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2022-01-15刘金川
刘金川
摘要:高中生物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成绩以及个人的综合能力来说有着较大的影响。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将零碎的生物知识进行 整合,学生在探究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串接不同章节的生物知识,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在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困难,制约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境进行探索,并探究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困难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步升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不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要考虑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辅助理论课堂,帮助学生探究生物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看重,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生物能力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生物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学条件受限
生物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生物实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相关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时,老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往往不够科学合理,部分实验教学还会受到设施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情境不够真实,导致许多生物实验不能被完美呈现。此外,还有很多生物教师并没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经验,仍然受限于最初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进行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无法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不高,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大的学业压力,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时间进行充分地利用,向学生传达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在高考中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缩短教学时长往往会删减一些实验教学内容,然而实验教学往往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即学生需要用实验操作强生物到的理论知识,所以缩短实验环节不仅不会对学生提高成绩有帮助,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通常情况下,部分教师设置实验环节也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单一、枯燥的方式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优化生物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创新,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1]。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
1、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
高中生物中,存在一些比较抽象、操作难度大的实验,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实验过程,并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性,还可以进一步完成生物高效课堂的目标。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大多领域不为学生熟知,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述实验内容,难免会让学生感到空泛,不易让学生理解。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并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回顾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2、组织观察活动
在生物实验课中,即使是再复杂的生物实验,学生也能通过观察,获得严谨的生物结论。比如达尔文在周游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搜集物种资料,并进行大量的实验,最终得出生物进化论。因此,在高中实验课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的展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会慢慢的提升。比如在生物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树叶中的叶绿体,观察其结构和特点,并相互讨论,总结归纳叶绿体的特征。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所展示出来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充分提高其的观察能力。
3、适当设置实验任务
教师可以适当设置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生物,并探究生物实验。教师可以结合着实际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学生采集相关数据,能调查与实验相关的内容,了解实验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领域,便于其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之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为降低学生任务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课题任务,共同探究实验结论,以此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合作完成课题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做出相应的阐述。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4、组织动手活动
尽管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的高中生都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成绩,但若是让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许多学生会出现错误。比如学生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对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一些学生并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很难将高倍显微镜的焦距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还有学生在使用玻璃片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两片玻璃之间存在气泡等等。这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很明显地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成绩不成正比的问题。因此,在生物课上,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勤动手、亲自做实验的过程中,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记录,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立刻纠正,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思考,并能通过实验独立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一生物《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例如将不同颜色的球放到黑色的盒子中,摇晃纸箱两次,记录组合,增强学生的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2]。
结语:综上所述,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尽量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其对生物实验产生有效的认知。教师则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做出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颖.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运用研究[J]. 新课程研究, 2021(19):3.
[2]石燕.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实验的变化与教学思考[J]. 中学生物学 2021年37卷1期, 60-62页,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