舞台是一个具有强烈立体感的空间,是一个随着戏剧性动作和情节变化的空间。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介入舞台布景的设计中,可以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和无缝衔接,使戏剧动作符合舞台叙事规律。

在整个舞台表演中,时间和空间流动变化的速度和节奏抓住了观众的内心情感。《赵一曼》的剧本有近10个场景的时空变化切换,包括郊区山区的战场、监狱、赵一曼在四川的家、学校、莫斯科火车站、审讯室、小野太郎的家、医院等。如何使戏剧表演的节奏紧凑、场景转换一气呵成?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赵一曼在狱中被捕受刑后,有两个来回的时空对话场景。通过多媒体技术,配合演员的表演,成功实现了“真实”时空场景和“虚拟”时空场景的无缝转换,实现了空间的快速切换。

同样在赵一曼被日本兵审讯的情节中,前一个场景是赵一曼和战友在雪地里与敌人战斗,而后一个场景马上转到赵一曼在监狱里被审讯。多媒体技术配合演员的表演可以成功实现场景空间的快速转换。这样一来,每个场景之间的转换都可以伴随演员的表演快速切换,既增强了观众流畅的观看体验,又保证了舞台表演的整体效果,优化了舞台的叙事能力。这说明话剧舞台非常需要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从而获得叙事时空的自由,而实验话剧对叙事时空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三)“虚实”结合——构成和谐统一的舞台空间

虚拟性是话剧、音乐、舞台、美术等传统艺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共同的形式。在艺术活动中,人们通过各种符号化的虚拟过程来表达各种丰富的情感。阿庇亚有句名言:“不要创造森林的幻觉,而是创造森林氛围中人的幻觉”。换句话说,就是舞台上的幻觉应该通过演员的动作体现出来,而不是乏味地模仿自然。几乎所有的艺术都采用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舞台布景设计中也是如此,在戏剧舞台上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即观众观看和演员表演的世界)和一个虚构的世界(一个象征性的世界)。舞台是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空间,既是演员进行活动的行动空间,也是外部世界。《赵一曼》中展示的倒叙情节,既是演员活动的舞台空间,也是演员内心世界的多媒体展示,将赵一曼的坚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出来。

运用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视觉艺术形象创造出舞台表演所需要的虚幻空间,而舞台布景设计的假定性使得观众可以对这些视觉艺术形象进行理解。《赵一曼》的舞台布景设计在舞台后区安排了一个阶梯状的平台,高台与多媒体内的特定图像配合,使观众可以想象将中性的高台变成各种表演所要表达的环境的位置。舞台布景设计的假设性有机地处理了虚拟和现实空间的结合。一组中立的高台,在多媒体技术和一些道具的帮助下,满足了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空间的多样性,这样的表演空间可以随着演员的表演需要自由转换环境。在这里,以“真实”为基础的道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道具作为演员在表演中直接使用的器具,在整个戏剧表演过程中,它不仅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必要的活动支点,有时还比布景在塑造情节和人物方面发挥了更大更直接的作用。

当赵一曼在监狱中被逮捕和审讯时,阶梯式的中立平台与舞台上的行刑椅的互动,然后通过多媒体显示屏看到监狱的窗户。这种“现实与虚构的结合”,加上演员的表演,将黑暗、阴森、地狱般的监狱展现出来。此外,还有一个高台的隐喻,赵一曼虽然被绑在地狱般监狱的刑架上,但与审讯的敌人形成一种高低空间的错位。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赵一曼威不能挫其志,利不能动其心的革命精神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实与虚的配合,借助观众的想象力,拓展了舞台表演空间。它使舞台表演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化了主题思想,达到了舞台的和谐统一。多媒体技术增强了体验感,改变了传统模式,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使空间与观众的互动性更强,观众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感受到当时革命先驱们的艰苦环境。

从真实故事的展示到虚拟环境的呈现、从符号虚拟到形象拟真、从人物内心的外化到意义空间的营造,充分展示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传统舞台布景中所构建出的艺术审美境况,是一种“现实”与“虚拟”并存的艺术表达。《赵一曼》的舞台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与空间布景表现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舞台空间和环境更容易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精炼的视觉艺术元素来构建舞台空间,使其达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和谐统一。

结 语

《赵一曼》这部红色文化主题剧是革命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充分地表现了其独特的舞台时空艺术特征,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舞台上的场景和舞台上的人物关系变得合理,让单一的舞台布景与现实社会相关联,有助于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观众。将经过艺术处理和提炼过的视觉形象与实用道具相结合来构建舞台空间,这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风格,给观众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空间。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传统舞台的形式和意义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未来将会有更多生动的艺术作品出现在舞台空间的布景设计中。通过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红色主题的情感升华。

注 释

猜你喜欢

赵一曼布景多媒体技术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天凉了下来
看看赵一曼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