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研究

2022-01-18刘乐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5期
关键词:横径危组右心室

刘乐

肺栓塞是指因血栓或异物将肺动脉系统阻塞而诱发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其具有较高死亡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因为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后会使右心室张力持续升高,从而损害右心室,使其出现扩张、肥大的情况[1]。既往研究[2,3]表明,右心功能不全者的病死率比右心功能正常者高,因此,临床主要通过观察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情况对其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右心室的形态结构较为复杂,且解剖位置特殊,所以要对其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超声心动图是一项便捷、经济、无创伤、重复性好且准确性高的影像检查技术,已被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评估右心功能的主要影像学方法[4]。为评估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情况,本文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8 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右心功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8 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18 例)、中危组(43 例)、高危组(37 例)。低危组男11 例,女7 例;年龄28~71 岁,平均年龄(53.54±9.42)岁。中危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29~70 岁,平均年龄(54.31±9.10)岁。高危组男22 例,女15 例;年龄29~71 岁,平均年龄(53.89±10.32)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操作步骤均已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予以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8 年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5]中关于肺栓塞的诊断标准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者;临床资料完整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治疗前后右心功能进行评估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存在严重肾功能异常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溶栓抗凝治疗禁忌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肺栓塞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指导进行规范性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 后均对患者进行右心功能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通用公司,型号:GE Vivid E9)进行右心功能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组织成像(TDI)检查选择M5Sc 探头进行,三维超声检查选择4V 探头进行。三维检查结果可采用定量分析软件处理,取5 个心动周期的测量值后算出其平均值。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二维超声主要对患者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肺动脉收缩压进行测定。②治疗前后Tei 指数,在心尖四腔观开启TDI 模式,取得三尖瓣环组织运动频谱后对其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等进行测算,并计算右心室Tei 指数,Tei 指数=(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③治疗前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通过三维超声对患者心尖四腔观进行检查,获取三维超声心动图数据,并采用定量分析软件统计其右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治疗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治疗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ei 指数比较 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治疗后Tei 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ei 指数比较()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ei 指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低危组治疗后右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治疗后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对于肺栓塞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尽早实施治疗,才可保障治疗的有效性。但是由于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表现,所以临床诊断中常会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导致无法及时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增加其死亡风险[6]。右心功能发生变化是肺栓塞患者的主要特点,若发展为右心衰竭、急慢性肺动脉高压,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预测肺栓塞早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右心功能不全,所以在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对其右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可有效评估其治疗的预后效果,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7]。

右心室的解剖特点是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若采用常规超声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检查,虽然可以反映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数量和形态,但是无法准确反映心脏的功能形态变化。而超声心动图对判断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反映应心脏的功能形态变化,同时还可以量化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功能的变化情况[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治疗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治疗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均小于 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治疗后Tei 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使右心缩小,所以患者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也有所减少,表明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右心功能获得良好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的病情较低危组严重,中、高危组治疗前右心功能变化较低危组明显,所以治疗后中、高危组的右心功能改善情况也较显著,低危组患者治疗前右心功能变化程度较轻,所以其改善效果不及中、高危组明显。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被血栓堵塞,导致肺血管的阻力增加,从而提升肺动脉压,右心室后负荷也因此而增加,右心室扩大,室壁增厚,右心室的输出量就会减少[10]。Tei 指数准确反映患者右心室功能,是用于评价右心室功能较为有效的非侵入性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治疗后Tei 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的形态、结构较为复杂,运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沿着X、Y、Z 三个方向扫描,便能对心脏的运动进行实时观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三维超声对容积测量具有可行性、可重复性、准确性的优势,从而提高右心功能的评价准确性[11,12]。另外,三维超声可以将心脏的立体结构显示出来,解决了二维超声无法准确测量形态不规则右心室的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低危组治疗后右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治疗后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患者右心功能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准确地反映其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反映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变化情况,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患者病情的主要方法。

猜你喜欢

横径危组右心室
更正
右心室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成人右心室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