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健康养殖 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2-01-18郭倩倩魏金锁
郭倩倩,魏金锁*
(1.漯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漯河462000;2.漯河市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产健康养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水产健康养殖的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展、养殖容量的不断扩大、养殖经济效益下降、水产动物疾病频发、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养殖用水的水质下降、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人们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研究各类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去。水产学术界对水产健康养殖的内涵定义有多种,主要是从养殖环境、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疫病防控、生产实践管理等方面进行描述。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为:水产健康养殖应该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来建造适宜养殖的环境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健壮、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并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调控水质、科学投喂优质适口饲料、科学合理用药来防治水产生物疾病,此外,通过科学高效的养殖管理,来促进养殖品种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健康的养殖模式[1-2]。为了更好的促进河南省水产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入手,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期待为河南水产健康养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河南水产健康养殖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北向南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产量、产值可观,养殖效益初具规模。近年来,国家及省市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3]显示:2021年全年,河南省渔业经济总产值为2230516.24万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552963.00万元,整个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4%,这其中淡水养殖为1350932.00万元,淡水捕捞为83180.00万元,水产苗种为118851.00万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为190665.00万元,其中水产品加工37889.00万元,渔船渔机修造4万元,渔用绳网制造588万元,渔用饲料149134万元,渔用药物580万元。在渔业流通和服务业方面,河南省水产流通384968.90万元,水产运输为37592.00万元,休闲渔业为62161.44万元。2020年河南渔民平均纯收入为18276.25元,与2020年相比,增加3.12%。2021年河南省水产品总产量为943224t,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833260t,鱼类产量为768171t,虾类为59692t,蟹类2123t,贝类400t,观赏鱼23511万尾。池塘产量678735t,湖泊产量3596t,水库产量81278t,河沟产量10924t,稻田55099t。在养殖方式调查数据显示:网箱1371t,工厂化1694t。
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入地下,汇入河流,对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威胁;在土地的耕种过程中,农业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生产调节剂等大量农用化学品的不规范使用,不仅给土地自身造成了影响,这些合成的化学品经雨水的作用,会进一步渗入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下水的理化性质有所改变,甚至某一种成分的剧烈变化,对水产动物的生存、生长都会形成潜在的危险。此外,国家及省市执法部门在对水产品安全检查中发现,水产动物的药物残留和违禁药物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原因是在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抗病药物等不合理的使用,致使水产动物的病原菌耐药性增强,药物残留增多造成的。此外,水产健康养殖业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不高,池塘工业化进展缓慢,渔业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4]。
2 新形势下水产健康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比较低,但渔用饲料产值占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达78%,休闲渔业的产值超过了6亿元,这两方面发展较快。在水产品总产量方面,鱼类产量的占比达到了92%,虾贝类占比较小,而稻田产量较去年有很大提高,说明稻田养殖的推广有很大成效。
2.1 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太低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省渔业总产值才刚突破100亿元,2021年的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达到1.4%,这一比重与其他的内陆省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高蛋白、高营养的水产品要求相差较大,有待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2.2 渔用饲料的花费在整个渔业花费中占的比重较大
在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成本投入包括:鱼塘的租赁建造、水产苗种、渔用机械(增氧机、水泵等)、渔用饲料、鱼药费、水电以及人工费等。据调查统计,渔用饲料的投入成本占整个渔业花费的78%,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发展。
2.3 水产品的品种单一
河南省的水产养殖品种主要以四大家鱼和鲤鱼为主,据统计,河南省四大家鱼养殖占比60%,其中草鱼占比在18%左右,鲢鱼占比23%,鳙鱼占比17%,鲤鱼占比在25%左右。其他的鱼类(泥鳅、观赏鱼、鲫鱼)的占比较小、品种单一,像虾、蟹、龟鳖类的养殖规模也都比较小,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健康养殖,丰富人民的餐桌。
2.4 稻田生态健康养殖的产量明显偏低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有6个省辖市和2个省直管县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选择种养模式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确定,豫南和豫北有所不同。近几年来,河南省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田养殖的产量在1600t左右,这个产量相比于池塘、水库和湖泊明显偏低。
2.5 工厂化养殖水平有待提高
工厂化养殖前期需要高投入,后期才可能高回报。常见的有3种模式:温流水养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和普通流水养殖。由于河南省目前工厂化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工厂化养殖的产量不高,因此就亟需提升管理水平,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养殖水平。
3 加快推进河南省水产健康养殖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河南省水产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基层水产从业者等携起手来,共同研究适合河南水产健康养殖发展的对策,为水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笔者根据对水产健康养殖的理解,以及相关的养殖经验,提出水产健康养殖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和病害防治体系
加强水产原良种场的建设,是提供优质抗病水产苗种的基础,对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至关重要;同时加强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对寄生虫、病原菌、病毒等的病害检测以及养殖用水的pH值、氨氮等指标的实时监控也十分必要。
3.2 加大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建立渔业示范区,加快水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区域布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及时对水产品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使其产品规模化、效益最大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农家乐,增加渔民收入[5]。
3.3 制定符合有河南省特色的水产健康养殖标准
制定养殖标准,规范养殖生产,对养殖生产的全过程都进行监督指导,使广大水产从业者规范操作,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6]。
3.4 大力推动名特优水产品健康养殖
水产业的发展除了养殖大宗水产品种外,应该增加名优特水产品种养殖,使养殖品种多样化,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3.5 运用物联网思维,促进水产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中,对养殖用水水温、pH值、氨氮和溶解氧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科技养殖水平。此外,建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吃的鱼从哪里来,用科技推动水产业发展[7]。
3.6 进行水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河南省对水产品的加工水平还比较低下,仅仅是简单处理后食用,高附加值加工几乎是空白,如制成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以及用来制做药物、化妆品等更是匮乏。因此,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水产经济链条是发展水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3.7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目前,中国稻渔综合种养已经集成创新了一批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在新型综合种养方面,有稻鳖共生、稻鱼共生、稻鳅共生、稻虾共生等,在渔菜共作方面有鱼-莲(藕)共生、白菜-鱼鳖共生、鳖-空心菜共生、南美白对虾-西葫芦轮作等多种模式。这种综合种养模式体现了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符合水产健康养殖的观点[8]。推广这一技术和模式是我们水产工作者重要职责。
3.8 提高池塘工业化养殖水平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是近几年来渔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传统养殖池塘的改造,科学布局养鱼与养水的空间与功能,综合运用新型养殖设施与工业化技术,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养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逐步开展池塘工业化养殖尝试,提高经济效益。
3.9 积极推广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
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是通过设计适宜的流向、流速以及选择恰当的曝气方法,种植适宜的湿地植物,通过多级层层净化,有效地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基本能够实现养殖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的零排放。与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相比,多级人工湿地这种养殖系统可节约养殖用水量60%以上,减少氮、磷和COD排放量80%以上。
3.10 积极推进水库绿色渔业发展
河南省拥有大中型水库150座左右,其中大型水库20座,适宜发展养殖业的水面有8万m2。在渔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推动水库渔业绿色健康有序发展,是发展和壮大河南省水产健康养殖产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4 总结和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水产养殖业定会迸发出勃勃生机。2020年农业农村部要求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包括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9],为水产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分析了河南省水产健康养殖的现状、问题后,更应该积极研究发展对策,加强新技术、新模式在水产业中的应用,建立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切实提高水产从业者的信心,为水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