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体验、问题及对策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扎根理论研究*
2022-01-16杨丽乐
杨丽乐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转型升级,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掀起了全球范围内开展在线学习的热潮,慕课(MOOC)等一些在线开放式学习平台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在线学习已经十分普遍。
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1]。受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居家的“停课不停学”将课堂转移到线上,在线学习迎来首次全国大规模推广应用落地,2020年或将成为在线学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节点。疫情期间高校在线课堂的教学实践,全方位覆盖全国各个地区,截至2020年5月,全国高校共开设107万门课程供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学科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艺、教等门类,以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态对学生进行授课[2],有效保障了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实验课在内等多种类别课程的正常进行。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3]。
此次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居家在线学习冲击出“无界学习”的新概念,这与终身教育倡导的“泛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联系。当前我国教育进入整体向终身教育转型的新时代,然而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高校犹如一个封闭的堡垒,参与终身教育发展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巩固了在线学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角色定位,高校大规模开展在线学习将对重塑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在未来,高校必将以全新的方式打开终身教育之门,融入到时代潮流中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强国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此背景下,以学习者视角探索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开展在线学习的现实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上对在线学习的相关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中后期,以英国和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开启在线学习研究,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成熟。国外学者十分注重对在线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国外研究大多是对完成在线学习后的感受进行测量,缺乏对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期间体验的观测。我国关于在线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现状、技术和应用领域,缺乏对高校在线学习者的实证研究和深入探索,亟需加强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此外,国内也鲜有学者关注到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体验与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开放式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启示,以及此次大规模在线学习的经验对后疫情时代高校开放化、终身化办学的借鉴意义。
因此,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索:
1.此次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体验和感受如何?
2.厘清居家在线学习中面临着哪些问题与挑战?
3.后疫情时代下,高校为保障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需要采取怎样的改进举措?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这一理论于1967年由美国学者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宗旨是针对某一现象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现实资料,并从经验资料中发现、生成和检验理论。扎根理论的研究步骤主要包括文献回顾、初始取样、理论取样、数据分析、理论发展、理论饱和度检验等,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进行数据分析,获得更加贴近实际的研究成果[4]。基于此,本研究为了有效分析访谈数据,将访谈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录音内容转录为文字,经过校对后整理成文稿,同时选用Nvivo 12.0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对访谈资料和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在编码过程中,首先采用自由节点编码的方式,确定高校学习者现实体验的访谈资料中的相关主题。随着编码过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相似的观点出现,将自由节点转化为主轴节点,并通过对主轴节点下相关的观点进行分类[5],从而构建在线学习者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体系。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半开放形式的问题编制访谈提纲,以在疫情期间参与在线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所高校的25位大学生进行访谈,力图挖掘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找出提升在线学习质量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在样本的选择上,本研究采用预先确定样本结构的方法,选取了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的参与者——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研究生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同时,尽量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在线学习者均衡填充到样本结构的各个单元,以便使各种受访对象产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由于本科生参与在线学习的基数较大,因此在受访对象中本科生15人,硕士研究生7人,博士研究生3人,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受访学生信息统计表
访谈样本的选择过程采用自我推荐和受访者互相推荐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过程以面对面或者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以期在访谈过程中实时观察受访对象的表情变化。
本研究的访谈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构性问题,另一类是开放性问题。结构性问题主要围绕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在线学习时间和计划等信息展开。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一次印象深刻的在线学习经历”、“居家在线学习的感受”以及“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虽然已经提前设计出本研究的访谈提纲,但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当研究者发现一些新颖的、更有价值的信息时,会适时进行追问,不能完全按照事先确定的访谈问题展开。因此,在表2中以受访学生6为例,呈现出研究者现场实际提出的访谈问题。
表2 对受访学生6现场提出的访谈问题
在得到所有受访者的允许后,研究者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转为文字稿。经过对所有录音资料和文字稿的统计,其中访谈录音时间总时长为9小时3分29秒,转录后得到文本共35815字,每位访谈对象的平均受谈时间约为21分20秒,平均每位访谈对象转录文本约为1433字。在研究效度方面,主要采用参与者效度法进行效度检验。在文本编码工作完成后,研究者将访谈文本逐一发送给受访对象进行审阅,其中有6名受访对象对个别回答进行了简单修正,有效保证了研究参与者的检验效度。
三、研究结果
(一)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在线学习的扎根理论分析
1.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体验的客观表征
在访谈结束后,研究者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利用Nvivo12.0软件对其进行词频查询的可视化分析和情感编码,呈现出的结果可作为居家在线学习体验的一种客观表征。图1展示出由访谈文字稿生成的词语云,图2为自动编码情感的结果。
图1 访谈文字稿词语云
图2 访谈内容的自动编码情感结果
在图1中以词语云的形式展示出访谈文字中的词汇分布,每个字词对应不同字号大小和颜色显示,重点突出访谈文本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词语云图能够为研究者们精准捕捉在线学习环境中的热点和关注点提供有效参考。其中,“学习”“居家”“在线”“老师”等词的出现频率居于前列,这体现出老师是受访者们在访谈过程中较多提及的人物,更加明确了教师在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中的关键角色和地位。“课程”“资源”“平台”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时较为关注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它们是从内容和形式上为高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重要载体。这些都为挖掘受访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提供了切入点,可以从施教者层面、学习内容层面和学习形式层面探讨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实际感受。
利用Nvivo12.0软件自动编码的识别文本情感功能,自动分析访谈文字转录稿中受访者的情感基调,从“非常负向”、“较为负向”、“较为正向”和“非常正向”四个维度进行情感编码,以四个区域的编码参考点数和色度呈现受访者的情感表达。参考点数量越多,色度越深说明该区域的情感表达越明显。通过自动编码情感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情感为“正向”的参考点总数为217,情感为“负向”的参考点总数为164,其中色度最深和较深的区域分别集中在“较为正向”和“较为负向”维度中。由此可知,多数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对疫情期间居家在线学习的体验表现出较为正向的积极情感,说明多数学生对居家在线学习的感受比较满意,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的情绪较为负向。
2.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根据自动编码情感结果可以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此次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居家在线学习的体验存在较为负向的感受,那么居家在线学习中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按照“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的要求对收集到的访谈文字稿进行内容分析,以期提炼出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面临的问题维度。
首先,对受访学生描述自身参与在线学习体验和感受的原始访谈语句进行现象摘要分析,在一级开放编码时,本着完整呈现原始资料中意义单位的原则,特别是不忽视对受访对象个人本土概念的捕捉,为可以编码的语句和片段贴标签并进一步规范化,共得到22个开放式编码节点,以此作为初始概念。可以发现这些初始概念较多且重复性大,所以对初始概念进行分类合并。在表3中选择了部分资料对编码过程进行示例。
表3 访谈资料的编码示例
其次,为发现初始概念与范畴之间的关系,确定主要类属和次要类属,在一级编码的基础上,按照编码范式模型进行主轴编码,针对每一个类属和属性都要与受访对象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更加严密,对节点进行分类整合得到的二级子节点共有14个,最后归纳为“硬件设备”、“学习过程”、“教师队伍”和“学习者素质”四个类属,见表4 。针对受访者“在家里……基本上没什么学习氛围,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一现象,进一步分析了该现象的因果条件、情境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和结果,力图得出学习者所理解的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
表4 影响在线学习体验因素的属性示例
(1)现象。在线学习缺乏集体学习的氛围,容易受干扰,提不起学习精神。
原始资料 贴(概念)标签受访者:我感觉自己在家里线上学习更多的是靠自觉吧,老师和同学都在电脑屏幕的另一端,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坐在桌子前学着习,心里总是想些其他事,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进行线上学习,很多时候老师都看不到学生的脸,甚至不知道学生在做些什么,是不是在听课。有时候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偶尔会问我们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在屏幕上打“1”,我想这是老师在确定是不是每位同学都跟上进度了吧。如果在学校里,老师看一眼学生的眼神就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认真听课了。原来在学校课堂里上课,老师能够面对面监督我们,而且很容易去发现同学们的课堂反应,同学之间同伴互助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也会积极跟着老师的节奏受访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居家在线学习没有一个比较真实的学习氛围,感觉自己很孤单,其实是大家一起上网课,但实际上这个现实的房间里就只有我自己时间观念不强缺乏约束力容易走神缺乏学习主动性监督力不足孤单感受访者:当然可以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记得有一次我们家里在装修房子,屋里声音特别大,很吵,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可是那天很不巧的是正好需要我在网课中来给大家作报告,我当时觉得完了,这么多杂音,怎么做报告啊!心情很烦躁。然后我就只能用手机给电脑开着热点,跑到爸爸的车里去给大家做了汇报,因为手机开热点信号不太好,作报告的过程中看到同学们在评论区告诉我听着我的声音有些断断续续的,环境里也总夹杂着机器的声音。整节课我没有回屋里,而是在爸爸的车里上完的,我怕在课上打开话筒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发言时,装修声音会吵到大家受访者:印象最深刻的学习经历就是参加清华大学的学术论坛。见到了许多学术大家的真容,即使是在电脑上,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学术思想的碰撞。这个如果放在以前,好多专家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我根本没有机会亲临现场去拜访他们。在线上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们聚在这个直播间里,畅所欲言,我们的问题可以在线留言,他们看到后马上就会给解答。我很喜欢参加这样的论坛,疫情居家期间我一看到我感兴趣的论坛信息就会记下来,按时参加,有时还能够有机会和专家在线交流学习环境嘈乱网络信号无法保障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优质学习资源得到推广查找资料更加熟练受访者:回到学校之后,由于我们学校实行了封校措施,让疫情隔绝在校门之外,同学们都能够回到校园在实体课堂中进行学习。现在,对于一些线上的优质学习资源,老师推荐的更多,也更有针对性了,我自身去获取这些网络资源也比以前更顺手了,可以称得上是轻车熟路了吧。对自己想要去找的资源也有了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方式,原来只是依赖学校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检索一些想要的资料,经过疫情这段时间的在线学习,我接触到许多新的资源查找路径,以及一些外文的网站我都能比较熟练地去登录查找资料了,而且到现在我也在一直使用它们学习氛围不浓容易分心受访者:我觉得还是有同学们坐在一个教室里的课堂让我更加能接受些,在家里就我自己在屋里学习,可以说基本上没什么学习氛围,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而且有时家里来客人,即使我关上门,依然会很影响我听课。或者父母有时候会在我上课的时候过来看看我,给我拿点吃的喝的,这也会让我分心。我有一名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是不太擅长操作这些上网课的设备的,所以就光试课件等一些操作下来,就占用了大半节课,他们还不习惯使用网络平台教学,往往是课堂上讲不完,要拖到课间,或者再找时间补上受访者:……我在家里上网课的时候,每门课的老师都会用到不同的平台和网站,有的时候我一打开那个平台电脑就闪退,再开机后,网页上就显示了好多垃圾信息,等我用安全软件去清除这些没用的垃圾广告后,终于能进入网课里,可是这时候往往课都开始好久了教师教学操作能力不高课程内容未能按时讲完网络环境不安全存在垃圾信息
(2)因果条件。居家在线学习时,有时家里的无线网络不畅通,加之学生所处环境比较嘈杂,同伴互相激励效应的缺失,受外界影响容易分心。
(3)情境(脉络)。即“居家在线学习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一现象的类属中那些能作为学习者行动条件的属性,如“网络信号”(无线网络不畅通)、“学习环境”(所处环境比较嘈杂)、“学习氛围”(缺乏同伴互相激励的氛围)等。
(4)中介条件。在此是指促进或者阻碍受访者在线学习行动的条件,如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轻松的教学风格、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小。此外,网络信号不稳定、设备和声音画面模糊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影响受访者的在线学习效果。
(5)行动/互动策略。在缺乏学习氛围这一问题上,高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使他们拥有更多在云端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结果。在线学习的效果受硬件设施、学习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线学习资源更加重要。
最后,在三级选择性编码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进一步考察一级编码形成的类属,以及二级编码对不同类属的精细化,并撰写故事线,明确核心因素,建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联系,最终整合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析图式。如图3所示。
图3 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式图
总之,通过前期对研究访谈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编码处理和分析,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体验,所得到的“硬件设备”、“学习过程”、“教师队伍”和“学习者素质”四个类属,同样代表了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面临的四个问题维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硬件设备欠完善:画面和声音模糊、网络信号不稳等。
②学习过程缺引领:计划模糊、资源匮乏、氛围不足等。
③教师水平待提升:软件操作生疏、教学形式单一等。
④学习者素质不稳定:自我约束力弱、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等。
(二)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现存问题的分析
1.硬件设备
在访谈选取的初始概念中,有36%的大学生对疫情期间居家在线学习的“网络信号”“设备画面和声音”等硬件设备方面进行了评价描述,这些评价往往都是负面的。比如“在家里有时候WiFi信号不好,到了某个时间段可能小区里上网的人多了,就会很卡顿。还有钉钉一到早上八点就卡得进不去网课,可能也是用的人比较多”“……有时候老师会把课后的练习题资料上传到网课平台让我们自己下载,但有好几次我下载之后打开都显示是乱码”“因为我的电脑用的时间比较长了,下载了一些网课软件之后就会比较卡”“……但是录制的视频里经常看不清楚老师准备的PPT,也不知道是我电脑的问题还是老师那边录制的画质问题。有时候一些看不清楚的地方我都要暂停把它截图下来”。硬件设备是在线学习正常进行的外部保障,尤其是疫情期间学生们骤然提升了上网的时长,增加了对一些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的频率,就凸显出目前在线学习中对网络环境、硬件设施的技术支持和相关维护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
2.学习过程
在本研究的访谈样本中,有52%的大学生提及在线学习中的“学习计划”“学习氛围”“学习资源”“学习强度或者压力”等属性关键词,这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学生提到“我是不太会制定学习计划的,学习任务多的时候才会做个粗略的计划。一般来说也就是计划一下上课以外的每个时间段分别做什么课的作业,作业什么时候需要提交”“……自己在家就闷着头学。在学校里呢,有舍友一块去图书馆学习,有时候一进图书馆我就觉得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那种学习气氛挺让我受感染,就觉得不好意思不学习了”“……在家里学习看不见实际的老师和同学,在家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感觉就是可放松了呢,甚至不好意思的说,有点拖沓。就算是有时候快到作业的最后期限了,也没有紧迫感。在学校的时候,舍友之间我们都会互相提醒着交作业,看着大家紧张的写作业我也就跟着一起赶紧做”。通过分析访谈中受访者的回答,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居家在线学习的氛围并不浓厚,在线学习的节奏与校园中的学习比起来相对较慢、压力小,严重影响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此外,有部分受访者提出居家在线学习计划比较粗略,缺乏详尽的学习计划,也是产生拖延现象的原因之一。
3.教师队伍
教师角色是影响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次收集到的访谈资料中,涉及教师队伍的内容占总访谈样本的48%,通过分析受访学习者的访谈数据发现,在线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还与教师的技术操作水平息息相关。比如“我有一名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是不太擅长操作这些上网课的设备的,所以就光试课件等一些操作下来,就占用了大半节课,他们还不习惯使用网络平台教学,往往是课堂上讲不完,要拖到课间,或者再找时间补上”“有些老师准备的网课课件比较简易,就单纯的文字,加上老师低沉的讲课声,让人感觉犯困呐!而且在网课上老师有时候讲的东西我们都已经会了,但是老师还是要反复地讲”。由于在线学习的老师与学生处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当中,学生对于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明显更高。如果老师无法熟练运用教学软件,上课采用的课件乏味,形式单一,会使学生无法融入在线课堂,造成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一致、教师讲解的课程不
能突出学习者感兴趣的知识的情况。4.学习者素质
访谈获得的所有样本资料中有68.4%的内容涉及到大学生参与在线学习时的“情绪情感”、“自我约束力”、“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等自身素质,其占比高于研究者的预期判断。原因之一是当前我国在线学习经过疫情阶段的爆发式增长,从初步探索跨越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学习者对于这一变化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有同学在谈论起居家学习的感受时说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居家在线学习没有一个比较真实的学习氛围,感觉自己很孤单,其实是大家一起上网课,但实际上这个现实的房间里就只有我自己”“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坐在桌子前学着习,心里总是想些其他事,注意力不集中”“在线学习我们学生与老师交流极不方便。因为无论是直播中连麦还是视频会议,都无法像线下面对面交流一样方便。……我们学生也不能真实的去做这些实验,只能通过视频讲解去看看整个实验过程。上课的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走神想其他事去了”。学生居家参与在线学习时,面临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等挑战,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行为的减少,朋辈学习共同体的缺失值得关注[6],这些都将引起学生的孤单感,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下降。
四、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在线学习的发展策略
疫情期间网络课堂的高频利用和迅猛发展,使在线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为“十四五”期间高校双一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学习质量提升的发展策略。
(一)净化高校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学习设施
在疫情期间的居家在线学习中,针对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中的不稳定不流畅等问题,政府应及时承担起学习支持服务,努力缩小各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校际之间的联动,补齐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表示:“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7]
同时关注在线学习的网络环境安全,开发专门用于高校间在线教育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的软件,净化网络学习环境,为保证在线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8]。及时更新在线学习网络平台的功能版本,增强在线学习系统的稳定性和智能化。开发实时监督性功能,方便学生反馈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可以自主成立校园在线学习服务中心[9],服务范围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吸纳高新技术人员入校,完善技术支持。
(二)丰富课程内容资源,培养学生在线学习兴趣点
网络在线课程的学习资料丰富多样,如视频、音频、文本、图像、电子书等,其呈现方式更为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在线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10]。教师和课程管理人员要发挥合力,搭建更加灵活的课程资源内容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知识产权或专利等法律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和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在线开放课程中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11]。高校要带领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2],为学生开发高品质、宽领域、可共享的在线学习资源,让虚拟在线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具有生成性的在线学习资源作为大学生群体探求新鲜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的创造性产物,能够极大地还原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从而对帮助学生摆脱在线教学情境中资源运用的困境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在线教学水平和效果
教师作为在线学习资源必不可少的提供者,其教育教学工作从现实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教师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需求上。在课程制作前,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在线学习需求展开调研,使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学生们的兴趣,灵活施教。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发展在线教学的核心素质,与技术接轨,与时代共鸣,不断升级自己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操作水平[13]。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开发课程视频等网课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原创性。尤其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点标注功能,醒目突出学习资料的核心要点,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轻松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在头脑中建构新知结构,提高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的感知。
此外,由于在线课堂中师生双方在空间上的独立性,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把握,营造一个让学生真正投入进去的课堂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捕捉者[14]。网络教学中交互行为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和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15],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反馈行为,用高质量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工具精心设计教学材料,辅之以学习过程的指导,积极参与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提升在线学习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