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民族乐团演出策划研究
2022-01-15王新煜
民族音乐不同于西方音樂与流行音乐,它带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色,应该走进校园,成为供学生欣赏与学习的对象。《“十三五”时期山东省艺术科学研究(2016—2020)重大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围绕加快推进山东省文化建设、完善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因而围绕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层面的路径之一,便是学生文艺团体的构筑。本文研究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民族乐团活动的过程中,应实施怎样的演出策划方案,为传播音乐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提供可行性举措。
一、学生乐团的组织功能
山东省民族音乐包括民间器乐独奏与合奏、说唱戏曲和地方性歌舞音乐,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民族音乐传承与弘扬的前提,是需要真正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再从完善音乐团体发展机制的过程中走出来,形成合乎规范与逻辑的演出策划方案。通过乐团的常规性演出,不仅能够让高校民族乐团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以促进乐团积极发展。
由于省内普通高校民族乐团人员都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可以较好地营建乐团这种集体性合作模式。填鸭式地灌输音乐会的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自媒体、5G的时代,未必能令当下广大普通高校学子走进并真正融入其中。但是,民族乐团的路径并未就此湮灭于时代的洪流中,其还有较漫长的路需要走。作为以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构建校园文化为己任的普通高校学生民族管弦乐团,其建制承袭了西方交响乐团的模式,在演艺和内容上还暂未有唯一的标准与规范去约束,因此,在高校学生民族乐团演出策划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话题,值得去探讨。
(一)明确好演出活动要义
山东省普通高校民族音乐社团,一般隶属于二级音乐专门的学院或系部,虽然并不是专业院校的细分架构,但仍由专业性较强的学生文艺团体组成。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校园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师生、依靠师生、师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专业学生和特长生的悉心指导下,民族乐团从业余团队跃迁为具有较高演奏水准的团队。民族乐团应响应时代号召,排演主旋律较强的音乐曲目,在各大晚会上演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可以增添大学的人文气息。
(二)做好演出活动分工
1.乐团组织
民族乐团作为一支群体性分声部的有机团体,不仅对团队成员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性要求,而且,也要明确排演任务与合作体系。通过分工排练,乐团成员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了解、熟悉、磨合、深刻感受团队共同的目标,可以产生的能量和效果超越想象。通常情况下,专业乐团的总人数大约在60—80人,具体如下:
拉弦组由高胡(3—7人)、二胡(10—20人)、中胡(3—5人)、大提琴(或用革胡,6—10人)、低音大提琴(或用倍革胡,2—3人)组成;弹拨组由柳琴(1—4人)、琵琶(约4—6人)、中阮(4—6人)、大阮(4—6人)、三弦(1人)、筝(1人)、扬琴(1—2人)组成;吹管乐器由梆笛(1—2人)、曲笛(2—3人)、新笛(2—3人)、高音笙(2—3人)、中音笙(1人)、低音笙(1人)、高音唢呐(2—3人)、中音唢呐(1—2人)、次中音唢呐(1—2人)、低音唢呐(1人)、低音管(1—2人)组成;打击组则为3—10人,一人通常负责多项乐器,常用的乐器包括排鼓、中国大鼓、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小钹、大钹、西洋军钹、吊钹、小锣、大锣、云锣、木鱼、梆子、铃鼓、三角铁、木琴、钢片琴等。如果以上乐器在人数或声部不足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倍声部、借调外援、代替声部等方式,来保证曲目的顺利实现。
2.活动组
活动组主要负责校内、校外活动策划以及任务执行、安排。排练场地借用、外出比赛展演的行程规划、外部交接,都由活动组来策划安排,向各部门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除此之外,物资活动组还负责日常团内物资的管理以及购买等,团内的物资包括乐器、表演用的衣服,还有各类杂物。其中,活动组日常工作还包括对比赛消息的收集以及乐谱资料的保管等。对某些需要移调或者重新编排和声、制作音频的作品,谱务组需要重新打谱、制作音频来方便团员学习。
3.外联组
外联组包含财务工作与新闻媒体工作,还需要负责各类开支的统计和报销,如服装租借、乐谱购买、乐器租借、团内小老师劳务费发放等,以及对外宣传所需要的海报、节目单、传单,还有团内的各种视频、音频的录制和后期处理。多媒体是传播乐团实时演出与活动信息较为重要的窗口,外联组也需要从时下流行的微信、抖音、网易云音乐等平台进行直播或转播,用以记录演出视频、各类团建活动视频以及展演活动照片,促进乐团信息的动向发布,获得校内、校外的流量关注。
二、普通高校学生民族乐团演出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在组建普通高校民族乐团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地制定乐器数量计划、人数计划以及保证乐队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尽可能地构建中小型社团模式,这样做,不但能够减轻乐器数量与场地的压力,而且容易练习与管理。
(一)乐团演出成员选拔与排练问题
由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专业课程以外,仍需要完成公共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因此,民族乐团对团队成员的个人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同时,在成员选拔的过程中,多元化的知识储备也是选拔要求之一,但也存在矛盾,易出现筛选标准不确定性的问题。
普通高校民族乐团的非理想状态,是非音乐类学科学生组织起来的乐团,都是由热爱各种乐器的学生共同组成的,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排练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通过平时的排练演出,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同合作能力是有必要的,乐队排练要求演奏统一和团队合作,所有的成员在演奏的过程中,都必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凸显出自己所用乐器的特色,并与整体层次的声部相交融,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
(二)乐团演出的內容问题
校园中,受众群体具有复杂性特点,并且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接触到民族音乐的机会较少,这就促使民族音乐内容需要更加多姿多彩,以适应受众群体的感受与要求。据调查,国内民族音乐的主体表现层面,主要集中在道德和感情层面上,民间还有大量民族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亟待去挖掘、去塑造、去推广。
(三)演出曲目的选择问题与讨论
普通高校民族乐团作为校园文化背景下,高校文化发展的一个符号,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形象,增强高校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如果高校能够拥有一个优秀的学生民族管弦乐团,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这所高校的品牌之一。这就需要在平时排练的时候,选择某些与学校校风相符合的乐曲,在演出乐曲中融入校园文化,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除此之外,也可选择与学校所在的地方文化相吻合的地方性曲目,例如山东地区的普通高校可以排练《王大娘钉缸》,广东地区的普通高校可以排练《彩云追月》,江浙地区的普通高校可以排练《春江花月夜》等。所选择的曲目应当精彩、简洁,在民族音乐中融入人们所喜爱的现代音乐元素,通过精彩的演出让节目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成功,要彰显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能力,彰显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把一定的剧情加入表演中,通过剧情的发展,演奏不一样的乐章;融入西方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等,从而使传统民乐的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演出更加精彩。
三、普通高校民族管弦乐团演出策划的路径
(一)乐团活动与日常课程挂钩
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民族管弦乐团为例,该团成立于2015年,由下级学院单位教育与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共同组成,成立以来,大学生民族管弦乐团相继演出过《春节序曲》《沂河欢歌》《花好月圆》《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在曲目设置上,既有乐曲与歌曲的交融,又有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合璧,体现着应有的艺术水准。乐团需要长期活动,普通高校学生乐团应与课程挂钩。以我团为例,乐团活动被定为一门专业选修课(64学时,2学分),除非特殊情况,周二、周四晚上19:00—22:00为训练时间,也是课程修业时间。因为乐团的训练并不同于其他兴趣爱好,需要长期与整个团队共同锻炼才会有大的提升。届时,会由专业的指导老师亲自教导,偶尔也会让团长、部长进行指挥,负责人安排各小组的日常考勤以及排练进度的跟进和考核,跟踪每个人的排练情况以及问题反馈。
(二)制定周密的演出策划方案
演出一般择定在学期末进行。笔者依据我团情况,制定如下演出策划方案:其一,择定演出时间,在X月X号以前,做舞台相关准备工作(包括道具、节目、主持人筛选);其二,会场布置(活动前一周以及演出前三天,会场合成调音)、人员舞台搭设、观众席布置、发放小礼品等一切有关晚会的服务性工作;其三,人员安排方面,按照中国晚会的惯例,需要有主持人串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大学生是较为合适的,主持人数量4个,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按照每次活动的曲目,安排具体的人数;其四,由于民乐乐器的特殊性,在某些曲目的选择上,需要按调性与内容划分顺序,比如用古筝主奏时,专门在同调或较少转调的系列曲目演完之后,留有其调律的时间,因此,在曲目选择与排序方面,需要专业且深刻的思考与决断。
(三)形成普通高校民乐团演出常态化机制
在乐团中,民族乐团教师和乐团负责人,应当对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融入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理念,防止产生上下级的现象。所制定的制度应当包括乐器的使用和管理、请假制度、乐队排练的时间、地点、人数、服装、舞台、经费等,把乐队打造成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正常运转、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乐队。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民族乐团团长和民族乐团干部的领导作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团的各项活动,要站在团员的立场上想问题,要主动解决民族乐团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因人而异、物尽其用。另外,乐团教师应当积极与高校领导层沟通和协调,加强高校领导层对民族乐团的重视程度,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高校领导层参与制定民族乐团管理制度,并且申请帮助和经费。
四、结语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研究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出策划、方案的实施与“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相适应,普通高校学生民族乐团应担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使用我国的民族乐器也可以演奏出悦耳动听、精彩的音乐。构建普适性、科学性的民族乐团的演出策划,使普通高校民族乐团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促进高校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这便是研究演出策划方案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婷婷.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7,30(11):41.
[2]李吉提.熏陶、比较、综合与提升——在“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3-8.
[3]王建.中国民族音乐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普及与传承方式思考[J].音乐传播,2016(04):6-9.
[4]孙雁雁.浅谈普通高校开设中国民族音乐公选课的必要性[J].音乐时空,2014(23):9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ZD20200804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新煜,男,硕士研究生,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