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意点拨:语文阅读方法传授路径规划

2022-01-18陈培英

成才之路 2022年5期
关键词:角度文本语文

陈培英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做出学法点拨、学法指导,能够对学生形成多重启迪,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灵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示范诵读、问题导读、对读演绎、语言赏读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多重阅读探索,引发学生的阅读共鸣,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维度,以此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促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点拨;兴趣;思维;活动;效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5-0076-0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让学生在课文理解、问题解读、语言鉴赏、主旨发掘、情感认知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策略,通过情感范读、问题导读、合作互读、语言赏读等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学法点拨、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思维冲击中不断提升阅读效率。

一、情感范读,引发阅读共鸣

诵读是情感性朗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因此,教师从诵读角度进行阅读方法的传授,可以调动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让学生与阅读文本形成共鸣,从而不断提升阅读效率。

1.示范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都有诵读经历,但因为情感投入不够,或者方法不对,诵读表现一般,从诵读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相对有限。对此,教师可进行范读,或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让学生主动展开仿读训练,不断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丁香结》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进行示范诵读,并给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丁香花很美,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丁香结与人生做对接,你如何理解这个设计?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倾听范读,关注教师对诵读语气、语调的把握,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并跟随教师做仿读练习。教师进行示范诵读,并推出思考问题,可对学生形成多点启迪,成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诵读训练中,丰富阅读认知。

2.仿读指导

诵读对语气、语调、语速都有要求,对节奏、停顿也有设定,对此,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逐步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有的学生在诵读中存在一些错误认知,认为大声读、有音变就是诵读,对此,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传授,让学生结合诵读体验进行方法内化,由此形成正确的阅读认知,并自然进入到仿读状态中。例如,在阅读《月光曲》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的音频材料,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诵读体验,然后指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的诵读方法应用。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进入仿读状态中,感受文本营造的意境。而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教师还可设计分角色诵读任务,让学生自行成立小组,以组为单位对相关人物形象做具体分析,然后做诵读展示。当学生琢磨角色时,教师可进行相应介入,为学生提供一些设计建议,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虽然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但教学引导比较到位,同样可让学生进入阅读核心,形成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问题导读,调动阅读思维

教师利用问题做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展开质疑阅读,可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核心,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由此建立鲜活而深刻的阅读认知。

1.问题导学

学生对教师投放的阅读思考问题比较敏感,可见,教师科学设计、适时投放阅读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学法传授。问题导学的关键在“导”,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具有启迪性,能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触动,以此真正发挥问题的调动作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借用现成的问题,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做出对应设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深度探索中启动阅读思维。教师设计阅读思考问题后,还要准确选择问题投放时机,这样才能提升问题的契合度,对学生形成启发。例如,在教学《竹节人》时,考虑到学生对这种特殊的玩具没有任何概念,自然也不会产生探索的兴趣,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问题,并在学生初读时投放:竹节人是作者儿时的玩具,其造型很别致,你能够通过阅读理清其制作过程吗?作者对这种玩具有怎样的感情?他为什么对竹节人印象深刻?学生接收问题后,会围绕问题展开深度阅读思考,并在互动交流中形成阅读认知,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

2.质疑释疑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让其提出疑问,这是典型的质疑性阅读。学生对质疑性阅读比较熟悉,但很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原因不在学生身上,而是教师的提示不够,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如果教师能够切准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其閱读体验就会更加深刻,也会不断提出问题。之后,教师整合这些问题,推出问题集合,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研究,将阅读学习推向深入。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知,然后投放故宫平面图,让学生进行对接性阅读,理顺课文的说明路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性阅读:说明文阅读要理清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进行梳理性阅读,看看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利用问题展开设计,看谁设计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对此,学生积极回应。教师可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整合处理,形成问题集合,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如故宫博物院宫殿众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故宫都是一些古老建筑,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这篇导游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积极互动交流,逐渐释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的问题解读情况,及时做出问题提示,确保问题讨论顺利进行。

三、演绎对读,推出阅读活动

学生对故事性文本有特殊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适时推出一些演绎性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诵读、课堂演绎、话题辩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启示。

1.适时补白

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认知情况做出客观评估,这样才能进行对应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与文本传递的情感形成共鸣。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内涵丰富,而学生的阅读感知比较肤浅,难以抵达文本的核心,对此,教师要及时进行补白引导,适时点拨,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前期阅读,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让学生积累环保类文本的阅读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做出提示:作者从几个角度介绍人们对地球的破坏的?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无法生存,请同学们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应如何保护地球。接下来,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度阅读,并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

2.组织演绎

学生对演绎性学习有特殊兴趣,因此,教师可梳理文本故事,创设适合的课本剧创编任务,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主动演绎的热情。角色诵读、课本剧演绎、课堂辩论等,都带有演绎性质,可让学生在深度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设计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多点激发。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設计相应的演绎活动,让学生自行组建表演团队,对文本中的五壮士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设计一个造型,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展现出来。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热情十足,但缺少造型表演经验,不免有些紧张。对此,教师可深入学生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出示一些雕塑照片,让学生按照雕像造型来设计英雄形象。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纷纷进入深度阅读环节,讨论具体的英雄形象,并达成共识。经过多次调整,各个小组的造型设计逐渐成型。这次造型演绎任务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而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指导,可确保演绎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语言赏读,丰富阅读维度

语言鉴赏是阅读的核心任务,教师可从学法角度展开鉴赏解读,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鉴赏角度,设定正确的鉴赏程序,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语言鉴赏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阅读认知。

1.选择角度

学生的语言鉴赏方法积累有限,在选择鉴赏角度时,部分学生会关注修辞方法、典型词语的应用,其他角度则很少关注。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思考文本,不断拓展鉴赏阅读视野。文章的词语有语体色彩、情感色彩,描写有方法、角度区别,句式有长短之分,主旨情感有深浅差异,在结构、表达等方面也存在不同,这些都属于可以选择的鉴赏角度,而教师的适时引导,可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指导的契合度。例如,《夏天里的成长》有一些精彩的描写片段,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喜欢的片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一段话:“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对于这句话,有的学生从修辞角度展开思考,但这句话却没有应用任何修辞方法。对此,教师可从句式角度做引导,让学生对短句子进行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渐找到鉴赏角度。有的学生形成了这样的鉴赏表达:这里对学生的成长情况做总结性展示,运用一些短句子进行表达,节奏感很强,具有灵动性、活泼性,表现出了孩子充满朝气的形象特点。从学生的鉴赏情况可见,教师的引导是有效果的,教与学是和谐的。

2.规范程序

语言鉴赏启动后,教师可从语言鉴赏活动的程序构建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鉴赏环节,在答案整理中形成阅读认知。在构建鉴赏逻辑时,教师可先点出方法应用,然后是作用分析,最后是主旨情感延伸对接,以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答案结构。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设计的语言鉴赏任务是让学生对闰土肖像描写片段进行鉴赏。学生对这段描写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共鸣,但在鉴赏表达时,却有些凌乱,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设计。对此,教师可列出一个基本格式:第一步,点出方法;第二步,解读;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效果;第四步,情感对接解读……为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可先做示范操作,给学生提供学习榜样。之后,学生进入独立操作环节,找到这样一段描写内容:“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然后做鉴赏分析:“这段话属于肖像描写,从动态角度做具体描绘,写出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个性特点,典型动词的应用非常有特色。同时,还表达出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喜爱之情。”教师从程序设计角度做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学习方法,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通过鉴赏学习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阅读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在为学生做学法指导时,要充分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针对教学需要作出安排,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积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方法短板进行相应设计,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进行及时补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累更多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小芳.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外阅读指导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1).

[2]曹月红.利用阅读体验创设写作情境的实施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0(08).

[3]高婷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J].林区教学,2020(08).

[4]周樱蓉.提升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5]程晓颖.小学语文阅读差异教学的实践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

Skillful Instruction: Path Planning of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Methods

Chen Peiying

(Tongy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Jianyang District,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4200, China)

Abstract: Reading is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behavior, teachers make learning advice and guidance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reading situation, which can form multiple enlightenment for students and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more reading inspiration.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multiple reading exploration, arouse students' reading resonance, mobilize students' reading thinking, enrich students' reading dimensions, so as to build an efficient reading classroom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discipline core competence in reading practic.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methods; dial; interest; thinking; activities; efficiency;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角度文本语文
神奇的角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