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2-01-15吴静
吴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日益注重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是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素质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培育广大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精神,提高其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发展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致使教育效果不是太理想。本文对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千万伟大的革命先辈以流血与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它是一种伟大的革命文化精神。在新的时期之下,红色文化也充分彰显着社会正能量,我们应当对红色文化积极进行發扬与传承,并借此契机做好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具有良好时代风貌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国家新一代接班人。
一、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承未受到足够重视
随着中国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开始打开国门,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西方文化,并不断加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但是,在我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精华进行接收和吸纳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人难免会受到西方思想于文华糟粕的负面影响。对外来文化的新鲜感使他们对其极尽追捧,同事也就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有意或无意识的淡化,进而会弱化对红色文化的传承。
2.互联网时代下新兴文化的兴起,使得青少年对红色文化认同度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的文化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也能够充分满足青少年的猎奇心理。但是,在这同时,很多青少年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兴的文化当中,而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不足,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这样,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接收者与继承者的新一代青少年,就不能对历史有很好的认知,也不会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这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并没有将红色文化的精神进行足够深入的渗透,而仅仅是在历史课堂与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解得不够深入,也对其提不起足够的兴趣。进而在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时,很多学生往往参活动的主动性不足,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并不重视在活动过场当中的亲身感受。这样,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也往往无法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好的引领效应,从而流于形式,起不到其应有的效果。
二、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具体对策
1.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刻挖掘
想要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首先应当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刻的挖掘,摸清家底,着力建设红色文化基因传播的教育高地。只有阵地构筑得扎实了,红色文化精神才被全面挖掘了起来,两样要求都实现了才能真正顺利完成红色基因教育。这也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2.做好对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
我国具有相当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人民有着极大的意义。但是,在经过了战火的摧残及时年代的演变以后,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也或多或少遭遇到了相应的损毁。因此针对于当前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更应当加倍保护,并充分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宣传。可利用或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研学实践活动,通过让未成年人游览和接触红色文物或者运用场景模拟的方式,来让青少年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知,进而有效激发青少年学习红色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推出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精品
为进行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应当根据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打造精品活动,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加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提升教育效果。例如:可以把"体验式"的红色专题文化教育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加便于青少年接受,还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国歌传唱、经典事迹传播和推广,以及到烈士墓前开展祭祀活动等。这样,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极高兴趣,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研学与实践教育,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素质文化教育水平的一个主要方法,有着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对我国当前开展的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雷军莉,蔚燕舞.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3):26-28.
[2]彭晶,孔海棠.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