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中土堡文献研究综述

2022-01-17乔晓阳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发文福建角度

乔晓阳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读

李 刚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1 引言

闽中土堡是福建地区特有的防御性夯土民居建筑,随着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与之地域相近、形制相似的土堡逐渐步入大众视野。2001 年,安贞堡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3 年,大田县境内的芳联堡、琵琶堡、安良堡、泰安堡、广崇堂五座土堡联合以大田土堡群的名义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同年,复兴堡作为永安抗战旧址的一部分也被列入其中;2019 年,沙县水美村的双吉、双兴和双元三座土堡组成水美土堡群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随着国家及当地政府对闽中土堡的日益重视,其已经不再是埋藏山中人不识的旧时遗存,而是具有极大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特点的传统民居建筑瑰宝。

2 研究现状

福建因其特有的地理和历史原因产生了众多的大型堡寨式民居,引起学术界关注。闽中土堡是广泛分布于戴云山脉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型乡土民居建筑,其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特色鲜明,防御设施完备,成为福建境内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乡土建筑之一[1]。

土堡研究肇始于1985 年杨国桢、陈支平的《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从社会历史经济角度剖析了土堡的成因、分类、作用、建立以及集资形式[2],为土堡的研究奠定基础,但文中对于土堡界定尚不准确,未与其他防御性民居区分明确。2009 年,福建博物院楼建龙的《福建土堡建筑综述》对福建土堡做出了相对明确的定义及界定,通过比较使土堡与福建地区其他防御性建筑有了清晰的概念区别[3]。同年,厦门大学戴志坚在《闽中土堡的建筑特色探源》中将闽中土堡的分布区域进行了详细划分,并从宏观角度对其建筑特色进行论述。2010 年,大田县召开中国—福建土堡学术研讨会,戴志坚、黄汉民及关瑞明等专家学者针对土堡的保护发展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探讨福建土堡的现在与未来[4-5]。2017 年,上海大学李刚在《藏风聚气相形取胜—基于堪舆观念下闽中土堡的择址相地》中从堪舆角度出发分析了闽中土堡的选址,认为土堡的择址受堪舆观念强烈影响[6]。2021 年,将乐县博物馆林薇的《将乐墈厚土堡的建筑特色与价值》分析了个例土堡—墈厚堡的建筑特色与价值[7]。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闽中土堡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包含了建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并出现了学科交叉研究,研究角度也趋于多元化。本文尝试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多角度的计量统计,综述土堡目前研究进度,清晰研究趋势,以期为之后闽中土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3 闽中土堡文献分类计量分析

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以土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再将之进行有效性筛选,剔除关联性低的文献,共计76 篇与土堡关联性较强的有效文献。将样本文献按照发文量及类别、发文机构及区域、核心作者及被引次数、研究角度及学科4 部分进行计量分析。因有效文献开端为1985 年发表的《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所以文献分析的起止时间定为1985 年7 月2 日至2021年3 月25 日。

3.1 发文数量及类别分析

闽中土堡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图1)。1985~2000 年为初始阶段,共发文2 篇,是研究的开端。2000~2015年为发展阶段,文献数量有所增加,共发文31 篇,占总数的40.8%,呈波动上升趋势。2015~2021 年为研究活跃期,文献量增加迅速,发文42 篇,占比55.3%,尤其是2019 年发文量达到1985 年以来的峰值14 篇。通过分析近35 年来土堡研究的发文数量变化,得出土堡研究正处于关注度最高的时期。

图1 1985~2021 年闽中土堡文献发表数量变化(自绘)

文献类别主要分为期刊、学位论文、报纸及会议。其中期刊类共计60 篇,占比78.9%,为所有文献种类的首位,说明期刊论文是研究者进行学术成果汇报的主要方式。其次是学位论文,总计11 篇。报纸类文献仅3 篇,且仅在土堡所在区域的当地报纸中有所涉及。会议文献2 篇,意味着针对土堡所召开的会议寥寥无几。

3.2 研究机构及区域分析

文献来源于35 个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三明学院、尤溪县博物馆、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均为6 篇,占比7.83%。其次是福州大学为5 篇,占比6.58%。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及三明市党政机关并列第三,皆为4 篇。三明学院、尤溪县博物馆、福州大学及厦门大学等共计10 所机构为研究的核心机构,且当前研究的学者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尤以驻闽高校为首。

文献机构来源于10 个省市,其中福建、江苏及江西为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福建为土堡研究最核心的区域,来自驻闽各机构的文献共计57 篇,占比75%,成为土堡研究的主体,福建共有23 家机构参与土堡研究,体现出地缘的优势。其次为江苏,发文量为5 篇,占比6.58%。江西发文量为4 篇,占比5.29%。

由此可见,在闽中土堡研究中,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三明学院及尤溪县博物馆为贡献度、参与度最高的机构。另外,当前研究虽受到全国的关注,但主要集中上述3 个省份的部分机构,其余省份发文量少且参与研究机构不多,全国范围来看尚有部分地区未对土堡展开研究。

3.3 核心作者及文献被引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作者的发文量、所属机构及文献引用量,可以清晰把握作者对行业研究的贡献度及学术水平,能够反映作者所属机构在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共有58 位作者发文,其中黄惠颖、李刚及戴志坚等9 人发文量在2 篇以上,是闽中土堡的核心研究者。梁文斌、刘晓迎、范训瑞及林秀弘发文2 篇。上述作者所属机构为高校或福建地方博物馆,这两类机构对土堡研究关注度更高,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通过统计分析,共有37 篇文献被引用,其中17 篇文献被引用次数超过5 次。将此17 篇文献按照被引次数可分为5 类:被引用次数40 及以上为1 篇;被引次数30 ~40 次为2 篇;被引次数20 ~30 次为2 篇;被引次数10 ~20 次为5 篇;被引次数为5 ~10 次为7 篇。从被引文献所属机构角度分析,被引文献超过5 次的文献中有4 篇来自厦门大学,有2 篇来自天津大学、华侨大学及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说明上述机构尤其是厦门大学处于闽中土堡研究的前列,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基本分布于各高校及博物院,尤以驻闽高校发表的文献学术价值较高。

3.4 学科分布及研究角度分析

学科的指向性对土堡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学科的分布统计可知,闽中土堡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科技和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从占比可分析出研究领域出现了学科交叉的现象。在学科领域中,发文量最大的是工程技术类,占总文献的73.68%,以建筑科学与工程为主,说明研究的主要角度为建筑学。从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学、地理学等,说明研究以建筑学为主的同时还涉及到多学科领域。

有效文献按照研究角度进行分类统计,梳理出文献的主要论述角度,总结研究的趋势方向。有效文献中研究的主要角度与内容为个案研究、保护利用、宏观概述及防御性聚落。其中以个案研究为主的文献共计18 篇,占比23.68%;以保护利用为主的文献共计16 篇,占比21.05%;由宏观概述角度论述的共计14 篇,占比18.42%。

统计显示,对单个土堡展开的个案研究是最普遍的研究方式。此外,还有针对申遗、景观规划、客家文化等多角度的分析,说明土堡的研究所涵盖的角度是比较全面的,但这些角度所涉及的文献数量亦是凤毛麟角。

4 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为数据库,将1895年7 月至2021 年3 月关于闽中土堡研究的文献逐一筛选归纳,将文献按照四4 个类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当前土堡正处于热点研究时期,相关学者关注度日趋上升,文献成果逐年增加。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福建相关机构中,尤其是以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为代表的驻闽高校。文献研究以个例研究、宏观概述、保护利用为主要方向,凸显了土堡研究多学科领域参与、多角度方向研究的特点。同时,分析得出土堡研究并未在全国范围普及开来,只局限在福建及周边区域,参与研究的学者也以该区域的高校师生为主,尚需加强土堡的关注度,加大研究力度,持续丰富土堡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发文福建角度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神奇的角度
那个梦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