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投产火电企业内训师资力量建设
2022-01-18国家能源集团神华九江电厂刘杰
国家能源集团神华九江电厂 刘杰
国家能源集团神华九江电厂一期两台百万燃煤发电机组于2018年建成投产,主要环保和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该电厂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接近50%,大体存在文化素质较高、实践能力不足、价值取向多元、技能水平薄弱等共性特点。加之,该企业刚刚由基建步入生产,各项管理基础亟待提升,对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加快建立一支优秀的内训师队伍,来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引导青年员工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三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选拔一批底子好、素质高、有热情、爱学习的业务骨干,来承担员工培训教育的助教队伍,是神华九江电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0年,该电厂立足企业实际,契合战略目标,充分挖掘内部师资资源,汇聚各方合力,提出了“三师队伍”建设构想,拓展青年员工知识深度和广度。“三师队伍”即团队“导”师、内训“讲”师和技能“教”师,主要肩负着淬炼、赋能和传承职责,运用现代化的培训理念和培训工具,策划、开发针对青年员工的培训项目和课程,推动神华九江电厂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团队“导”师:主要由中层干部(总助级、中层正职、副职及相关同职级的党团职务人员)组成,负责团队成员的思想引导、业务指导和作风向导,是在神华九江电厂层面下管理各自团队的施教者、领路人。企业赋予其的使命是在日常团队管理中论思想、讲规则、排忧愁、解困难、凝人心,侧重对所属团队成员工作思路、思维模式、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指导。
内训“讲”师:主要由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具有实际生产管理经验、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积极分享心态的业务骨干组成,经一定的选聘程序产生。负责讲专业知识、制度解读、业务实操和经验教训,是神华九江电厂培训计划的坚定执行者和队伍建设的骨干力量。企业赋予其的使命是在岗位中沉淀知识,传播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完善接“地气”的课程体系,引导员工学习文化,为学习型企业建设奠定基础。
技能“教”师:主要由富有实际生产管理经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在主要生产、管理岗位上以“师徒”关系约定的技术骨干和核心人才组成。企业赋予其的使命是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教知识、练技能、授经验,将其高超技艺、优良的职业道德作风传授他人,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升”的目的。
“三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实践
神华九江电厂坚持“专业领先、能力出众、素养过硬、岗位匹配”的原则,着力推进“三师队伍”建设。
层层选拔、严格把关。为把好人员关,除团队导师自然产生外,其他导师采取个人自荐或部门推荐的方式,通过遴选、初试、复试等程序,全面考察潜在人选在语言表达、授课风范、课程逻辑、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如该厂在选拔内训讲师方面采用大众投票等活动形式,强化全员互动,共吸引108万人次参与投票,最高票数近35000票,最终选拔产生22名讲师,收到良好的效果。
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神华九江电厂先后编制出台《关于建立“三师”队伍的实施方案》《“三师”队伍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配套管理制度,明确电厂、部门、个人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使教育培训指标和任务落实到人,帮助和指导新进员工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内训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明确任务,统筹安排。根据内训师资专业特长,结合业务工作需求,确定内训师培训方向,科学设置培训课题,每年将企业培训计划与“三师”培训授课计划同步下发,开展精美课件评选活动,建立内训师资、课程资源全厂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内训师资“研究有方向、培训有课题、年度有任务、考评有依据”。
统筹兼顾,过程管理。以“教”为引领,以“练”为核心,将中层干部履行团队导师职责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和年终述职重点工作;对内训讲师分为初、中、高三级,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执行逐级晋升。要求技能教师与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和入职2年内的新员工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在工作岗位上以导师身份“一对一、一对多”传道授业解惑。从讲课次数、培训课件、课堂氛围、授课技巧和满意度等方面对讲师进行360度测评,每季度通报履职履责情况,结果与所在部门绩效得分挂钩。
全链管理,联动激励。为建立“培训+培养,输出+输入”的双向机制,激发“三师”工作积极性,该厂采取颁发导师聘书、选派参加专业培训、享受专项津贴、年度表彰奖励、师徒绩效联动、荣誉同享等方式,提高履职待遇,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当导师成为一种荣誉、一种责任和一种追求,在培育他人中提升自我,在输出知识中输入养分,促进讲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
“三师”队伍的主要成效与启发
“三师”队伍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传播者、岗位技能的传授者、人才培养的践行者,在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神华九江电厂建立起团队“导”师19人、内训“讲”师22人和技能“教”师26人,配套出台管理办法2项,每月定期发布“三师”履责情况考核通报,“一对一”“一对多”教培网络初步建立,保障了培训项目圆满完成,年度培训计划执行率100%。同时,将“三师”建设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将培养成效与员工职位职级联动,上半年调整岗位21人、绩效联酬29人,员工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员工结构不断优化,35岁及以下员工占49%,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2.3%,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比近50%。科学有序的人才梯队、和谐奋进的企业氛围,为机组长周期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的赓续奠定了坚实基础。仅2021年上半年,神华九江电厂就向系统内新基建单位输送技能人才9人,累计发电量达到62.78亿千瓦时,超上年同期19.85亿千瓦时,发电利用小时完成3139小时,位列区域第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传授业务技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以下几方面工作启示,不仅是收获,也是启发,更多是激励与鞭策。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培育体系是基础。神华九江电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人才资源优先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战略发展、重大决策和具体工作部署中,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党纪工团汇聚合力,形成了上下贯通、各方协调、灵活高效、全员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使“三师”队伍建设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有机契合。
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师资力量是关键。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内训师资是知识、技能的输出者,甄选责任心强、职业道德优良、业务技能精湛、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来承担内训师角色,有助于人才培养计划、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也直接影响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契合重点、形式多样的平台载体是抓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以微信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和实战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师资资源的层层“嫁接”与“联通”,突破“时空”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限制,通过开展人资大讲堂、举办职业技能比赛,设置首席师、专业技术带头人等手段,以用促学、以考促学、以赛促学。
指标科学、各有侧重的激励考核是重点。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针对导师分门别类建立岗位提升、薪酬激励、荣誉授予、培训资助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多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教书育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
结语
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当前,在“三师”队伍建设上,还需要在意识上予以重视、制度上予以保障、硬件上予以优化,总之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加上内训师自身的素养提高,才能让企业内训师队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为每一个有才能的员工搭建成长舞台、为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指点成长路径、为每一个有情怀的员工构筑心灵港湾,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