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复杂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2022-01-18彭芬兰张汉平李芬锐
彭芬兰,张汉平,聂 琪,李芬锐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冶金与矿业学院; b.环境与化工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3)
我国铜矿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06年底,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7 048万t;主要铜矿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硅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5大类。我国铜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江西、云南、甘肃、湖北、山西等地。5省已利用的资源储量占全国已利用保有资源储量的70%以上。单一的硫化铜矿、含黄铁矿较高的铜矿及复杂的铜铅锌矿等的浮选工艺研究较多,且成熟稳定的浮选生产工艺也相对较多。本文对含碳质的铜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石性质考察,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方案对比,最终在传统的浮选工艺中采用“浮选时抑碳直接选铜”工艺流程,可得铜精矿含铜品位为19.45%,铜回收率为85.79%的较好闭路试验指标,为同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1 矿石性质
1.1 原矿光谱分析
表1 原矿光谱分析结果
1.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表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1.3 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
表3 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
1.4 原矿中碳的物相分析结果
表4 原矿碳的物相分析结果
矿石中有硫化物、氧化物、单质(自然元素)、硅酸盐、碳酸盐5类 14 种矿物存在。主要为硅酸盐,占矿石的 38.15%;氧化物次之,占矿石的30.86%;碳酸盐占矿石的 24.73%;单质(自然元素)占矿石的 4.13%; 硫化物少。其中铜的硫化矿物占矿石的 2.12%。同时原矿中的碳含量较高,为4.09%,是铜品位的5倍左右,主要以有机碳及无机碳为主,如果采用浮选工艺,这一部分碳极易上浮,最终影响铜精矿的品质。
2 选矿试验研究
从原矿矿石性质考查结果可看出,该矿样属含碳硫化矿。原矿铜品位0.89%、硫品位1.02%,含碳4.01%,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是铜矿物,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铜矿及少量斑铜矿、铜蓝、蓝辉铜矿中,其中以黄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铁白云石、钠长石、白云母及绿泥石等。根据矿样的性质特点和各种矿物的可浮性,为提高最终铜精矿的品位,分别进行了:1)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2)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3)抑碳直接选铜3个工艺的试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2.1 “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工艺
2.1.1 铜碳混选闭路试验
通过大量条件试验研究,在铜碳混选的工艺中进行了小型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1,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原矿采用铜碳混选工艺,可得铜精矿产率为6.67%,含铜品位为11.64%,铜回收率为87.39%,但精矿含碳较高,为33.14%。
2.1.2 铜碳分离试验研究
铜碳混选工艺所得铜碳精矿含铜品位相对较低,由于该两种矿物密度差异较大,笔者对该产品进行摇床重选铜碳分离试验研究,试验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铜碳精矿采用摇床重选工艺可以提高精矿含铜品位,但损失较大。
图1 铜碳混选工艺流程
表5 原矿铜碳混选小型闭路试验指标
图2 铜碳精矿分离重选试验流程
表6 铜碳精矿分离重选试验结果
2.1.3 “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工艺试验结果
综合上述试验,原矿采用“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工艺的最终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原矿采用“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工艺的最终试验结果
从表7中结果可以看出:原矿采用“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工艺,可得铜精矿含铜品位为18.12%,铜回收率为64.96%。
2.2 “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工艺
原矿采用“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工艺,小型闭路试验流程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8。
从表8中结果可以看出:原矿采用“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工艺,可得铜精矿含铜品位为16.89%,铜回收率为77.49%;但在浮选碳时铜损失较大。
图3 原矿“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小型闭路试验
表8 原矿“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小型闭路试验结果
2.3 “抑碳直接选铜”工艺
原矿采用“抑碳直接选铜”工艺,小型闭路试验流程见图4,试验结果见表9。
图4 “抑碳直接选铜”小型闭路试验流程
表9 闭路试验结果
从表9中结果可以看出:原矿采用“抑碳直接选铜”工艺,可得铜精矿含铜品位为19.45%,铜回收率为85.79%;铜精矿含碳为2.01%。
3 3种方案比对
通过上述的试验研究,对于该矿“铜碳混选—再铜碳分离”“浮选预先脱碳—再选铜”“抑碳直接选铜”3个工艺方案进行比较(表10)。
表10 3种工艺方案对比
通过表10的比较,该矿采用“抑碳直接选铜”时指标相对较好,可得铜精矿含铜品位为19.45%,铜回收率为85.79%;铜精矿含碳为2.01%。
4 结 语
1)该铜矿品位 0.89%,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是铜矿物,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铜矿及少量斑铜矿、铜蓝、蓝辉铜矿中,其中以黄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铁白云石、钠长石、绿泥石、 白云母等。
2)该矿含碳 4.09%,主要以有机碳及无机碳为主,如果采用浮选工艺,碳质部分极易上浮,最终影响铜精矿的品质。
3)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该矿最终采用“抑碳直接选铜”可得铜精矿含铜品位为19.45%,铜回收率为85.79%。该工艺在投资、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及投生产成本上均优于其他工艺,可为同种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