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室内天花看近代上海建筑装饰风格的演变与特征

2022-01-17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天花中式装饰

楚 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左 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在中国几千年的正统建筑装饰理念中,人们将室内天花作为建筑中与上天交流的窗口,将美好的愿望用抽象符号和图案绘制在室内天花上祈求福报。西方天顶也是如此,基督文明引领了西方文化,天顶不约而同地打上了“基督制造”的烙印,成为表达信仰、塑造空间气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室内天花的视角,探究西方文化涌入对近代上海建筑装饰的刺激及其应对表现,并以此窥探近代上海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

1 发展历程

根据建筑和室内装饰的风格变化及时代背景分为3 个历史时期。

1.1 西方古典主义盛行时期

上海开埠后,西方建筑师与西方建筑文化进入上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逐渐成为主导,“万国建筑群”就是此阶段的代表作[1]。此时的室内设计集中于外来殖民者的建设,他们极力展示自己的财富和眼光,用豪华的装饰和先进的设备摆开排场。室内天花样式大多跟随建筑整体风格,装饰极尽奢华。

1.2 中国传统形式复兴时期

20 世纪20 年代,当上海的西方古典形式走向确立之时,国人对中国传统的感情渐渐复苏。受“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文化思潮,以及“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方针的影响,整个社会都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极力推崇。又恰逢范文照、李锦沛、董大酉等中国建筑师开始国内的建筑实践,以“传统民族形式”为名的建筑和室内设计迎来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2]。

1.3 中西合璧与现代建筑发展时期

20 年代到30 年代,欧美各国开始“现代建筑”的探索和发展阶段。上海迅速受其影响,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在上海的花园住宅和高档公寓中开始出现,中西风格相融共生的处理手法也更加的娴熟,建筑艺术与技术一度发展到近代最高潮[3]。但是由于战争爆发,国内的经济社会受到巨创,上海近代建筑发展顶点未至,却无奈地即刻凋零。

2 案例分析

2.1 西方古典主义盛行时期

原汇丰银行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1921 年奠基,被称作“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间最华贵之建筑”。建筑内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间的八角门厅(图1),天顶、墙面、鼓座全部用精致的马赛克镶嵌画装饰,成为楼内恢弘巨制[4]。

图1 门厅穹顶

顶部装饰镶嵌画可以分为部分,从下往上依次是:拟人像、城市、星座和天顶镶嵌画,总面积近200 m2。拟人像位于8个圆形拱门洞的拱肩上,共16 幅,每幅内一人,手持一件器具,代表一种银行家所坚守的品格。之上的8 块镶板表现了八个汇丰银行所在的世界金融城市(图2),由城市保护神镇守,这既是银行实力的炫耀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祈福。天顶部分(图3),画面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太阳,太阳神和月亮神在互相追逐,象征着日夜交替。太阳是整个图面最醒目的形象,占据了80%的面积,在整个大厅的最上方,光芒照耀着下面象征世界的八个城市和银行大厅中来来往往的人们,将汇丰银行塑造成一个“日不落的金融帝国”。

图2 伦敦城市镶嵌画

图3 一层大厅天花

2.2 中国传统形式复兴时期

杨浦区图书馆(原上海图书馆),是“大上海市中心计划”中的重要部分,建成于1935 年。建筑采用传统中式“大屋顶”,室内天花也配合采用传统彩绘装饰。该建筑经历过破坏,在2015~2018 年进行修缮,修复工程采用原材料、原工艺,遵循“少干预”原则,建筑的原始风貌基本保留下来。

杨浦图书馆中使用中式传统室内天花的是一、二层的内厅外厅部分(图3),均为绿色为底色的井口天花样式,梁枋下搭设横纵支条形成大方格,再在方格内用细小支条划分为四个小方格,内镶有彩绘天花板。内厅外厅天花连为一片,天花层次丰富,有立体纵深之感。

结合现场照片以及设计团队的考证,一、二层里厅的梁枋彩画样式是清式彩画中规格最高的和玺彩画,由倒M 形的圭光线划分各部分,枋心内直接涂刷绿色或青色,找头为吉祥草沥粉贴金。外厅为枋心式旋子彩画,枋心为法轮吉祥草,找头为具有明显旋子花特征的勾丝咬找头。孔雀门处的垫板级别再低一级,采用苏式彩画中的海墁式吉祥草彩画。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积不大的内外两个厅内,汇集了清代官式彩画的全部三大类,并且严格按照其重要程度和等级制度进行绘制,可见当时对中式传统不遗余力的学习和继承,也体现了对国人民族情感爆发式复苏的回应。

2.3 中西合璧与现代建筑发展时期

马勒住宅建于1936 年,是华盖建筑事务所建造的旧式北欧风建筑。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统一且极尽奢华,从地板到护壁再到吊顶,清一色木板铺设,且用木板镶拼出各种图案(图4)。天花上用木条勒出不同形状的框,再用不同颜色、质感的木板镶拼,形成极具变化的天花样式。

图4 室内木质铺装

每层楼梯口均设有采光天窗,主楼梯间的天窗是装有彩色玻璃的穹顶,图案和配色无不散发着传统中式的味道。玻璃作为应用在建筑装饰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世纪的教堂中,多是作为宗教统治的工具,利用光线和色彩表现与上帝相通的世界幻景。而中式玻璃艺术风格讲究含蓄、中规中矩,经常使用对称、重复等手法来表现,使整个图案匀称、饱满,极具秩序性。这栋北欧风格的建筑中装饰元素却用了传统中式图案中的花卉纹样,设计师不拘于单一样式,亦中亦西,相融共生[5]。当时国内事务所的建筑及室内的设计已经可以将国外的建筑风格运用得娴熟得当,并将中式元素恰如其分地嵌入其中。

3 结语

回顾上海开埠后“西风东渐”的百年近代史,面对如潮般涌入的西方文化,上海带着传统文化的积淀,包容求新地站在异质文化面前。本文从室内天花的视角,探寻“西风东渐”过程中的演变,借以窥探上海建筑装饰乃至社会思想的特质与变化。总结有如下4 点。

3.1 自由灵活

室内天花作为建筑装饰界面,大都以一种“附加”的关系与建筑联系在一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与建筑的独立性,在风格元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成为自由展示业主雄厚实力和独到品味的窗口。

3.2 传统复苏

“西风东渐”不仅带来新鲜文化,使中国与世界接轨,还刺激了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族精神复苏,将“中国固有之形式”发挥至极致,或有做的牵强附会之处,但这次全社会的传统复苏对中式传统建筑艺术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3.3 多元交叠

在这里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像是被拍瘪揉在了一起,各种风格流派也混杂交融。上海开埠短时间内受到大量新思潮冲击,也形成了极其活跃的经济市场,单一风格的装饰元素似乎不足以表现业主的经济实力和审美眼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风格的混杂和交叠是上海在这一时期特有的艺术瑰宝。

3.4 中西合璧

从前期西式设计搭配以中国工匠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到殖民者大量使用中式元素融入国人以更顺利地牟取利益,再到传统复苏,西式的建筑布局和构图形式还是被保留了下来。上海自身的包容性让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中西两种文化渐渐走向统一,以此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派风尚”。

室内天花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特征,且与上海的城市经历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从其特征演变中不仅可以窥见近代上海建筑装饰的风格流变,亦可体味出近代上海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天花中式装饰
天花寺
鲤鱼旗装饰坠
天花,肆虐地球3000年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