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王鼻子水库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与评价

2022-01-17张宇

东北水利水电 2022年1期
关键词:坝段坝顶坝基

张宇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1 工程概况

阎王鼻子水库位于大凌河干流上,坝址距下游朝阳市25 km,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1.6 MW,后增容至2.1 MW,水库最大库容2.17亿m3,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水库大坝建筑物级别为2级,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 000年一遇。

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型,最大坝高34.5 m,坝顶长度为383 m,桩号为0+83.212~0+466.212 m。大坝共分20个坝段,包括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冲砂闸坝段、工业取水坝段、农业取水坝段和电站坝段。

2 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概况

阎王鼻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仪器分为内观和外观两部分,内观仪器包括温度计、应变计和无应力计等,外观仪器包括引张线、扬压力计、静力水准仪、水位计和多点基岩变位计等,来实现对坝体温度、应力应变、扬压力、大坝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漏量和基岩变形等项目的监测,[1]安全监测布置情况见表1。

表1 阎王鼻子水库安全监测布置表

监测系统采用智能分布式系统,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构成,可以实现在线采集、离线分析、数据管理、定制报表、安全管理等功能。[1]

3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3.1 水平位移

为监测坝顶水平位移,在坝顶布设1条引张线,共20个测点。并在左岸隧洞内的引张线端点处布设了垂线监测点,作为引张线的基点,左边固定端以深入左岸隧洞端点为基准(此处地质条件较好,可以作为控制点)。每个坝段设1个测点,采用电容感应式引张线仪。[2]因原设计倒垂测点处地下不能成孔,故取消了倒垂测点。各坝段测点水平位移沿轴线分布见图1。

图1 坝顶水平位移沿轴线分布图

对水平位移监测资料变化规律分析表明:

1)数据不明跳动较多,且缺失较为严重,多年来其监测数据未见明显规律性。可能是坝高较低或监测仪器信号传输、数据解读等过程出现一定误差。

2)坝顶水平位移与上游水位无明显相关性。2016年12月3日系统改造投入运行,至2017年5月1日,各坝段变幅在5 mm以内,位移测值变化平缓。

3)建议对监测仪器进行核查,并加强观测,及时分析,以保工程安全运行。

3.2 垂直位移

大坝垂直位移监测分为坝顶垂直位移监测及坝基垂直位移监测,其中,坝顶垂直位移监测采用人工测量,坝基垂直位移监测采用静力水准仪自动化监测。

3.2.1 坝顶

大坝共分20个坝段,每个坝段坝顶各设置1个垂直位移变形测点,其中,9,10号及18号坝段各设2个沉陷点,大坝共计23个测点。建管局定期对坝顶沉陷点进行测量记录。

对坝顶垂直位移过程线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垂直位移测值呈现的年周期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升高,坝顶上抬,测值减小;温度降低,坝顶下沉,测值增大。气温对垂直位移的影响有滞后作用。

3.2.2 坝基

坝基垂直位移采用静力水准仪进行监测,共10台,分别位于10—19号坝体廊道内,自1999年开始测量,2012年对静力水准仪进行了改造,坝基垂直位移沿坝轴线变化情况见图2。

图2 坝基垂直位移沿坝轴线分布图

从整体分布规律来看,溢流坝段10—12,16,17号坝段坝基垂直位移变化较小,但分布曲线仍呈现一定波动变化;坝基垂直位移量较小,目前各坝段测值稳定,未见明显趋势性变化。

3.3 渗流

为了解坝基扬压力情况,同时为检查坝基灌浆帷幕效果,在3—20号坝段坝基灌浆廊道内布置1条纵向扬压力观测断面,此断面设于灌浆帷幕与排水沟之间,距离廊道下游壁60 cm处,每个坝段埋设1支测压管,共计22支,[2]其中9,20号坝段2个测压管,其它坝段各1个测压管。目前,除CY01,CY02外,其它测点均工作正常。

3.3.1 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

坝基扬压力监测数据时间范围为1999年12月28日—2017年11月13日,其中,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数据未能采集。统计最高库水位时,各坝段坝基扬压力测值过程线见图3。

图3 最高库水位时大坝坝基扬压力分布图

3.3.2 相关系数计算

影响渗压水位(扬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库水位、温度及时效变化。需判断坝基内渗压水位随库水位变化情况,故只分析库水位与渗压水位数据长系列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ρXY——相关系数;X,Y——变量,分别为库水位和渗压水位,m;COV( X,Y)——随机变量X和Y的协方差;D[i]——数值序列i的方差。

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以下是无直线相关,0.3以上是直线相关,0.3~0.5是低度相关,0.5~0.8是显著相关,0.8以上是高度相关。统计2013年至今的相关系数见表2,其中,CY15测点时间范围为2014年12月至今。

表2 渗压水位与库水位相关系数统计表

4 结论

阎王鼻子水库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满足规范要求,测点布置基本合理;建管局已建立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基本完备;观测频次基本满足规范要求,监测资料未按规范要求及时整编分析。大坝坝顶水平位移年周期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坝基垂直位移量较小,目前各坝段测值稳定,未见明显趋势性变化。

水库各坝段(除12号坝段外)防渗帷幕的防渗效果较好;左岸3号坝段扬压力水位测值较高,与库水位相关关系较差,扬压力折减系数大于规范允许值,其原因可能与左岸节理裂隙发育及地下水有关。扬压力较大,对大坝的稳定不利,建议加强观测和及时分析,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12号坝段扬压力测值偏高,与上游水位高度相关(二者相关系数为0.85),说明防渗效果较差。近几年来,扬压力测值一直较高,15号及19号坝段扬压力测值存在逐年升高的趋势,并未见稳定,且19号坝段坝基扬压力折减系数较大,最大扬压力折减系数均超出规范允许值,应予以密切关注,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

5 建议

1)岸坡及部分河床坝段(3,12号坝段)扬压力偏高,防渗和排水措施不力,不利于坝段稳定,建议尽快采取减压排水措施;渗漏量有时效趋势性变化,不利于渗流长期安全性,建议采取措施减小渗漏量。

2)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静力水准仪测值跳动异常,怀疑是受温度影响,因静力水准系统受不均匀环境温度的影响明显,建议在严寒天气下,对坝基廊道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3)由于安全监测是水库大坝安全的“耳目”,观测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阎王鼻子水库,监测仪器较多,观测手段仍多为人工观测,日常观测工作量巨大,效率低,建议在条件具备时,对观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实现大坝监测自动化,有效提高大坝安全管理水平。[3]

4)建议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全面检验及维护,以保证监测数据一致性、连续性,按规范要求对监测资料及时整编分析,以免不利因素影响大坝安全。[3]

猜你喜欢

坝段坝顶坝基
基于CATIA 的重力坝自动化装配设计及工程应用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白石水库坝体结构稳定性计算评价
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大坝泄流底孔坝段混凝土入仓方式研究
软弱坝基渗透特性试验及防渗处理
大坪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与稳定评价及处理
乌拉泊水库副坝段除险加固前后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受邻近厂房影响的坝基开挖爆破设计
垫层混凝土对落水孔水库坝基应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