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脏腑辨证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01-17潘赐明曹蓓苓季能博韦姗姗徐宏喜陈文慧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学术思想脏腑

潘赐明 曹蓓苓 季能博 徐 寻 韦姗姗 徐宏喜 陈文慧△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0032)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也是中医疗效的关键。如果说辨证是中医诊断的灵魂,那么脏腑辨证则是诊断学的皇冠。脏腑辨证理论基础滥觞于《黄帝内经》,源于脏象学说,可以说“脏象学说”是源,“脏腑辨证”是流。《黄帝内经》综合归纳各脏腑证候特点,《金匮要略》开创脏腑辨证先河,晋隋唐时期是脏腑辨证的成长时期[1]。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对疾病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通过四诊八纲来辨别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等变化,从而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2]。脏腑辨证已经成为现今最主要的辨证论治方式之一,脏腑辨证的证描述方式为病性加病位[3]。这种辨证方式既能精准定位,又符合中医哲学理论,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脏腑辨证贯穿整个中医诊断体系过程,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的研究也在实时更新,因此了解脏腑辨证的过去、嬗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规律,从而进一步推动脏腑辨证的继承和创新。守正创新,传承精华是中医目前最好的总结。本文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脏腑辨证的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可视化展现脏腑辨证相关研究领域的作者、单位、关键词等热点和趋势。本文旨在探究脏腑辨证的领域研究热点差异,了解其研究的发展热点以及轨迹,为今后脏腑辨证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 以“脏腑辨证”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获取,采用高级检索模式,设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6月1日,共检索到1 217篇相关文献,其中学术期刊945篇,学位论文148篇,会议论文84篇,报纸文章8篇,成果7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 2013进行年发文量分析,采用折线图展示;Cite Space 5.6.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将CNKI导出的文本格式文献进行格式转化,再次手工检索去重,保留1 217篇,然后对证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包括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等。借助可视化图谱,分析证素研究领域发展演化的过程。聚类分析采用LLR算法。

2 结 果

2.1 发文量的计量学分析 对本次纳入的1 217篇文献进行统计,脏腑辨证的相关研究文献开始于1974年,有1篇报道文献,发表在《新中医》,阐释经络与脏腑辨证的关联性以及在针灸治疗上的运用,被下载324次,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被引用2次[4]。2002以前呈现平缓增长趋势,但仍然是年发文量仅仅有数篇。2002年后呈现增长趋势,在2019年发文量超过100篇。根据2003至2020年趋势图以及函数y=3x+28.842(R2=0.7274),预计其接下来仍然处于增长趋势。见图1。

图1 CNKI脏腑辨证领域年度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2.2 作者合作计量学分析 见表1,图2。应用Cite Space 5.6.R2软件对脏腑辨证研究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共现分析,时间跨度为2004至2021年,结果如图2所示,将时间切片为1,选择节点类型为“Author”,其他参数按默认值设置。其中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情况,其连线代表作者合作的关系。作者单独发文量分析显示,发文量最多的分别是杨雪梅(12篇)、王玉兴(10篇)、任北大(9篇)。作者合作网络中共有节点(N=725个)、连线(E=484条),网络密度(Density=0.0018)。通过表1和图2可知,被引用最多的是周仲瑛(48频次)、周学平(41频次)、周国琪(39频次)。以关霖静为代表的一组合作作者较多,其他合作关系疏远。

表1 脏腑辨证研究作者文献被引分析结果

图2 脏腑辨证作者合作网络图

2.3 单位以及研究合作机构计量学分析 见表2,图3。脏腑辨证发文量前3的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96篇)、山东中医药大学(52篇)、广州中医药大学(46篇)。Cite Space 5.6.R2软件设置同前。作者合作网络中共有节点(N=508个)、连线(E=228条),网络密度(Density=0.0018)。对于脏腑辨证的研究被引用最多的单位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单位较为密切。

表2 脏腑辨证研究机构文献被引分析结果

图3 脏腑辨证研究机构网络视图

2.4 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以及关键词共现分析。脏腑辨证主要主题词有:脏腑辨证(223)、学术思想(33)、辨证论治(33)、临床研究(21)、中医辨证(20)、经络辨证(18)、糖尿病(16)、《中藏经》(15)、针灸治疗(15)、张元素(15)、中医诊法(15)。Cite Space 5.6.R2软件设置同前,Threshold阈值设定为Top20。关键词网络中共有节点(N=550个)、连线(E=3540条),网络密度(Density=0.0086)。通过表3和图4可知,共引关键词主要有: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肝肾阴虚、学术思想、脏腑。

表3 关键词研究文献被引分析结果

图4 脏腑辨证关键词研究文献被引分析结果

2)关键词聚类分析。见图5~图6,表4。本研究对脏腑辨证相关的关键词进行K聚类分析,旨在发现脏腑辨证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次关键词聚类结果Modularity聚类模块值(Q值)为0.3802,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4176。聚类分析结果为:#0八纲辨证、#1肝肾阴虚、#2辨证论治、#3学术思想、#4体质、#5知识讲座、#6张珍玉、#7针灸治疗、#8中脏腑、#9中医证候、#10三参数、#11态基。通过表5可以看出聚类的关键词。图5同时展现了时间线聚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Cite Space参数:节点=550,连线=3540,模块值 Q=0.3243,其中Q=0.3243>0.3表明划分出来的其结构是显著的。节点连线表示两篇文章存在着共引关系,图中清晰展现了共引情况。为进一步分析脏腑辨证相关关键词,通过时间线研究其演变过程,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类之下的关键词研究的年份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见图6。3)关键词突现分析。突现关键词是指在该研究领域的某一阶段突发的高频关键词,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及演变状况,同时可以预测研究趋势。根据Strength值关键词突现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有学术思想、八纲辨证、临床经验、交通心肾、六经分类。近5年的研究热点可以分为学术研究类(关键词:黄帝内经、易水学派、经络、数据挖掘),临床类(关键词:经验、名医经验、针刺),疾病类(关键词:失眠、不寐、脾胃病)。可以推知接下类仍然以临床研究和疾病研究为主。借助现代科技统计手段,通过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等进行量化研究,见表4。

图5 关键词聚类分析

图6 证素相关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表4 中医药数据挖掘关键词突现分析表

3 讨 论

脏腑辨证肇始于先秦时期,《黄帝内经》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经《中藏经》《千金要方》《医学启源》等历代医家的著作的阐释,目前已经自成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5]。中医理论基础以五脏为核心,脏腑之间互为表里,脏腑外延又有经络、官窍等一一对应,故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脏腑辨证是病位+病性的双重组合,做到精准辨证。例如脾肾阳虚证,就涉及病位证素身、脾,以及病性证素阳虚。可以看出脏腑辨证的脏腑病位与八纲病性结合的产物。正是由于脏腑本身在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地位,脏腑辨证与其他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密切相关。可以说其他辨证体系离不开脏腑病位的囊括。

本次研究共检索到1 217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研究作者主要为国医大师周仲瑛以及合作人,总体而言单位合作相对密切,这与中医诊断学继承发展相关。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为:#0八纲辨证、#1肝肾阴虚、#2辨证论治、#3学术思想、#4体质、#5知识讲座、#6张珍玉、#7针灸治疗、#8中脏腑、#9中医证候、#10三参数、#11态基。可以看出脏腑辨证涵盖了中医药、体质学说、针灸治疗以及现代智能化研究。近5年的研究主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经验2016~2019、失 眠 2016~2021、数 据挖掘 2016~2021、经络2016~2017、不寐2016~2021、名医经验 2017~2021、针灸2017~2021、治疗2018~2019、黄帝内经2018~2019、针刺 2018~2019、易 水 学 派 2018~2021、病 机 2018~2021、脾胃病2018~2021、脏腑辨证2019~2021。通过近5年的前沿动态,不难发现基于数据挖掘某种疾病或者名老中医经验治疗某种疾病的脏腑辨证的证候是继续研究的方向。

脏腑辨证是目前中医诊断智能化研究的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朱文锋教授为代表的中医诊断界学者根据脏腑辨证提出了证素概念。当时初步提取出规范的病位证素19项、病性证素31项,五官专科病位9项,待定或暂做特殊者9项[6]。证素概念的提出,精准化和量化了中医诊断体系,证素辨证学中病位、病性、“证候-证素”积分等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中医诊断学走向数字化发展[7]。基于证素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数学模型的构建,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的系统问世,同时把中医诊断推向了新的研究高潮[8-9]。目前众多的算法研发问世,例如基于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算法、Python语言和自然语言等对证素智能化研究[10-12]。另外基于证素的以舌诊为导向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这可能成为中医诊断的革命性研究[13-15]。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仅对CNKI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次分析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仍然可以一叶知秋。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学术思想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