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鱼类肠道保养技术措施
2022-01-18马娟
马 娟
(郑州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站,郑州 450000)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业的不断整合治理,生态养殖、多元化模式的推广应用,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养殖品种多样化,如:斑点叉尾鮰、黄颡鱼、鲈鱼等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鱼病也呈复杂化、多样化、综合症状。尤其黑鮰 和红鮰,养殖周期在两年左右,越冬是养殖过程中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鱼类冬季综合症的防治不只是冬季和春季的问题,有些疾病从秋末冬初就已经开始。鱼类肠道疾病是冬季综合症的一个重要症状,秋季也是鮰鱼、草鱼等鱼类肠炎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秋季鱼类肠道的保养至关重要。
1 鱼类肠道及功能
鱼类肠道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呈管状。大部分鱼无胃,前端与食管相连,有胃鱼类前端与胃相连,后端与肛门相通,肠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各段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肠道主要功能:容纳和运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还具有免疫功能,即肠道屏障功能。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生存着很多细菌,各类细菌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内在生态系统;而肠道的屏障作用,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500多种、浓度高达1012个/g的肠道内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肠道的屏障作用包括物理屏障(粘液、再生、吸附、运动)、生物屏障(菌群共生)、化学屏障(胃酸及糖蛋白等)、免疫屏障(免疫活性细胞、抗体系统等),是鱼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免疫器官。
2 秋季鱼类肠道问题原因分析
入秋后气温下降,当池塘水温降到20℃左右时,如果肠道和体质良好,鱼类的摄食量会进入一个小的旺盛期。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一是为鱼类越冬进行物质储备,二是越冬前人工干预调理鱼体的良机。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经过夏季养殖高峰期的大量投喂和周期性的鱼病考验,鱼的肠道负荷较重。此时养殖户为了赶喂饲料和冬季增肥,会加大饲料的投喂量,导致鱼病发生,最常见的就是肠道问题,如肠炎、便秘等,严重时暴发出血病。
鱼类肠道壁结构薄,肠道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遭受损伤。特别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过氧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肠道后,直接损伤肠道内壁的黏膜细胞,造成肠道内壁的机能下降,由此可能会引起细菌性肠炎,对于鮰鱼来说其体外没有鳞片保护,对外界的应激很敏感,外界一些有毒物质也相对容易进入体内对某些器官造成伤害。
秋季当水温低于20℃时,鱼类的体温被动下降,鱼类体内的生物酶活性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血压下降、心跳放缓、脏器功能退化、消化机能下降等现象,如果水环境恶化,如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或者溶氧过低,都会增加肠道疾病的易感性,鱼类易发生炎症、便秘等问题。
3 秋季鱼类肠道问题造成的危害
秋季气温水温宜于硅藻等有益藻类的大量繁殖,鱼类摄食也会进入一个旺盛期,也是鱼类育肥增重的最佳时期,此时如果投喂饲料方法不当而盲目加大投喂量,会增加养殖鱼类的肠道压力,引发肠道疾病,同时生长速度及品质也会下降,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如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由鮰爱德华氏菌感染所致。此病在鮰鱼的各个生长阶段均能感染,尤其是对鱼种的危害最大,在春秋两季出现发病高峰,水温24~28℃的条件下发生,放养密度过高、投喂不当、池中有机物质和底泥过多等均可诱发该病,严重时引起鮰鱼的大量死亡。鮰鱼的肠道短,有原始形态的胃,在温度急剧下降或者环境突变时容易出现套肠现象,所以鮰鱼的养殖管理具有特殊性。 鮰鱼因各种原因造成肠道的粘膜上皮细胞受损,会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造成鮰鱼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使养殖过程中的饵料系数增大,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4 秋季鮰鱼肠道保养的技术措施
4.1 适时调控水质
鱼类越冬前要培肥水质,主要是培养藻类和微生物。培藻时要给藻类生长提供适合的营养,需求量比较高的碳、氮、磷,其次是钾、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及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水体不同选用不同的速效无机肥,但是速效肥的肥效无法持久。池塘底部也积聚了大量有机物(动植物尸体、残饵、粪便等),这些都是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微生物可以把大分子有机物分解转化成藻类,能够同化吸收的小分子有机质,此时如果适当的补充微生物,其实就是在补肥。依据藻类和微生物对水温的要求,冬季水温较低,肥水难度很大。一般情况下,水温降至15℃左右,肥水就比较困难了,一般要采取提前肥水,秋季9月温度还比较高,最迟进入10月就要开始肥水了。由于秋冬水温低,可以培育适宜低温的藻类,如硅藻,在5~38℃时均可正常生长繁殖,春秋两季反而生长迅速。
4.2 加强池塘底部管理
经过夏季的养殖高峰,池塘底部聚集了大量的残饵、粪便、死亡的各种浮游生物以及沉淀的生物絮团,再加上底部日益淤积的污泥,底部耗氧量非常大。如果在鱼类生长旺季池塘日常的改底工作做的不到位,进入秋冬季后温度逐渐降低,一些藻类相继老化死亡,池塘溶解氧由于难以到达底部,容易造成池塘底部因缺氧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造成池塘养殖病害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用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进行改良池塘底部环境。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是一种酸性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氧化还原电位高。养殖中可以选用强效水底双改,它是按照合适比例添加了有机酸的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其1%水溶液pH值在2.7左右,氧化还原电位高达1070mV,有强大的氧化能力。它可以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杀虫剂、藻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溶氧,减少氧债,稳定藻相、菌相,促进水体物质循环,还可以抑制纤毛虫的繁殖。
4.3 定期做好肠道保养工作
4.3.1 定质定量投喂优质饵料
定质定量投喂优质饵料,不投喂变质、发霉、营养指标不达标的饵料。优质的饵料,可以满足鱼类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减少对肠道粘膜的刺激;定质定量可以减少肠道的过度扩张,更利于保持肠道的完整性,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可以补充维生素、多糖类等来促进细胞再生、改善鱼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
4.3.2 投喂有益菌,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定殖
肠道内同时存在有益菌与有害菌,它们的数量比例高低不同决定了肠道疾病的发生。做好肠道的保养就是要在肠道内定殖有益菌,使其数量占据绝对优势。肠道上皮细胞是能量吸收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于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乙酸、丙酸、乳酸等,有益菌自身有大量营养物质能够直接被水产动物吸收和利用,参与水产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营养物质能促进鱼类生长,这样不仅提高了鱼类的营养水平,增强免疫力,而且也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4.3.3 保肝护肠,提高鱼类肉质品质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一些投入品的使用,如:农药类的违规使用、硫酸铜、强氧化剂等的使用,氨氮、亚硝酸盐、藻毒素等的超标,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进一步造成鱼类免疫力下降,引起肠道等内脏器官的疾病,同时对鳃、体表造成感染,呈现综合症状。采取调控水质,定期杀菌消毒,同时内服结合使用鲈苷素。鲈苷素以杜仲提取物为主要成分,以水飞蓟素、白芍、藿香、茵陈等中药微粉辅佐,合理配比制成。能够抑菌、杀菌、刺激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增强肝肾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应激反应,改善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稳定生产性能,改善肉质风味,提高鱼类肉质品质等,还可以作为一种防霉剂在生产中应用。
鱼病防大于治,养鱼先养水。在秋冬季做好水质调控,保持菌、藻平衡,做好肠道保养非常重要。鱼类肠道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也是鱼类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媒介,在鱼体代谢和生理调控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鱼类肠道也是其抵御细菌入侵和有毒有害物质吸收的生物屏障。鱼类与畜禽相比,由于其消化道比较短,消化能力弱,肠道壁结构薄而简单,因此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更易造成暴发性的疾病,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越冬前一定要重视鱼类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