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探讨

2022-01-15余灵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余灵

摘要: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个理念提出了很久,这个口号也喊了很久,但具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该排在首位的“德”,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且从社会的反馈来看,缺乏德育的有效开展,导致部分人对社会风气的破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更多元,品德修养被提高到更为重视的高度,强化德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基于此,笔者从德育的问题和对策层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学校与教师都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用好各种资源,使德育扎实“落地”,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具体德育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学德育实效性缺失的具体成因

(一)缺乏对德育的重视,缺少德育的意识

就目前的情况看,只要还有升学考试“横”在那里,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就远比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要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德育的一些成果是“隐性”的,不大方便考核,不方便考核就没有量化显性的成绩,就导致学校对德育的不重视。有些学校即便开设德育课程,大多也是走过场,照本宣科,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缺少情感的交流和投入,效果可想而知。

(二)德育教学模式陈旧,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德育工作应该是一个以情感人、情感交流、思想互动的过程。但现实德育工作中,教师或毫无情感教学、或居高临下教育或说教和“填鸭”是主要手段,小学生对此较为反感,自然就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导致学生出现“屡教不改”或者不以为然的情况。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教学策略

(一)知行合一,重视德育实践

首先,通过德育活动实现育人目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仅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勤俭的理念,那是肤浅的、低效的。因此,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在传统节日里带领学生参加一些集体劳动,如端午节集体包粽子,学生通过食品的制作,体验糧食的来之不易,感受劳动的光荣。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进行简单的说教,可是使学生在情感深处受到了熏陶,培养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了热爱劳动、节约财产的好品质。再如让学生去参加“文明班级的评选”“热爱祖国的演讲”等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产生了深切的情感体验,从思想深处得到了触发,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养成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其次,重视环境育人的功用。环境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教育影响极大,古语“近朱者赤”说的即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学校里,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鼓励学生提炼“班训”“班级公约”,并书写在醒目的位置,让学生随时放眼可见,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多方参与,加强德育工作的参与性

德育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事务琐碎,仅靠班主任一人,就想编织完整无缺的德育“网”,确实很难。这就需要完善德育的“网络”。(1)学校层面,从一把手校长一直到主管德育的主任或者校长,一定要自上而下推动德育工作,统筹安排德育的具体目标、人员保障、经费投入等,学校和领导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有递进、有延续、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中具体实践;班主任要结合德育目标,主动沟通各位科任教师,做好沟通协调,对学生的状态有更多元、立体的掌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病根,与科任教师形成德育合力。(2)社会力量方面,家校合作必须要落地实践,可以请家长到校参观,共促德育,提高实效。还可以扩大德育“半径”,多方寻找德育力量和素材。如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各行业的先进人物到校开展讲座、演讲等,分享道德修养经验、讲述道德模范故事,从而使德育更鲜活、更接地气,更适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有效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这样也实现了德育的闭环性和完整性。

(三)利用热点话题提高德育实效性

入耳、入心、入脑,并且能有所思考,逐步实践,只有达到这个效果,才是真正实现了德育的实效性。反思之前的德育,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认真讲解,但学生的反响却是平平,甚至会感觉老师讲的大多“假大空”,枯燥乏味。确实,这样“说教”成分较大的德育,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类似情景的具体原因,与缺少话题和例子有关,学生限于年龄和阅历,无法真正融入教学场景。为切实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具备抓社会话题、抓社会“热点”的意识,引入新鲜元素,使德育课堂有“源头活水”。例如,在刚刚开始的新学期德育第一课,笔者就针对东京奥运会上表现突出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带领学生共同展开话题讨论。鼓励学生从勤奋练习、敬老孝亲等层次和角度,说说自己对全红婵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实践证明,教师如果有“素材意识”,社会话题抓得准,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好地达成德育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话题时,尽量要选取充满正能量内涵的、没有争议的话题,确保话题为德育工作提供帮助。

(四)合理运用评价提高德育实效性

评价是促进德育效果具有导向作用的“指挥棒”,小学生都很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会因为一句正向的鼓励,而改变人生的轨迹。基于此,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就要用好评价这个教学手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思想提高与自己的成长是有关联的,是需要重视的。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出发评价学生,还要结合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从是否做到讲究文明礼貌、是否在校园和班级中做到遵守纪律、是否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价,做好教育引领,给学生明确的导向,要肯定好的方面,批评不好的方面,教师要有德育的标准和尺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立德树人理念成为时代育人的标准之后,小学德育变得更加重要,教师一定要创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品德修养,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清.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8):220-221.

[2]杨洋.责任担当: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实施与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0):46-48.

[3]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1):173-174.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